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湖南在哪里?
就像討論很多地方的區域發展戰略一樣,對湖南省區域發展戰略的思辨,也需要在區域發展演進、國家戰略布局、全球產業變革、歷史人文地理等多個維度給湖南省以基本的定位表述,在此基礎上,結合其內部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新一輪時代變革,給出一些務實可行和適度超前的基本研判和建議。
當然,按照我們這幾年對當下變革時代的基本洞察,我們也一度明確提出,在互聯網、大交通、平臺企業的基礎賦能等綜合影響下,傳統意義上對區域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區位要素,變得不像原來那么重要,按照我們的說法是,“邊緣地區和中心地區正在經歷新一輪全球化再表達,越來越不存在絕對的和永遠的邊緣地區,也不存在絕對的和永遠的中心地區”。
很多紅極一時并在中國乃至全球城市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城市和區域,在新一輪資源和產業轉換和價值重估中,快速滑落,有的甚至成了問題區域和城市存在,一些傳統能源資源型城市表現尤其突出。比如我們經常提到的國內的東營、大慶、鄂爾多斯、克拉瑪依等。
相反,一些一度被認為處于遙遠的邊緣地區,好像永遠也無法與世界互聯,永遠也看不到經濟和文化崛起的地區,在最近五到十年內,因為恰當的選擇了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依托,快速實現了換道超車,并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發展、新區域崛起和新發展理念的典型代表,比如貴州和貴陽。
貴州成為新區域崛起的典型代表
湖南也需要對此新的現實和趨勢有足夠的認識。
當然,對于湖南來說,對湖南省在中國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版圖中的區位界定,依然是思考或重塑其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立足點之一。
在此之前,提到湖南省,雖然較多的人已經習慣于將其歸入中部省份來看待(在中部崛起戰略火爆的那幾年,湖南當地的決策者顯然也很愿意搭乘此政策東風推動湖南崛起,而且,在湖南的發展歷史中也確實提出過向南對接珠三角、向東對接長三角的戰略安排),但還是經常被很多人提出“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的說法。這其中雖然不乏戲謔之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南在中國既有的經濟地理版圖中的尷尬地位,也隱喻了在中國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轉型中,湖南省需要從戰略定位層面破解的一個關鍵性命題。
很顯然,和其他省域一樣,面對新的國際秩序調整、全球產業變革和國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城市群建設優化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一系列宏觀和中觀變量,湖南也需要在整體區域戰略定位上找到自己與省外經濟板塊深度互動的立足點、突破口和關鍵詞,也需要通過大的區域板塊互動,戰略性融入國家全方位、寬領域和多層次全面開放大戰略,以更廣泛、更高效、更國際化和更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切實推動湖南省域經濟、城市經濟和產業經濟等全領域的轉型和品質化發展。
長沙城市面臨轉型
在我們看來,在新的區域轉型發展戰略尋找中,主要的命題包括:湖南在中國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定位和角色擔當是什么?與湖南有關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問題怎么破?之前規劃的長株潭城市群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新一輪的城市群發展邏輯;還有就是長沙在GDP破萬億以后,大長沙在接下來城市空間優化的方向和路徑是什么?在此過程中,作為關鍵變量的湘江新區在獲批國家級新區以后,面臨長沙城市轉型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產城融合、城鄉統籌、新舊城互動、文旅新城等一系列命題如何進一步突破?等等。對這些問題的突破,是真正實現湖南省這兩年提出的“經濟強省、科教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等五個強省的建設和轉變的前提。
1
為什么是“一帶一部”
關于“一帶一部”的定位,在我們看來,一方面代表了一種跳出湖南從全國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的背景下重新看待湖南區位優勢,并進一步重新審視湖南區域定位的戰略新思維;另一方面,也為湖南省審視省域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主動承擔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使命提出了要求——湖南省的發展可以在更大戰略視野下來配置其發展資源,也需要在主動服務國家整體轉型和開放戰略布局下來思考自身的轉型發展,這兩者共同構成了湖南在新時代發展的戰略支點。
重新審視湖南區域定位的戰略新思維
站在十八大以后中國新一輪發展節點回頭來看,關于湖南“一帶一部”定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顯而易見的,也很好理解,那么,為什么這樣一個現在看起來感覺很簡單的一個定位,卻困擾了湖南那么多年?
