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新書丨孫顯斌著《攻玉集》出版

《攻玉集》

孫顯斌 著

平裝16開

定價:68.00元

ISBN 978-7-5596-6508-9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年11月出版

前 言
轉眼博士畢業已滿十年,從讀碩士開始陸續發表了一些論文,想想可以結集一下出版,也算是對這一階段的總結吧?!对娊洝酚性啤八街?,可以攻玉”,用“攻玉集”命名論文集,意思即是雖然駑鈍如石,卻還勉強可以攻玉,所謂愚者千慮,或有一得。早已過了不惑之年,華發早生,半百即在眼前。吳玉如先生有詩句“已然老去休悲往,劣石安磨幸此生”,正可寫我此時心境。
收錄的論文分為五組。第一組是兩篇古文獻學通論主題的論文?!豆盼墨I學科體系初探》是我最看重的一篇,所謂“初探”,當然不是指學界的初探,而僅是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由于我是理科出身,學習古典文獻學專業以來,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學”也就是“學科”如何成立的問題。傳統的“文獻六藝”即目錄、版本、校勘、文字、音韻、訓詁,只有前三項算是古文獻學的獨特分支,由于它們和古籍整理實踐緊密相關,所以發展也比較成熟。這篇論文的主要觀點是古文獻學的分支主要包括從傳統文獻學基礎上逐步擴大的八個分支,即目錄、版本、校勘、編撰、典藏、流通、整理、注釋。目前,我們尚需不斷在上述八個分支領域的應用部分堅持不懈地探索,通過豐富扎實的具體研究總結提煉理論與方法,逐步將其系統化,不斷拓展和完善古文獻學的學科體系。另一篇《寫刻之間:〈漢書〉文本面貌之嬗變淺議》主要內容來自于我的博士論文,濟南大學的陳靜老師主持一個出版史的專欄,同學李偉兄幫忙約稿,我就改寫了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考察今傳本《漢書》與《史記》文本面貌的差別,即《漢書》更接近漢代原貌,探析其中的原因,揭示古書從寫本時代到刻本時代文本面貌變化的總趨勢。
第二組是四篇古籍整理方面的論文。博士畢業后,我來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圖書館工作,在張柏春所長的鼓勵和支持下,開始嘗試做些科技典籍整理的工作,并一起策劃整理“中國科技典籍選刊”。這既符合我的專業背景,又能滿足所里研究方向的需求,算是很好的結合?!吨袊萍嫉浼淼幕仡櫯c思考》同樣是張柏春所長的約稿,在他主編的英文期刊《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國科學技術史)》首發。這篇論文在科技典籍整理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目前通行的“定本式整理”的范式,對于回到“作者”的目的來說自然是最有效、最省力的方式,版本源流提綱挈領,??庇涀珜懸圆粺?。但是它的局限就在于無法全面展現文本流傳過程中的變異情況,大量丟失考察文本傳播史和研究史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提出一種典籍整理的新范式,稱之為“圖(像)定(本)異(文)參照式整理”。這一新范式反映了我們在典籍整理中希望貫徹的“三心二意”:三處用心,即影印最大限度保持典籍原貌的圖像,配以對應的標點文本和??背晒?,最后輔以各版本的特征異文;兩個用意,即回到“作者”的文本還原和文本傳播的發生學網絡。也只有這樣,才足以支撐我們對典籍全面的歷史的研究?!吨袊萍蓟镜浼c議》一文提出若干條“科技基本典籍”的遴選標準,并在前人的基礎上增補出一個700余種的選目?!斗揭灾恰次锢硇∽R〉與近代“科學革命”》主要內容出自我和王孫涵之博士合作整理的《物理小識》的導言,是孟繁之兄代為約稿,并為修改題目。論文以方以智為著眼點,討論在明末清初中西學交匯的背景下我國科學思想的發展,算是在整理科技典籍同時學習科技史的一點心得。《略論〈[嘉慶]隆慶志〉》實際上是一個整理說明,整理這部地方志是董洪利老師古籍整理實踐課的作業,我和同門師妹金玲合作完成。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版,但畢竟是我第一次實際點校古籍,從中受益良多。
第三組是六篇目錄學的論文,目錄學是我最感興趣的方向。《古籍引書目錄淺說》是我碩士期間撰寫的,是我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還得了中文系第一屆學術論文二等獎,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稏|漢之前的道書敘錄》即出自我的同名碩士論文,《歷代目錄對道書的著錄與分類》則是碩士論文的導言。《〈七略〉〈別錄〉編撰考》《〈七略〉與〈別錄〉釋名》《讀漢代三目札記兩則》都來自我博士期間的中期論文,那時候本來想繼續碩士的題目,做《〈漢書藝文志〉研究》,最后還是聽從導師安平秋先生和其他老師的建議,做了《〈漢書〉顏師古注研究》的題目。
第四組是兩篇數字人文方面的論文?!墩勅宋难芯恐腥四X與電腦的合作》是博士期間陳平原老師“學術規范與論文寫作”課的作業,并有幸被推薦發表。雖然通篇沒有一條參考文獻,就是一個讀書心得,但是2008年的時候就提出古籍數字化分圖像化、文本化、數據庫化三個層次,應該也算比較早的了。由于我本科是學計算機軟件的,所以2008年開始參加系里李鐸老師主持的諸多古籍數字化項目,負責組織數據加工,先后參與開發了“資治通鑒分析平臺”“中國歷代典籍總目系統”等產品,基于以上工程實踐經驗,發表了《古籍數據庫化工作淺談》。這篇論文主要談了基于“本體—標記”的技術手段可能是古籍數據庫化的一條重要路徑,我在各種場合不斷呼吁建立基于本體的古籍數據庫,并戲稱自己是“孫本體”。
第五組是兩篇海外漢學方面的論文。我參加了碩士導師楊海崢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美漢籍收藏與漢學研究關系”,開始留意學習海外漢學和漢籍收藏史的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本來就有安先生等前輩開創的海外漢學和漢籍研究的優良傳統,我自己對此也很感興趣?!堵哉撁绹鴿h籍收藏史》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時居家兩三個月時撰寫的,現在也成為一種特別的回憶。《跨學科與跨文化:從海外漢學看國學或中國古典學的意義》則是人民大學國學院十五周年院慶的時候,吳洋師兄邀請我參加座談會的發言。近日,國務院學位辦在新成立的“交叉學科門”下設立了“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這種以區域劃分的社會歷史文化綜合研究,的確是對現代學術分科的一種有益補充,跨學科研究自然是其應有之義,但跨文化研究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能給我們更多更深的啟迪。談到歷史學的作用,我們有時會引用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的話“我們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用以來表達其“資治”的功能;而通過歷史文化傳統理解現今不同區域的文明、觀念、制度和政策,也許更為重要。
所收上述論文都已公開發表,但其中不少論文后來又發現有可以補充或修正的地方,這次結集時做了一些補正,不再一一說明。
南江濤兄運營的“書目文獻”公眾號和目前由我主持的“古籍研究青年同仁聯誼群”是合作緊密的伙伴,公眾號于2020年策劃了一組“青年學者說文獻學”的訪談文章,這組訪談即將以《嚶其鳴矣——青年學者說文獻學》名稱結集出版。我也撰寫了一篇,因為其中回顧了我的求學經歷,所以作為附錄,就當作是論文集的“自紀篇”吧。另外,我的博士論文《〈漢書〉顏師古注研究》正式出版時,我擴充了后記,記錄了這些年我的一些思想動態,現在看來,我也無法比之前寫得更好,只是又做了一點補記,一起作為這本論文集的后記。
最后,我在這里要感謝恩師安平秋先生、楊海崢教授,是他們一直指導和關心我的成長,給我鼓勵和鞭策;也要感謝張柏春所長、袁萍書記的指導和提攜;還要感謝我的單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了我鍛煉成長的機會和氛圍,并且資助這本論文集的出版。

