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散
【藥物組成】
當歸 川芎各三兩(9克)芍藥一斤(30~48克)茯苓 白術各四兩(12克)澤瀉半斤(15~24克)
【用法】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6~9克),調和,日三服。
郁證
姜某某,女,45歲,銀行職員。2002年.9月3日初診。
3年前因懷疑丈夫有外遇,常有郁怒,不斷與丈夫爭吵,漸漸出現脅腹拘急疼痛,曾不斷服中西藥治療,其效不著。查其面色淡黃,郁郁寡歡,脅腹疼痛綿綿,下肢輕度浮腫,納食不香,噯氣,口唇淡暗。舌質淡暗,苔薄白,脈弦細。診為郁證,辨證為肝脾不和,血虛血滯,脾虛停水。治宜疏肝健脾、養血活血、利水消腫。選用當歸芍藥散加味,改散為湯,處方:當歸12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澤瀉15克,青陳皮各10克,佛手10克。水煎服。服5劑,脅腹拘急疼痛消失,食欲改善,下肢浮腫亦消,繼以前藥又服5劑,諸癥悉退。囑其戒郁怒,悅情志。
按:本例郁證,因郁怒而肝氣郁結,肝木乘脾,久之出現肝脾不和、血虛血滯、脾虛停水。投以當歸芍藥散加味,用白芍抑制肝木,緩解脅腹疼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白術、茯苓、澤瀉健脾利水消腫,加青陳皮、佛手以疏肝解郁、行氣醒胃。病由郁怒引起,故囑其戒郁怒,悅情志,以免舊病復發。當歸芍藥散用于內科疾病,現代多用于水腫、高血壓、低血壓、心絞痛、黃疸、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膽道蛔蟲癥、腦血栓形成、運動性血尿、前列腺肥大、老年性及腦血管性癡呆、腹部術后疼痛、泌尿系統疾病(腎結石、尿路結石、慢性腎炎)、坐骨神經痛、植物神經失調癥、足底薄膜神經炎、頭痛、眩暈、泄瀉、胃痛等。辨證要點為內科雜病有肝郁血虛血滯、脾虛停水、停濕證者。
【現代應用選錄】
心絞痛:當歸芍藥散加味(當歸、茯苓、赤芍、白術、澤瀉、川芎各10~12克,太子參20~40克,丹參、水蛭各10~30)治療心絞痛96例。全部病例均經心電圖檢查,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并出現心絞痛癥狀。治療:氣虛甚者加人參10克;痰凝重者加白芥子、膽星各10克,栝樓30克;血瘀重者,分別加重川芎、水蛭各30~60克。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結果:27例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上常)占28.13%;52例有效(癥狀明顯好轉,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占54.17%;11例好轉(癥狀有所改善,心電圖有向愈變化)占11.45%;6例無效(癥狀無好轉,心電圖無改善)占6.25%。總有效率為93.75%。(張振東.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心絞痛96例.浙江中醫雜志,1995,(12):542)
按:當歸芍藥散尚用于婦、外等科疾病。
婦科: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帶下、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惡露不盡、妊娠水腫、胎位不正、羊水過多、妊娠腹痛、先兆流產、妊娠中毒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不孕癥、子懸、產后尿潴留、經停水腫、婦女特發性水腫、卵巢囊腫、附件炎、更年期綜合征等。辨證要點為婦女氣機不調,'肝脾不和,血虛血滯,脾虛停水、停濕,水濕邪搏于血分,而出現婦科經帶胎產諸癥。
外科、五官科等:慢性闌尾炎、肺膿腫、梅尼埃綜合征、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炎、過敏性鼻炎、聲帶肥厚、眼外傷充血、慢性咽炎、痔瘡、皮膚黃褐斑、脂溢性脫發等。
當歸芍藥散原主治妊娠腹部綿綿作痛,有養血疏肝、健脾利濕、止痛安胎的功效。本方現代廣泛應用于上述多種疾病,其總的辨證要點為肝脾不和、血虛血滯、脾虛停水、停濕,癥狀如脅腹部拘急,綿綿作痛,小便不利,下肢水腫,舌淡或淡紅,苔白,脈濡細。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