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桂花兒飄香時。
又到桂花兒飄香時
作者 平叔
走在這個季節里的成都街頭,處處都是可以聞見桂花兒撲鼻的香氣的。
”
又到桂花兒飄香時。
昨日從住家的小區院子里出來,桂花兒的香氣就已經很濃郁了,角落里一陣風吹過來,鼻息里就滿滿的全是桂花兒的味道了。
我特別喜歡桂花兒的香氣,就像喜歡茉莉花的香氣一樣。但桂花兒的香比茉莉要活潑,可以讓一座城一起生動起來。
走在這個季節里的成都街頭,處處都是可以聞見桂花兒撲鼻的香氣的。
在每年的白露和寒露兩個節氣之間,就是桂花兒一個月的盛花期。
農歷八月,正因為處處桂花綻放,空氣中就處處飄著桂花香,所以又稱為桂月。以前讀過張愛玲寫的短篇《桂花蒸阿小悲秋》,原以為“桂花蒸”是一種點心,后來才曉得,原來這“蒸”是形容進入桂花季的悶熱天氣,一種江南特有的物候。
今年立秋后,連著幾場雨,就把成都氣溫弄得偏低,空氣濕度大,這桂花似乎就比往年開的早了些。
前兩天就有人在朋友圈說聞見桂花香,有驚嘆開得早的意思。但植物原本就是季節最好的信使,在悶濕了一夏的盆地,當桂花飄香,就意味著暑氣徹底散去,秋天正式來臨。
桂花香是這個季節的寵兒,每當循味而去,不遠處即可見桂樹亭立,樹枝上'黃白小花簇生,閃爍于深綠桂葉之間,不顯山不露水,香氣確是很招惹人。
過去多見的是米白色的銀桂花兒,后來到處都能見到開橙花的丹桂,開黃花的金桂了,不過也許·是·因為少時第一眼的情結,我還是偏愛顏色清雅的銀桂多一點。
銀桂雖不及金桂花香濃郁,但那甜與香,正是想要的那個度。
何況可以連著花開好幾期,比金桂悠長得多。
老成都曾有應季的歌謠,當娃兒時候的我們特別喜歡念叨:
八月十五桂花香,
賊娃子翻墻偷水缸,
聾子聽到忙起床,
啞巴一路喊出房,
跛子趕忙追出去,
爪手趕緊來幫忙,
強盜嚇得跑得慌,
陰溝掉到鞋子頭,
出得門來人咬狗,
撿坨狗來砸石頭……
記得我們還會用一首歌的旋律來哼唱,一群人一起唱,唱的震天響,鬧渣麻了。
有時還會把小伙伴xxx給編排進去,就唱成這樣:
八月十五桂花香,
xxx翻墻偷婆娘,
婆娘拿起機關槍,
對到他的折耳根就摳幾槍。
成都有條桂花巷,桂花巷的桂花兒香的很,桂花巷就是因此而得名。
寬窄巷子名氣還不大的時候,喜歡去桂花巷喝茶,很清靜。
一邊品著茶香,一邊嗅著花香,愜意得很。
現在的桂花巷沒以前的味道了。
桂花香甜,在南方有入饌的傳統。
《紅樓夢》中有提到的貢品“木樨清露”,就是由桂花提煉而來。
'用個“三寸小瓶”裝著,王夫人囑襲人好生收著,每天讓寶玉飲用一小點。那清露,在賈府這樣的富貴人家看來也是極為金貴的。
去江浙一帶走走,那些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蓮子羹都是常見的甜食。
在杭州喝過桂花龍井,是西湖與白娘子許仙齊名的一款茶,一時間竟特別喜歡。
回成都后,曾經嘗試用自己采摘的桂花搭過四川本地的綠茶,但效果遠不如龍井桂花的韻味,少了那種天作之合的感覺。'
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年偶然買到的桂花蜜,仿佛是那樹桂花的處女初綻,香氣還未散發于空氣,就被蜜蜂采擷進了這瓶中,小小一勺入水,就飲下晨露、桂影、月色,以及整個的初秋。
家里就有棵銀桂樹,多年下來,長得很是粗壯。
起初是有兩棵的,來家里就并排栽在一起。
也不知是何原因,十年下來,一棵長成大樹,一棵卻早已夭折。
妻子也喜歡桂花兒,她心情和時間有暇時,海會從樹上摘取收集一些桂花,用來制作糖桂花。
程序不復雜,無非就是需要耐心,鋪一層桂花兒鋪一層糖,等待自然發酵就可以了。
我喜歡用蜂蜜來制作糖桂花兒。
昨日晚上我在半山特意做了一道“糖桂花紅燒肉”,就用了糖桂花。
這道菜上色靠糖色,調味用糖桂花,無鹽也不用老抽生抽,只是要用文火慢烹。不復雜。
蘇總是個美食家,除了善吃,應該對廚房事也有研究。
聊到糖桂花制作,蘇總豪邁的往半山處一指,我那里就有很大很多的桂花樹,過幾天就上樹采花大盜。
我昨天把“糖桂花紅燒肉”圖發到朋友圈,很多朋友問流程。
為了不破壞文章結構,我把解答放在最后吧。
“桂花釀”既是歌手張宇的一首歌名,也是一道菜名。
但凡名字美以及美味的東西,做起來一般都稍有難度,需要特別控溫控濕。
不過,若你收集有新落的桂花和本季糯米的話,倒是可以試試。
這里,平叔可以教你制作桂花茶的方法,相當簡單。
準備一些新鮮的桂花兒,茶葉。
注意,采摘花瓣要選微張的新鮮桂花 ,以3:1的花、茶比例放在茶罐里 ,茶葉會吸取桂花的香氣 ,等到桂花自然干去便成了桂花茶。
制作桂花茶的要點在于:桂花一定不能曬干 ,因為曬干香氣就飛走了,飛得很遠。
秋天是怡人的季節,又因有了飄香的桂花兒,就更多了些味道。
有味道的季節就是可人的季節。
這個秋天不例外。
平叔無私的分享“糖桂花紅燒肉”制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