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四草湯治療小兒高熱
蘇星文,副主任醫師,中醫科主任(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人民醫院郵編610016)。
主治
小兒高熱(體溫升高在39.1C~40.5℃),過高熱(體溫升高在40.5℃以上)。溫病氣分熱盛階段,或傷寒化熱傳陽明之經。證見高熱,不惡寒,口干渴,出汗,譫語或狂躁不安,腹脹滿,腹痛,小便色黃量少,大便秘結或爛,或里急后重,便時肛門有灼熱感。舌苔黃,脈洪大或滑數。或有嘔吐、食欲不佳、咳嗽等。多見于感染性疾病的中期和極期。尤其對腺病毒所致的咽結合膜炎,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發熱確有特效。
處方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青蒿15克,蘆竹根30克,板藍根3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酒枯芩10克,夏枯草10克,木賊草10克,草決明10克,生谷芽15克,生麥芽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
上藥煎15~20分鐘取汁,如法3次取汁混合,約500毫升。日服5次。每日1
劑。
療效
治療30例高熱患兒投藥即效,脈靜身涼。多數1貼即愈,少數再進1劑病除。
按語
方中用石膏為君,取其辛甘大寒,以制陽明(氣分)內盛之熱。以知母苦寒質潤為臣,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熱;--以借苦寒潤燥以滋陰。用甘草、生谷麥芽(取代粳米之意)既能益胃護津,又可防止大寒傷中之偏、還可助消化。共為佐使。諸藥共用,具有清熱生津之功,使其熱清煩除、津生渴止。由邪熱內盛所致諸證皆可相應頓挫。治熱治變均以解毒清熱貫穿始終。故加青蒿,蘆竹根,板藍根,銀花,連翹,酒芩之品以增藥效。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