公開的媒體報道顯示:2002年,湖南提出向東發展,啟動了“湖南—上海經貿活動周”活動;2003年,湖南提出向南對接粵港澳,“加大引進臺港澳資金力度”等表述連續兩年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湖南,向南”成為風潮;2005年,湖南提出搶抓中部崛起機遇;2008年,湖南不再“東張西望”,開始將重心放到長株潭城市群。
根據此前《瞭望》雜志的統計,2002--201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泛珠三角”一詞出現了13次,“長三角”一詞出現了10次,自2005年起“中部崛起”出現了6次。
這看起來多少有些讓人費解。但考慮當時全國區域發展戰略的現實以及當時湖南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安排,應該說也不難理解。
在2013年以前,或者說在十八大以前,中國區域發展,雖然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在原來梯度發展的非均衡戰略基礎上有所改變,開始有針對性對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提出扶持政策,但這種板塊化的區域扶持戰略,還談不上真正的區域協調、均衡發展,這些板塊中所涉及省份對其發展戰略定位,大多立足于如何從這些區域振興政策中獲得補貼,以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少有從板塊內協調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的動力,更談不上立足于全國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來思考自身發展戰略調整和轉型了。
所以,在此背景下,在2013年之前讓湖南像今天一樣從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以及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定位來界定其區域發展戰略,是很難的。
在我們看來,湖南這一戰略定位的提出,是與十八大以后中國新一輪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安排密切相關的,是新時代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布局的一環。當然,這已經并將繼續是湖南省重新審視自身區域發展戰略的最重要的戰略坐標之一。
2
不只是“一帶一部”
再讓我們看看湖南省應該如何將“過渡帶”和“結合部”的戰略定位背后的戰略紅利發揮出來,或者說,湖南省需要用什么樣的區域戰略布局和城市發展戰略來對接和落實這一定位。
在我們看來,立足于湖南省內區域經濟既有的格局,需要在一些方面做出新更大的突破。
比如,在區域和城市空間布局上,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具創新性的措施推進洞庭湖片區和長江岸線湖南段的生態治理和產業轉型,讓湖區和沿江地區成為湖南踐行新發展理念和推動區域和城市生態化、創新性發展的示范區,在成為湖南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的同時,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貢獻湖南智慧和力量。這是湖南作為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所應該承擔的義務,也是大有可為的切入點。而事實上,這已經是湖南省正在大力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之一。
推進洞庭湖片區生態治理和產業轉型
還有就是,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過渡帶,開放更廣闊的空間來戰略性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雖然具有一定的戰略合理性,但考慮到這一輪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在全球產業顛覆性變革背景下,呈現出鮮明的顛覆性轉型和國際化轉移效應疊加的特點,湖南應該更具前瞻性和根本性的看待產業承接,立足于區域既有的資源稟賦和更具戰略性前瞻性的產業發展規劃,給出更具創新性的安排。比如,在承接過程中,需要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同步推進產業轉型,或者說優先承接轉型后的產業轉移,優先于轉移而形成的產業轉移。
另外,作為過渡帶,湖南可以更具開放性的系統性思考中國這一輪發生在東中西之間的產業轉移:湖南不僅應該成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而且應該可以成為推動新一輪產業轉移和轉型的資源配置平臺。
尤其是對長沙而言,大力推進便捷的大交通布局和開放的城市氛圍,以及在金融和資本配套體系的構建,讓面臨轉移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長沙這個平臺獲取實現轉型的資源配置,并在中西部地區實現轉移落地和轉型升級的雙突破,讓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可以通過長沙這個城市平臺對接到更多的國際資源,從而讓長沙成為西去東進、南來北往的資源配置平臺(更詳細的我們將在后面專門討論長沙城市轉型的文章進行詳細說明)。
當然,雖然我們認為“一帶一部”的定位,對湖南的發展戰略定位具有綱舉目張的性質和價值,但對于湖南新一輪省域經濟的轉型發展而言,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更進一步的思考,更加包容的人才政策,更加務實的改革措施,更加有效的市場資源配置,更具開放性的國際視角,等等。
無論是對省域經濟發展而言,還是對城市發展而言,可能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迫切需要跳出省域看省域,跳出一城一地來看待一城一地的發展;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將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政策導向中;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從更根本性的區域治理戰略和政策角度來審視一個省的現代化治理體系構建和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建設,對外開放和內部改革之間的相關性不僅是更加緊密了,而是完全成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了。
全球市場和全國市場對一個省域經濟的影響顯然變得更大,這不僅是因為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市場開拓,都不可能基于省域范圍內實現,而且,從資金調配規模和效率來看,僅靠一個省內的積累局限性越發明顯,必須要通過市場化的機制設計,實現與全球資本的對接,而這些資源、資金的配置,都深受該省或城市政經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影響,省域內綜合的營商環境的改善,將成為區域和城市競爭的最關鍵的要素之一。
通過市場化的機制設計,實現與全球資本的對接
所以說,區域和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區域和城市內部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之間的競爭。
當然,在開放市場、面向全球進行資源配置、完善內部治理等基本共識的同時,對于包括湖南在內的中國省域經濟新一輪轉型發展而言,都迫切需要在國家新一輪轉型發展和新一輪全球化秩序重塑中尋找到自身的戰略定位和互動策略,這些戰略的確定和策略的安排,都需地方要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下和更高效的治理維新中進行突破。在此過程中,尤其考驗地方政府的,首先是一場思維方式的革新,其次,更是一場傷筋動骨的真刀真槍的改革歷程。期待湖南的中國式轉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