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教育成本太過昂貴,所以帶娃的壓力很大。從孩子出生,關于誰來帶的問題,相信每個家庭都曾做過討論,但是最終卻沒有合適的答案。若是由父母全職來帶的話,經濟方面會有些吃力;要是由老人來帶的話,又會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好。
故事案例:
兒子叮當出生后,媽媽覺得壓力很大,尤其是經濟方面。為了讓兒子有個更好的物質生活,媽媽決定重新上班,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家庭壓力。但是,叮當奶奶的年齡較大,在育兒方面的思想也比較陳舊。媽媽擔心,這樣的教育方法,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
可是面對當下的生活用品,以及玩具和興趣班,媽媽表示真的吃不消。所以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先去上班,等到小學后再全職帶孩子,畢竟要輔導作業。但是僅僅上了兩個月班,叮當媽媽就毫不猶豫的辭職,因為奶奶并沒有把孩子帶好。
的確,當下有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做法有些腐朽和落后,甚至還有些敷衍。老人這樣的做飯,真的讓父母寒了心,也讓孩子毀在了起點。
網友評價:
丫丫媽媽:最近工作比較忙,孩子交給婆婆帶,結果天天給孩子放動畫片。而婆婆抱著手機刷抖音,全然沒有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在婆婆心中,好像孩子只要不哭鬧,就夠了,忽視了看電視會近視的問題。
蛋蛋媽媽:每天都會交代婆婆,不要追著喂飯,可是每次她都會“哄騙”著孩子吃,甚至還會前后追著喂。好不容易到了幼兒園,結果婆婆寵溺的更嚴重,上下學總是抱著孩子。
豆子媽媽:關于講衛生的事情,已經無數次的交代孩子奶奶。但是老人卻從來沒有當回事,每天都會用“糖”去哄孩子,一個暑假,居然長了兩顆蛀牙。
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了全職帶娃,因為他們不希望孩子被“毀”掉。老人帶娃,要么就是不管不顧,要么就是特別寵溺,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樣的教育結果,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懂事,離成功更遠。身上的壞毛病多了,想要改正很難。
為何有些老人帶娃難以做到盡心盡力呢?三個原因是重點
1、思想傳統
很多老人對孩子沒有壞心,只是他們的思想比較傳統,不愿意去接受新的育兒觀念。就比如讓孩子玩耍這件事,媽媽經常會告誡孩子,不要隨意在街上玩耍。但若是奶奶帶娃的話,經常會看到橫穿馬路,或者是在路邊肆意追逐和玩耍的現象。
可是當下的社會環境跟之前不同,老人也需要改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到與時俱進。關于教育方法,需要跟父母相互溝通,結合孩子的身心發育,找到最利于他們成長的方法。
2、寵溺無底線
都說“隔輩親”,很多老人寵娃已經到了無底線的地步,這樣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響。有的時候,只要看到孩子哭鬧,老人就會心軟妥協。不刷牙、吃糖和看手機電視這樣的事情,經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最后長蛀牙、眼睛近視的自然是孩子。
若是年輕父母,他們不會輕易像孩子妥協,尤其是這些原則性問題。退一萬步講,父母的“狠心”,其實是在變相的保護孩子的健康。科學的育兒方式很重要,該狠心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心軟。
3、心底排斥帶娃
不排除有部分老人,他們不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帶娃。因為老人覺得,自己辛苦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希望可以有空閑的時間,來完成年輕時的一些夢想。他們對于帶娃并不熱衷,而是希望更多的自由時間,因此老人很難做到全身心為孩子著想。
可想而知,用這樣的心理去帶娃,怎么可能對孩子全心全意的好呢?生活中,可能很多方面都會由著孩子的思想,很難做到公平和公正的帶娃,最終只會把孩子“逼得”更差。
總結
其實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父母帶娃,初衷都是希望能夠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在教育問題上,最好采取“抱團前進”的方法。老人和父母互相商量和溝通,每天針對孩子的變化進行交流,然后加以改正。關于教育方法,從來都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