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在此前我們關于黃河與鄭州的新邏輯關系和新互動模式的分析中,基本的觀點之一是:在今天,黃河與鄭州之間的融合發展似乎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時刻,面對新的戰略背景和歷史性條件,對于河南省和鄭州市來講,或許到了做出更加明確的歷史性決策和實質性推進的時候了,向北跨黃河發展,讓這條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大河之一的黃河,徹底成為鄭州這個新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最顯著的標志之一,讓黃河為新時代的鄭州轉型發展發揮更加綜合和多元的價值。(詳見《黃河與鄭州的新邏輯關系和新互動模式》一文)
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的大部分地區屬于新鄉,所以,無論是對河南省推進實施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而言,還是對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鄭州都市圈的建設而言,自然都離不開對新鄉的關注和思考,而對新鄉來說,這也將成為外界和自身觀察和思考其新一輪轉型發展的最重要的視角之一。
此外,就像我們在針對很多城市的分析和觀察時所遵循的基本邏輯一樣,對新鄉的最新觀察也需要將其放在不同的時代命題和價值維度進行動態思考,與鄭州的互動發展或者說鄭新一體化發展,只是眾多觀察視角之一,除此之外,相關的時代和戰略關鍵詞至少還包括黃河、太行、大運河、文旅、科創、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城市轉型等。
鄭新一體化發展是新鄉眾多觀察視角之一
在梳理新鄉的有關資料和數據過程,多少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與鄭州這些年的狂飆式生長和崛起相比,新鄉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不但整體上缺乏亮點,倒是出現了一些具有全國性警示意義的負面案例——從新飛的衰落,到平原新區的式微,再到過去一年表現明顯的工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與銷售面積的明顯下滑,甚至是負增長——這讓我們不僅對新鄉這個明星之城鄭州旁邊的失落之地表示遺憾,也讓我們對全國很多同類的地級市在新的區域和城市競爭環境下的未來走向多有反思。
在我們看來,和很多地級市一樣,新鄉顯然也在面臨新的發展和轉型之坎:受限于自身存量的經濟規模和財稅收入,單純依靠自身的積累,哪怕加上來自國家層面的轉移支付,也很難適應新一輪區域和城市競爭環境對投資規模、效益和質量的需要;而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轉型所帶來的土地財政的失靈,以及地方債務化解的迫切性,再加上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投入越來越表現出剛性的一面,更是可能讓地方財力捉襟見肘;在全國以及全球缺乏存在感的城市品牌,讓高質量的招商引資以及創新創業資源的引入變得更難,能夠在全國乃至全球進行資本和資源配置的上市公司平臺的相對欠缺,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具有樞紐地位或控制力的創新性企業的缺失,讓當地的自然、文化甚至科創資源無法在更大程度上被激活,也沒有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等等。
不過,對于新鄉來講,也不全是壞消息,樂觀的一面是,在新的國家發展理念和國家戰略布局中,新鄉的區域和城市價值坐標不但變得更加清晰,而且,戰略能級和價值維度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無論是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還是太行山脈的生態治理和大文旅產業的興起,都讓新鄉這片古老的土地開始被重新認識,新鄉的發展,將更多展現出超越一個地方性事件和命題的色彩。
而這也意味著,對于新鄉市來講,也只有將自身的發展與當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進行緊密互動,開放思維和視野,主動洞察和實踐與新的全球產業變革和新消費時代,才能重塑其城市品牌、重構其產業結構、振興其區域經濟、提升其社會治理,從而成就一個“新鄉的新價值時代”。
1
迫切需要對新鄉的重新發現
按照官方發布的數據,2019年新鄉的經濟體量應該在2700億左右,在河南省處于中等稍微偏上,這樣的基礎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但是,就一些具體領域的增長速度來看,與2018年的數據相比,2019年的多個指標竟然明顯出現下滑,不僅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比如,從行業看,2019年,全市34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9個行業大類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占所有行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5%,合計下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6個百分點;從企業看,近半數企業產值負增長,受環保等因素影響,全市12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2019年12月份當月產值負增長的企業達到570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5.9%;新建企業數量少,從2018年12月份以來,全市新建工業企業(不含長垣)9家,僅拉動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全市新建企業數量少、對工業增加值拉動作用不強的狀況較為突出。
這樣的數據背后,不僅代表了新鄉產業發展的風險和困境,而且,考慮到新鄉在河南省具有的制造業強市和科教強市的標簽,簡直具有一定的諷刺色彩,作為有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示范區兩塊國家戰略牌子的地區,工業出現這樣的下滑,不但要引起新鄉市的重視,河南省恐怕都要有所介入。
還有此前新鄉制造業的代表性企業新飛的興衰。很多人對“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可謂是耳熟能詳,但是經過這些年的折騰,新飛在國內家電行業的江湖地位已經嚴重下滑,這個當年可謂是新鄉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和企業,如今在新鄉市的各種官方文本中已經看不到了,無論是產權還是品牌關聯性,與新鄉市也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了。
