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悲憂恐:
七情內(nèi)傷:
七情:
喜、怒、
憂、思、
悲、
恐、驚
等七種正常
的情志活動
七情分屬五臟
以喜、怒、思、
悲、恐為代表
就稱為五志
七情是人
對客觀事物
的不同反映
正常的活動范圍內(nèi)
一般不會使人致病
但
作為病因
七情即會
因過于強烈、持久
或突然的情志變化
導(dǎo)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diào)
而發(fā)生疾病的情志活動
七情與臟腑的關(guān)系:
心主喜,過喜則傷心;
肝主怒,過怒則傷肝;
脾主思,過思則傷脾;
肺主悲、憂,過悲或過憂則傷肺;
腎主驚、恐,過驚或過恐則傷腎
七情與氣血的關(guān)系:
氣對人體臟腑具有,溫煦推動作用
血對人體臟腑具有,濡養(yǎng)作用
臟腑氣血的變化
也會影響到
情志的變化
血有余則怒
不足則恐
臟腑的生理活動,必須以氣血為物質(zhì)基礎(chǔ)
精神情志活動與,人體臟腑氣血關(guān)系密切
七情損傷
使得臟腑
氣機紊亂
血行失常
陰陽失調(diào)
不同的情志變化
氣機逆亂的表現(xiàn)
也不盡相同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思則氣結(jié),
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1、怒則氣上:
氣上,氣機上逆
怒為肝之志
遇事憤懣或事不遂意
而產(chǎn)生一時性的激怒
一般不會致病
但如暴怒
則反傷肝
使得肝氣
疏泄太過
上逆為病
肝氣上逆,血隨氣升
頭暈頭痛、面赤耳鳴
甚者嘔血,或者昏厥
肝氣橫逆
亦可犯脾而致
腹脹、飧泄,飧泄
又名水谷利
大便呈頑固不化樣
2、喜則氣緩:
氣緩,心氣弛緩
喜為心之志
包括
緩和緊張情緒和
心氣渙散
兩個方面
暴喜傷心,心氣渙散,魂不守舍
出現(xiàn),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
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亂等
如范進中舉
3、悲則氣消:
氣消,肺氣消耗
悲憂為肺之志
悲憂太過
往往通過
耗傷肺氣
而涉及到
心、肝、脾等
多臟的病變
耗傷肺氣,氣弱消減,意志消沉
氣短胸悶、精神萎靡不振和懶散
悲憂傷肝,肝傷則精神錯亂
甚至經(jīng)脈攣急、脅肋不舒等
悲哀過度,心氣內(nèi)傷
而致心悸、精神恍惚
4、思則氣結(jié):
氣結(jié),脾氣郁結(jié)
思為脾之志
思慮太過
氣結(jié)于中
脾氣郁結(jié)
中焦氣滯
水谷不化
胃納呆滯
脘腹痞塞
腹脹便溏
肌肉消瘦
5、恐則氣下:
氣下,精氣下陷
恐為腎之志
長期恐懼或者
突然意外驚恐
皆能導(dǎo)致
腎氣受損
過于驚恐
腎氣不固
氣陷于下
二便失禁
精遺等癥
6、驚則氣亂:
氣亂,心氣紊亂
心主血,藏神
大驚則
心氣紊亂
氣血失調(diào)
出現(xiàn)
心悸、失眠、
心煩、氣短
甚則精神錯亂
人有五臟化五氣
以生喜怒悲憂恐
情志為病
內(nèi)傷五臟:
氣機失常、
氣血不和、
陰陽失調(diào)
所傷何臟
有常有變
七情生于五臟
各傷對應(yīng)之臟
喜傷心、
怒傷肝、
恐傷腎
……
此其常
但有時
一種情志,傷及幾臟:
如悲可傷肺、傷肝等
幾種情志,同傷一臟:
如喜、驚均可傷心
此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