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王朝炎帝建立,黃帝統一的城邦制國家,是選舉禪讓制的,“帝位”繼承人從炎黃二帝的子孫后裔中選舉,實行輪流執政。后以炎帝舊都歷山開始建“高陽城”,帝嚳建都于高陽,帝堯改名“平陽城”,歷經堯舜禹,大禹帝改名“陽城”,大禹都陽城45年,陽城就是今天山西“陶寺”古城遺址。夏后啟自稱為帝,但是首都“陽城”被有扈氏控制,有扈氏不承認夏后啟,夏后啟必須征伐有扈氏攻占“陽城”,才能正式確定自己的“帝位”。
公元前2070年,夏后啟稱帝,第二年伐有扈氏,都陽城為帝19年。前2051年,太康在陽城繼承帝位,19年后,前2032年,后羿逐太康未稱帝,前2022年,太康崩中康即帝位,在位26年,前1996年,相繼位為帝,太康后10年、仲康、相都不在陽城稱帝。
寒浞殺后羿,相8年寒浞稱帝,中國出現兩個帝,夏朝歌謠“天有二日”。相28年,寒浞攻破夏朝陪都殺相,有緡氏有孕出奔,21年后,夏帝少康復國殺寒浞,這一年是前1946年,陽城毀,夏帝少康住原陽,開始修建夏都“二里頭”,杼六年既前1923年,夏都成,杼進駐二里頭。二里頭為夏都320年,前1600年,商湯伐紂毀夏都二里頭。
找不到夏都,很可能有些概念有錯誤,夏和商很可能是同時代并行的兩個氏族國,夏人很大可能自稱“陽人”,因為東周有個地方叫“陽人聚”,用的是夏禮,是周收集的夏人后代聚集養了起來。周公作為儒家的啟蒙者,是很善于宣傳戰的,我們看到的尚書禮記都是周的產物,秦之前中國并沒有統一過,為了周武王革命的合法性,周用歷史說明商之前也是由商湯鬧革命搶了周人祖先夏的國。
從后面的事實看,商的實力本來是遠強于周的。周人是個崛起于周原的小部落,沒有悠久和高貴的傳承,所以首先需要證名才能樹旗聚攏其他氏族國,大禹因為治水,其夏后氏得位最正,所以周人想做夏的傳承者,方便統治。
所以,從歷史遺址脈絡梳理,大禹的陽城很大可能是石峁,夏后氏自稱是陽人,夏后啟后來滅了有虞氏的陶寺。而河南地區的商人祖先,應該在夏后人眼中就是東夷,而夏后氏的后代,在東夷人眼里就是西羌,兩個文明是世仇,從太康失國,少康復國,到周武革命,都是完全不同的文明體系,一個圖騰是龍獸,一個是玄鳥,一直到西周后數百年武裝殖民,加文化上夷夏之辯才逐漸融合。
夏從邏輯上講是必然存在的,比如說每個朝代肯定記得本朝代開國的事,比如清末朝代更替的時候,清朝的人肯定記得開國皇帝打敗明朝的事情。同理,周初,商朝的遺老遺少肯定記得夏朝,而周天子大封諸侯的時候就有商和夏的遺老。
夏肯定存在,不然商的文明怎么來的?古埃及遷移過來的,一旦否認了夏,就落了很多人和勢力的口實,西方這一套都準備好了,先不讓你承認夏,然后立馬搬出古埃及遷移說,進而鞏固圣經地位,鞏固西方的大洪水說。因為中國史書記載遠遠超過西方大洪水,雙方的記載出入太大,我們的是信史,可以相互印證,西方的歷史就一本圣經,還有一本沒編完,不知道怎么編的死海卷軸。
肯定了夏,就是否定了大洪水和古埃及,就是否定了圣經,就否定了基督天主教。殷商已經可以打大規模戰爭了,有完備的政治制度了,這些基礎肯定不是照搬的埃及古羅馬,必定有一個發達的文明奠基,那這個文明基礎是啥?肯定是夏朝。
殷商是一個很成熟的文明體系,因此殷商的發展不會那么速成,必然有一個過渡時期,而二里頭遺址恰好能證明它是殷商前面的過渡期,因為二里頭文明時間跨度也很長,而且雖然考古發掘的深入,二里頭文明也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青銅器、城市、宮殿群都有,就差文字了,所以可以確定二里頭是殷商的過渡期,再有就是,從目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來看,沒有一個字是說夏,也沒說商湯滅夏的記載。
商代甲骨文并不是憑空蹦出來的,是要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才形成的,也就如同中西亞及埃及文明一樣,從泥版——蒲草紙——羊皮卷的演變,因為中國文化是以中原為軸心向四外發展的,中原又處在北半球的溫濕地帶,一些文明符號很難完整保存下來,也有一些即便能保存下來,能不能發掘出來還是一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文明不可能只起始于商代。
殷商是很成熟的文明,不可能從原始部落突然進化,所以商之前必然存在一個過渡期,根據考古研究,二里頭比殷商早那么一兩百年,除了文字之外已經有了青銅器、城市、宮殿等,所以可以確定,二里頭是殷商之前的過渡文明,但是說明不了二里頭是夏,而且國家文物局也不建議二里頭用夏都博物館的名號。
夏朝是否真實存在?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夏朝的存在,不符合國際歷史學界認定的三條標準。先秦以來的官方正史都明確認定夏朝的真實存在,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和相關文物證據,關于夏朝的地域范圍也言之不詳。
現代中國史學界主流認定的二里頭遺址,即使在國內也存在很大爭議。如果我們換個思路,采用多學科綜合方法進行研究,找到夏朝真實存在的可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首先,應該確認大禹的出生地及治水的區域。其次,可以結合夏商周斷代過程年表確定的夏朝起始時間,打破“先入為主”觀點限制,在全國范圍,而不僅限于黃河流域尋找符合古代國家標準的文物發掘地。根據這些文物考古結果,來確認夏朝的國都及轄地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