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喘寧加減治療小兒咳喘
羅琦,主治醫師,內科主任(安徽省繁昌縣中醫院 郵編:241200)。
主治
小兒咳喘(包括上感、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哮喘、百日咳等)。
處方
炙麻絨1.5~3克,魚腥草9~15克,鮮竹瀝(兌服)5~10毫升,萎皮4.5~12克,冬瓜仁、茯苓、馬兜鈴各6~10克,杏仁、桔梗各3~6克,清半夏3~9克,甘草1.5~3克。
用法
上藥水煎取汁約200毫升。日2~3次溫服。咯痰稀白者,加白前、杷葉各3~9克;咳痰黃稠者,加煅蛤粉1.5~3克,海浮石6~10克;伴面黃神疲、消瘦、花剝苔者,加黃芪6~10克,五味子3~4.5克;如系“百日咳”痙咳期;加炒黃芩3~6克,貝母4.5~9克,不效者,加川芎3~4.5克,炙全蟲1.5~3克。
療效
曾系統觀察治療18例患兒,治愈14例;好轉3例;無效1例。有效率94.9%。
按語
方中炙麻絨辛溫宣散,逐邪外出,兼具平喘;合魚腥草、竹瀝清化痰熱,共為主藥;輔以馬兜鈴、蔞皮、清半夏、冬瓜仁化痰利氣,以暢氣道;杏仁、桔梗止咳平喘;茯苓、甘草益氣健中,絕痰之源。上四藥同為佐使。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外感風寒,化熱最速。或因乳食不節,損傷脾胃,食滯內停,久而生痰;或因父母寵愛,衣被過暖,郁熱內蘊,灼津成痰。痰阻于肺,失其清降。內伏之“痰”實是小兒咳喘的重要病理因素。肺為嬌臟,小兒尤為脆弱。如遇冬春氣候驟變,則寒溫失宜,風寒閉肺,宣降失司,內外相因,則火動于中,痰迫于肺,痰盛氣逆,而喘咳作矣!蓋“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吳鞠通語)。本方選藥具宣不傷正,清不遏邪,輕清通靈之特點,功集寒溫并用,宣清同施,化痰利氣,止咳平喘于爐,故療效頗佳。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