今天立足于新鄉市的制造業轉型發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以及新鄉城市品牌的塑造等角度來看,應該如何評價新飛事件呢?太多的城市發展案例顯示,一家優秀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企業,別說是對一個2700億體量的城市而言,就是對一個萬億級的城市經濟體來講,影響都是深刻的,不僅會為這個城市貢獻直接的稅收和經濟增長,還會為城市帶來一個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品牌符號,而且,圍繞其產品和產業鏈,還可能培育出一個完整的區域產業生態,進而為當地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延伸的可能,從而為區域和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創新創業發展提供直接的人才、技術、平臺乃至生態支撐。
直到目前,制造業依然是新鄉希望打造和強化的優勢產業之一,但遺憾的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像很多地級市面臨的尷尬局面一樣,面對全球性的產業變革,無論是從品牌營銷、資本運作來看,還是從區域性的產業鏈完整性和產業生態構建來看,都表現出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產業變革和全球性競爭的需要,這是新鄉制造業尤其需要警惕的。
制造業依然是新鄉希望打造和強化的優勢產業之一
之所以在很多區域和城市出現這樣的“相對衰落”態勢,與企業自身的經營當然有一定的關系,比如企業家的自我提升和求新求變的意識,以及打開視野與全球資源合縱連橫的能力,等等,但是,這種相對衰落背后的必然性很大程度上與區域性的營商環境、產業配套能力、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也與因為公共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的缺失以及宜居環境營造的缺失所導致的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有直接關系。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區域和城市整體的發展能級持續得不到提升的話,既有的制造業基礎、存量的科研資源、既有的企業品牌,可能還將繼續走在相對衰落的路上,直到變成絕對衰落甚至是被淘汰,或者不斷的外遷。
面對新的競爭環境,新鄉在新一輪的轉型發展中,一個必然的選擇就是盡可能的將自身的發展納入到河南省以及國家的重大戰略中去,就像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在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原城市群甚至中部崛起這樣的戰略中,新鄉只有主動的融入,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尋求來自鄭州市、河南省、國家以及全球資源的配置,開放發展、融入發展、協同發展。
另外就是尋求與最優秀的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具有全國乃至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來實現本地產業和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對接,最大化激活新鄉存量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將區位價值、生態資源、產業基礎、科研能力等進行變現,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文化振興和城市崛起。比如,華夏幸福在新鄉獲嘉做的產業新城,通過這一平臺,不僅可以在空間上更平等更快速地融入到鄭州都市圈的發展中去,還可以實現在本地的快速產業集聚,為本地的轉型發展輸血和造血,以為區域和城市的綜合轉變提供動力。
除了工業外,作為區域和城市經濟增長重要支撐甚至有托底作用的投資,新鄉的表現也讓人擔心:2019年,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從具體指標看,2019全市工業投資增速為-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在全省位居第15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自2019年2月份以來持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持續為負,且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很顯然,新鄉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了,不僅要止跌,而且要在轉型中盡快實現回升,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斷崖式下跌、一蹶不振并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危機。
在我們看來,要實現這種轉變,就需要找到更具戰略詮釋空間的區域和城市發展整體定位,需要更具前瞻性和發展潛力的產業結構的構建,需要找到更具資源配置能力的發展平臺的打造,需要更具市場活力的合作伙伴的尋找,而且,這些有利的因素和要件,最好能夠實現城市空間、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文化復興等多維度的同步推進,就是我們所謂的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城市、產業等協同發展,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區域和城市的高質量的發展。
產城人文融合發展才是區域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在我們看來,新鄉未來五年和十年的主要發展目標至少包括:經濟快速發展,在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提升經濟體量,盡快邁過3000億、4000億乃至5000億的門檻;不斷提升新鄉市中心城區和以平原示范區為代表的沿黃地區的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讓城市不但成為宜居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產業發展和實現全域轉型發展的資源配置平臺;太行、黃河、運河、鄉村等沿線地區不但成為生態空間,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文旅產業的承載空間,以全域旅游的發展和文旅產業的產業鏈延伸,綜合性帶動區域和城市的品牌影響力,并推動更多非文旅產業包括文旅化創新在內的多元創新可能的形成。
