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趙世英
編輯丨安般蘭若(ID:anbanlr)
處處可見奔波勞碌的身影——思忖著,尋找著,操持著,努力地要去抓住什么。
時喜,時憂,時而有條不紊,時而手忙腳亂,有時專心致志,有時心神不定。
沐澤于多重環境里,或盤桓在身外,或游弋于心內,或在現實中躑躅,或在虛幻里流浪,停泊了的漸若煙云,正趕路的縱馬揮鞭。
人們,心里盛著大大小小的那些事,被命運的風輪裹挾著,拖曳著,曲曲彎彎地跑了很遠。
內外融合回歸本元,淬煉心性豁然開朗
有復雜思想的高級智慧生命,內心在考慮什么,單從外面看,是讀取不到的。
其自身與外界之間,雖有語言工具及信息感官保持聯系,但他卻不是機器,而是有情感及靈魂的,且對外界有所依賴。
外界環境的諸多因素,都能對他造成影響,只提常見的較重要的兩個——
幫助和傷害,從這一層意義講,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對情感的需求,一點兒不比知識及物質少。
情感直接影響心態。這是我們一生也繞不過去的,有時被忽略,且沒被自己提升到一定高度來認識的問題。
懂得與否,處理得當與否,差別懸殊,譬如,很難想象,疑懼、焦慮、生氣、煩躁、易怒的人,能夠保持積極穩定的心情和狀態去做事。
尤其是心地純良性格內向的人,容易受到干擾和傷害,不擅于尋一個窗口與外界合理溝通,妥善處理紛擾,與之握手或實施防護(甚至難免披堅執銳),卻壓抑自己,缺乏合適的方式來撫平創痕及突圍解困。
就像時空是珍貴資源,不等人的,失去后不會返回,不留神,就會溜走,且不會和你商量;
心緒,自然也是這樣,需要經心營造,偶有偏頗,扶紊便是,若長久失調,煩惱將如形隨形難以驅走,心有墜石,怎得輕松?
沉淪的,可就是人生歲月。
資源是自己耗費的,一定時限到了,整不出個名堂,怨不得他人,直白一些,就是自己耽誤自己,奈何失了機緣,直落得一地雞毛,待從頭,重整旗鼓,收拾魂魄。
思想的觸角往往拐著彎兒也能拓展延伸,而煞費苦心求索的真相及解決路徑也許鬼使神差般隱藏在并不經意的地方,總會有某些內容能觸動我們的神經,我們也總能從不停地觸碰中受到啟發,汲取到力量。
無論身臨其間產生的共鳴,還是痛點傳遞的刺激,都會激發我們觀察及思考的潛能和興致,千呼萬喚意欲得見豁然開朗的洞天。
感喟所有的磨難,你承受了多少,生活將會以某種形式反饋給你多少。
因為,我們能對現實中由于環境或自身反應所引起的切實感受相應地作出選擇性調整,忍著,控制著,體驗著,觀察著這樣與那樣的差異。
直到某個時刻,忽然,像彈簧一樣,不再只是承受壓力了,竟有了回彈力,能調節了,能主導自己了。
朋友,可能你已懂得,怎么樣的心境和狀態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真正應該采取的則與之相反,此時你可能迎來了人生止損的重大轉機。
雖然未必直接給一個理想的最終結果,卻已突破自我回歸本元,極大可能使你終結自身內耗。
一切將開始向正的方向發展,而那起了主要作用的,不一定是智力或者知識本身。
紅塵滾滾,踏著基石砥礪前行
有人以為,命運為何如此待我,沒有讓我得到更多厚愛,請平撫一下心緒,認真地想一想,自己擁有的,實際有很多呢,只是沒覺察罷了。
社會奔涌發展,當今時代,是前所未有的科技最為進步社會資源最為豐富的時代。
沒有誰不需要錘煉而天生具備應對哪怕并非疑難險急的本事,爭取品質生活的過程,必是踩著時代發展的基石,一路負重爬坡,破阻攻堅。
我們能夠承擔勞累,可以忍受不堪,也允許自己流淚,不要以為是受難,并非執著,也非矯情。
這,就是人生,若懂,則可視為生活饋贈的另一筆財富。
人生之路,可看作一段又一段解脫的過程,蜿蜒曲折卻指向明確——期待明天更美好,而關鍵節點并不多。
社會有其約定成俗的評價標準,不乏功利性,確是現實,拉拽著人們,在滾滾紅塵中砥礪前行,有人感覺是享受,有人感覺是煎熬。
現實的刀鋒逼迫著有擔當的人們愈挫愈強,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如果有,那就是具備了實力,也沒有隨隨便便的失敗,如果有,大比率是跑偏了方向。
成功來得艱難源于長期地堅守準備和積累增值,失敗走得沉重皆因不斷地懈怠放過與妥協后退,慵懶并非不疲憊,勞累并非不愜意,無論渡過還是擱淺,哪里會是風輕云淡的樣子。
人們摸爬滾打成長起來,長期體驗及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逐漸在探索中領悟到有個人特色的為人處世之道,這并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因為,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是憑空得來的,在人們的理解里,生活本該如此,只是總會有遺憾,要是能早明白該有多好。
走在現實之前,以堅韌的姿態抵達
思維正常的人,沒有誰不希望得到好的結果,都期待能走在還沒到來的好的現實的前面,當然,在沒實現時,這只是美麗的愿景。
結果總會出現,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好。
如同生活給了一個獎賞,也可能比預想的差得多,如同生活給了一個懲戒,而實際上(除非背景特殊及意料之外的原因或運氣),所有的結果都是所應得的。
它的來臨好像是按約定遲早要發生的事,在此之前半年中或兩年中甚至更長時段內,因其所為,已注定今天必將出現如此局面。
紅塵不應南柯夢,果報承前當自知。
千機百變終成我,未了癡痕憐頑石。
以怎樣的姿態抵達,每個人的認識、目的、態度、條件及對自身的要求都不一樣。
看到別人風生水起,卻不問為什么能這樣,看到別人收獲頗多,卻未想人家付出更多,看到別人在快車道高速行進,卻沒見人家筑路所傾注的心血,看到別人展翅翱翔,卻未料人家也曾折斷羽翼。
有人對自己一直高標準嚴要求,有如鋼鐵般的信念與意志,大海似的氣魄與度量,火一樣蓬勃與熱情,教徒般的虔誠與慈悲,軍人般的神勇與自律,工匠般的靈巧與嚴謹,而有人卻選擇了慵懶、畏縮、放棄、放縱、背叛。
殊路同歸,每個人都以獨特的軌跡告訴世界自己曾經來過,做過什么事,說過什么話,起過什么作用,有過什么影響,像一軸畫卷隨著歲月的光影隱現飄蕩。
人生歷程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成長節奏并不一樣,別人怎么樣畢竟是別人做主,寧愿放慢腳步,放棄一些東西,也要抓緊某些東西,走好適合的路。
作者:趙世英筆名英冬,山東高唐縣作協會員,民企工程師。用愛心武裝自己,擁抱生活中的感人之美。作品散見于《安般蘭若》、《晨讀美文》、《山水文章》、《新華夜讀》、《百草園書店》等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