6月11日,A股市場迎來久違的普漲,三大股指放量上揚,上證綜指成功收復2900點整數關口。上漲個股達3538只,僅47只“飄綠”。
大盤火熱同時,4只位于1元面值下方的個股格外顯眼,另外53只個股股價不到2元,存在跌破面值的退市風險。
大盤做多熱情高漲
6月11日的A股市場,資金持續流入。更有市場人士認為,大盤重新回到了牛熊分界線上方,近期不用擔憂破位風險。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2.58%,報2925.72點;深證成指漲3.74%;創業板指漲3.91%。
6月11日上證綜指上漲2.58%。
滬深兩市個股呈現普漲行情。上漲個股達3538只,僅有47只下跌,逾140只個股漲停。板塊概念幾乎全線上漲。飼料、其他采掘、水泥制造漲幅居前,漲幅逾5%。
一邊是熱火朝天,一邊卻是避之不及。在大盤普遍上漲的背景下,部分個股仍然“萎靡”。退市海潤、華澤退等個股延續跌停。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場中共有53只個股股價不到2元,存在跌破面值風險。其中,包括退市海潤在內的個股,有4只股價已經跌破面值。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則,當個股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將觸發終止上市條款,交易所有權終止其上市。
6月11日,位于1元面值附近個股股價情況。
目前股價低于面值的四家公司中,除了主業“巨虧”之外,多數存在被證監會調查的情況。金亞科技公告稱,公司因涉嫌財務報表造假、涉及欺詐發行股票等違法行為,案件已經被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ST大控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面值退市”歷歷在目
2018年11月16日,中弘股份被摘牌退市,A股歷史上首只“面值退市”個股誕生,第一只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個股。
回過頭來看,中弘股份退市早有跡可循,公司2017年巨虧25.11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18.85億元,而中弘股份歷史上年平均營業收入不到15億元。
此外,中弘股份還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未及時披露重大行政處罰、業績預告修正披露滯后等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8年9月13日至2018年10月18日,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2018年11月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并自2018年11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退市常態化利于市場健康發展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中國財富網指出,中弘股份退市是A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面值退市制度充分賦予了投資者話語權、表決權,投資者“用腳投票”對發揮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能非常重要,也對以往炒作垃圾股的資金產生了強大威懾。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公開表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也于近期公開表態,對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促進“僵尸企業”“空殼公司”及時出清。
“退市常態化將有利于市場健康發展,有利于從中長期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此前對中國財富網指出,過去一段時間,A股市場下跌,不少公司估值泡沫被擠出,對于一些常年虧損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公司,符合條件即采取直接退市措施,實現優勝劣汰。
作者:毛超
新媒體編輯:張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