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覺得聽話就是壞孩子,但其實不聽話和壞孩子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希望家長可以理性并且謹慎的看待孩子的行為。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要總覺得文靜聽話的才是好孩子。從長遠的發展去考慮,反而是不怎么聽話的孩子更有出息。
所謂的言聽計從,真的不適合用來評判孩子,因為好與壞并沒有明確的定義。確實在孩子幼年時期,那些聽話乖巧的孩子更易于管理,而且很少給家長制造麻煩。但是當這些孩子長大后,家長會發現曾經的聽話變成了過去式,當下的行為表現更讓人頭疼不已。
其實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背后都有一些掩藏起來的“小秘密”,只是家長還沒有找到他們的閃光點而已。所以才會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有誤解,覺得他們是壞孩子。說到底,只是他們對于家長的要求或者管理有不同意見,無法做到言聽計從罷了。
所謂的不聽話,只能說明孩子此刻已經有了獨立意識,他們想要得到大人的肯定。同時內心的好奇特別強烈,總是想著去實踐和探索,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之后,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已。
1、求知欲特別強烈
不想循規蹈矩的去生活,所以很多事情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所以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旺盛,總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然后滿足。在探索的途中,孩子會收獲更多的成就感,因為他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同時,孩子的自主性也得到很好的鍛煉,若是養成習慣,未來定能有所作為。
2、頗具勇氣
好像是骨子里自帶的勇氣一樣,不聽話的孩子總是會讓人另眼看待?;蛟S是好奇心理的促使,才會讓孩子做出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事情。在他們心中,總是住著一個很勇敢的自己,凡事都希望做第一個努力和嘗試的人。
3、執行和決策力很強
之所以不聽話,就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會在獨立思考的途中,找到更完美的處理方案。不需要家長的幫助,哪怕自己思考的結果是錯的,孩子也愿意去嘗試,并且為自己的錯誤買單。由此可見,他們的執行能力,以及決策能力都是很強的。
可能家長眼中,聽話的孩子什么都好,但其實聽話不一定是好孩子。雖然家長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省心不少,但是他終究會成年會長大,將來有些弊端是避免不了的。
1、沒有主見
聽話,是因為他習慣了聽從父母的意見,不管是做事還是抉擇,都喜歡以父母的意見為主。所以長大后,聽話的孩子都沒有住進,他們的思考能力也特別欠缺。這些孩子更適應“被命令”的生活方式,永遠都是站在“服從者”的位置上生活。對待事情沒有想法,而且依賴心理特別嚴重。
2、內心叛逆
可能家長只看到了孩子的表面,并不知道他們內心的活動情況。這些看似溫順聽話的孩子,其他他們內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暫時能力有限,所以受制于父母的要求罷了。等到這種極端的心理不斷積壓,終有一天孩子會徹底爆發,那個時候會做出很多叛逆的事情。
這樣看來,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最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最壞。重點還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以及如何看待孩子的性格問題。都知道家庭教育是特別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
1、給孩子強調規則的重要性
不管他聽話與否,家長都要跟孩子做好溝通。其目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做事情的一些規則,而不是告訴他如何做。記住,在孩子幼年時候,家長更應該看重他們的做事過程,而不是最后的結果。所以盡量少用命令的詞語,改換成建議,讓孩子自行拿主意。
2、傾聽孩子內心的說法
教育中父母可能占據很大的話語權,所以會經常的要求孩子。其實沒必要給他們下達命令,試著去聽孩子說,看看他們內心到底是怎樣的想法。既然是溝通,那么孩子也有權利去敘述。
不要再糾結孩子是否聽話的問題,只要家長在教育中能夠明確方向,讓孩子變成一個有主見,懂得思考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