與此同時,需要不斷提升新鄉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既是目標,也是手段,既是政府改革問題,也是市場完善問題,也是貫穿新一輪轉型發展始終的最重要的內容——不僅要跳出新鄉看新鄉,還要跳出產業做產業。
考慮到在新的競爭格局和競爭環境下,雖然新鄉的科技資源集聚、創新發展平臺、先進制造業具有一定的基礎,在河南省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全國城市排名來看,基本上構不成競爭優勢,而就市場競爭而言,新鄉所面對的不僅是省內和全國的競爭,還是全球的競爭(比如,新鄉做不出特斯拉,但特斯拉肯定會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賣到新鄉,更何況,新鄉的消費完全可以便利的從外部購入特斯拉汽車,就是我此前接觸的一位新鄉企業家那樣,作為特斯拉的發燒友,買了不止一輛特斯拉),所以,作為在地存量資源無法適配于開放市場競爭的典型地區,開放發展是新鄉的必然選擇——要更多更高效的引入外部資源和團隊,其背后更具本質性的發展策略其實是改革,尤其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以及營商環境的優化。
2
從南到北三大空間發展帶的辨析
除了產業和投資,我們甚至認為接下來新鄉的區域空間結構演化可能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這會對產業和投資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在我們看來,南起黃河,北至太行,可以用三條發展帶的構建來看待:
首先北部的南太行生態文化經濟帶,依托南太行豐富而厚重的自然、生態、文化、村落等資源,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大文旅、大健康和休閑度假產業。
就像秦嶺、祁連山、賀蘭山等山脈一樣,圍繞太行山的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也會出現相應的國家戰略和布局,對于新鄉而言,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更高的生態和產業發展標準為原則和底線,主動突破,盡快突破,開放資源整合,以在將來能夠很好的適應于新太行山治理和發展需要,變后發劣勢為后發優勢,以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太行山脈大文旅、大健康和休閑度假等產業發展的紅利。這也是理解和成就新鄉新價值時代的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要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太行山脈大文旅等產業發展的紅利
就我們曾經調研的地區來看,太行文化以及圍繞太行山的文旅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兩側地區的戰略重點,無論是石家莊還是長治,以及焦作和新鄉,大家都已經很清楚太行山在當地文旅產業和區域整體發展中的戰略價值,但就新鄉而言,全域每年不到5000萬的游客人次基礎,以及300億左右的旅游總收入,再加上產品和服務質量短板效應比較明顯,相對焦作的云臺山及其周邊地區的開發而言,新鄉無論是明星產品供給來看,還是從整體的開發水平來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就我們此前接觸到的一些在新鄉做文旅的團隊而言,無論是視野,還是專業,以及資源配置能力,都是不夠的。而考慮到新鄉本地文旅企業相對發展比較落后,已經無法適應新一輪的文旅產業發展需求,有些項目背后看似由民營企業在做,但本質上存在一些官商勾結的隱性腐敗,雖然有一定的收益,最終帶來的是多方共輸。接下來針對太行文旅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這就需要政府出面來打開僵局,通過引入包括鄭州在內的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團隊和機構,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開發太行文旅產業,并由此延伸出更豐富的產業發展空間,最終在政府、居民、本地投資者、外來投資者等利益主體之間,實現良性的互動合作,實現共贏。
其次是中部,理想的狀態是依托新鄉市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經濟,無論是從城市形態上看,還是從城市功能、城市規模、城市影響力等角度看,與鄭州大都市區的次中心城市和豫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都更加匹配。
如果說以前新鄉的城市經濟在既有的城市中心和沿黃的平原新區還有搖擺和分化的話,那么,至少從目前來看,新鄉都要堅定的依托現有新鄉市區來進行現代化的城市經濟的建設,原因之一我們在此前關于黃河與鄭州的新邏輯關系與新互動模式中已經分析過:兩岸同步、跨河規劃、整體布局、統一管理、創新發展、央地互動等,應該是河南省和鄭州市推進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和基本共識,甚至可以考慮以現有的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加上黃河北岸的新鄉和焦作部分地區,按照一個完整的新區來進行規劃布局(具體見方塘智庫《鄭州與黃河的新邏輯關系和新互動模式》一文),而對這一區域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體制和權責分配,無論是“省市共建,以省為主”還是“省市共建,以市為主”,主導者都不可能是新鄉。
所以,現在來看,新鄉南部是在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背景下的沿黃生態文化經濟帶的建設和發展,但未來,一旦鄭州向北跨河發展成為定局,對新鄉而言,所謂南部片區的經濟地理屬性將發生改變,黃河之于新鄉的新價值時代的解釋邏輯也將發生根本改變。此話題就留給以后再專門討論。
黃河之于新鄉的新價值時代的解釋邏輯將發生改變
不過,無論未來怎樣,平原示范區,也就是以前的平原新區,顯然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區域。按照公開的消息,該新區最初動議于本世紀初,從一開始就和鄭州的空間拓展戰略有密切關系,經過多年的規劃、建設和發展,雖然未能在上一輪中國城市新區建設大潮中像鄭東新區一樣實現崛起,但也吸引了一大批地產開發商的入駐,投入了很多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引入了不少產業落地和公共服務配套。這幾年,關于平原新區即將劃歸鄭州的輿論從未停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拉升了該區域的房價。
在新的戰略背景下,這一地區何去何從,或許到了新的節點。至少從我們的判斷來看,這一地區或許會迎來自成立開始又一段美好時光。那么,新鄉是應該面露微笑呢,還是應該黯然神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