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明代洪應明先生所著,是一部闡述人生、處世、修養的語錄集,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并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菜根譚》要靜靜地讀,細細地品,菜根才會越嚼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
一、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為人處世,要學會為他人著想,不能總想著自己。在路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出一些空間,好讓別人能夠過去;在享受美味佳肴的時候,要懂得拿出一部分來,與人一起分享。
二、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與朋友相交,應該帶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魄;為人處世,應該保存一些簡單質樸的赤誠之心。
三、完美名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遇到能獲得好名聲的事情,不要自己獨享,要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這些好的名聲,這樣就可以避免禍患,保全自己。遇到辱沒自己名聲的事情,不要全推脫給別人,應該自己主動承擔一些責任,這樣才能收斂自己的光芒,涵養自己的德行。
四、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一個人即使在事業上失敗了,現在窮途末路,也應該體諒他當初的本意,也是想努力去做,想有所作為。一個人即使事業圓滿,功成名就,也要觀察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否始終如一,保住晚節。
五、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為人處世,一定保持一個寧靜淡泊的心態,不能刻意去追逐名利,能夠不犯錯誤,就已經是最大的功勞了。幫助了別人,不要想著回報,只要人家對你沒有怨恨,就已經是最好的回報了。
六、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對待那些心術不正的小人,做到嚴厲苛刻并不難,難得是能夠不對他們起憎惡之心。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心存恭敬很容易,難得的是言行舉止合乎禮節。
七、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一個人心中光明磊落,即使處于黑暗的室內,也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下一樣。一個人心術不正,即使在處于青天白日之下,也會有惡鬼纏身的感覺。
八、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一個人做了壞事,但是還怕別人知道 ,說明這個人雖然作惡,還沒有壞透,還有一絲改過向善的良知。那些做了好事,就急于宣揚的人,雖然做的是善事,但留下的卻是邀功圖名的惡名。
九、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與其謀劃那些根本還看不到影子的事業,不如將精力用來保持已經成就事業的穩定。與其后悔過去所犯下的過失,不如將精力用在當下,以防止將來再犯錯誤。
十、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哀后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人在老年時患的很多疾病,往往都是因為年輕時不注意留下的病根,到老年了才發作。人在失意后所遭受的各種罪責和災難,都是在得意的時候埋下的禍根。所以君子在成功和得意的時候,不能不時時小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