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效驗方
1.加味血府逐瘀湯基本方
炒酸棗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紅花、當歸、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殼、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1劑/日,分2次服用,10天為1個療程。
臨證加減:肝氣不舒,加郁金9g;驚悸不安,加龍齒、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麥芽、雞內金、神曲各9g,減桔梗;倦怠乏力,黃芪、黨參、熟地各15g,減生地;心陰虧虛,加麥冬9g,百合15g;陰虛內熱,加丹皮9g,阿膠9g,穿山甲6g,減川芎;痰熱內生,加黃連6g,竹茹12g,減當歸。
2.“睡神方”藥方
酸棗仁20克,黃連5克,知母15克,女貞子30克,墨旱蓮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遠志15克,竹葉15克,甘草5克。以上藥加水700毫升,煮諸藥,煮三次,共得藥水900毫升,分六次服。主治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頭目眩暈等。
3.心腎不交陽不入陰
丹參15克,當歸20克,生地15克,遠志12克,柏子仁12克,九節菖蒲10克,五味子7克,白薇10克,龍齒12克,琥珀10克,肉桂6克,炒棗仁12克,桔梗12克,玉竹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2克,益智仁7克,治天長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慮勞倦,心腎不交陽不入陰。加水煎湯,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時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個星期之內可完全恢復
4.“舒眠靈”方劑
炒棗仁30g、龍眼肉5g、伏神15g、遠志9g、熟地20g、何首烏30g、合歡12g、夜交藤25g、太子參15g、五味子12g、枸杞子12g、龍骨10g、牡蠣10g、梔子6g、石決明10g、香附9g、菊花10g
主治:血虛失眠、心腎不交失眠、陰陽失調失眠、肝郁失眠、焦躁失眠、高血壓失眠用法:研面、日服2次/5--6g
5.失眠代茶飲
枸杞30g,炒棗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藥3味和勻,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藥1份,置于茶杯中,開水浸泡,當茶頻頻飲之。或日飲3次,每次至少50ml。如心律不齊,而失眠較輕者,棗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單純失眠者棗仁量宜大;胃酸過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藥時,可適當加入白糖或麥乳精以調味。
6.失眠便方
失眠一病,臨證極為多見,余經數年摸索篩選,自擬治療失眠便方三則,用之頗感應手。
①酸棗仁15~30g,麥冬9g,五味子5g。主治:氣陰不足,夜寐不安,舌紅少津,脈象細數。
②酸棗仁15~30g,生地12g,五味子5g。主治:心腎不交,水火失濟,五心煩熱,夜難成寐,舌質紅絳,脈弦細數。
③酸棗仁15~30g,半夏9g,五味子5g。主治:心氣不足,痰熱內擾,失眠驚悸,口干黏膩,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三方藥味雖簡,然果能辨證施用,每獲良效。
7.安神助眠香囊
野菊花20克,石菖蒲10克,蒼術10克,夜交藤20克,玫瑰花10克,茉莉花10克,薰衣草20克,白豆蔻5克,安息香5克,檀香5克,朱砂5克。
打粉用,可以裝2-3個,用一個月左右,孕婦禁用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