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是孔子弟子中排行第一的學生,十三歲就跟孔子學習,六年后就有所成就。他不僅天資聰慧,又虛心好學,很早就認識到孔子學說的博大精深,他對孔子的尊敬已經超出了一般弟子的尊師之情,而是已經把孔子當成千古圣哲來尊敬,親若父子。
顏回生活貧困,一生沒有做官。孔子感嘆說: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這樣的生活條件,一般人很難接受,可顏回卻安然處之,一心向道。可見他深得孔子“貧而得道”的精神,也深得老師的欣賞和喜愛,在老師心目中,他就是將來孔子學說的繼承人。可惜不幸短命死了,道統無人繼承,天下蒼生無人教導,所以孔子痛徹心扉的嘆息說“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余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慟,就是哭的非常傷心。孔子身邊的學生們就說,老師哭得真是太傷心了。孔子聽后說,我哭的很傷心嗎?但是,像顏回這樣誠懇好學的人死了,我要是不這樣哭,我還能為誰這么痛哭呢?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顏回死后,因為家里很窮買不起槨,同學們就主張大家湊錢來厚葬顏回,向孔子提出建議,但孔子說不可以,因為厚葬對于顏回也沒什么幫助了,并且根據顏回的德行和生活作風,他也不會希望被厚葬的。
可是學生們并沒有聽孔子的話,還是湊錢厚葬了顏回。孔子聽說后,很感慨的說:顏回生前一直把我看成他的父親一樣,可是在安葬這件事上,卻不能把顏回看得如同自己的兒子一樣,依照顏回平日生活簡樸節約的本性去辦。
所以孔子很慚愧的說“非我也”,這樣的厚葬,可不是我的意思呀!“夫二三子也。”是你那幾個同學的意思呀。這句話也正說明了孔子是一個非常率真坦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