目 錄

古文獻學通論

古文獻學學科體系初探

寫刻之間:《漢書》文本面貌之嬗變淺議

古籍整理

中國科技典籍整理的回顧與思考

中國科技基本典籍芻議

方以智《物理小識》與近代“科學革命”

略論《[嘉靖]隆慶志》

目錄學

古籍引書目錄淺說

東漢之前的道書敘錄

歷代目錄對道書的著錄與分類

《七略》《別錄》編撰考

《七略》與《別錄》釋名

讀漢代三目札記兩則

數字人文

談人文研究中人腦與電腦的合作

古籍數據庫化工作淺談

海外漢學

略論美國漢籍收藏史

——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塔東亞圖書館為中心

跨學科與跨文化

——從海外漢學看國學或中國古典學的意義

附錄

青年學者說文獻學丨孫顯斌

《〈漢書〉顏師古注研究》后記

后 記

雖然論文的寫作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但內心敬畏的感覺轉而更深,自知對于這個題目自己把握得還很不夠,文章亦缺乏創見,深感慚愧!如果說有些許可安慰自己的,就是通過博士論文的寫作,我對顏注以及其他典籍注釋產生了興趣,日后可以把這方向的研究繼續下去,深化自己的認識,修正先前的謬誤,完善論文的研究。
回想起03年非典時期辭職回京考研,一晃已是八年,在人生中這自然是不短的一段。我再進入北大學習,第一個需要感謝的就是董洪利老師,因為我英語沒有過線,是董老師幫我申請的破格錄取,使我有幸能再進入到北大學習。碩士三年,是楊海崢老師指引我進了古文獻這個大門,還推薦我在中心集刊上發表了我第一篇學術論文,雖然它非常不成熟,但對于我來說是有著紀念性意義的。我也是楊老師帶的第一個碩士,這份師恩也是一種緣分吧。接觸古典文獻學以來,慢慢有一種此“門一入深似?!钡母杏X,在祖先經年留下的文獻遺產面前,個人顯得格外渺小,雖說文獻學是一憑借,但仍懷“孤舟泳海,弱羽憑天”之嘆。
07年我考入安平秋先生的門下,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受到安先生的悉心指導,這個論文題目就是安先生幫我選定的。學習期間在選修各位老師的課程以外,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各種考試和答辯會上中心諸位先生對學生們的諄諄教導。參加我綜合考試、開題、預答辯的就有楊忠、曹亦冰、董洪利、高路明、廖可斌、劉玉才、楊海崢等諸位老師,從他們的指導中我受教良多。我還作為秘書參加了為數更多的考試和答辯會,身在其中,感受到春風化雨般的言傳身教,至今難忘。在我看來古文獻中心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在這里生活的七年是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在這個大家庭中,我還結識了諸位師兄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給了我很多教益和幫助。
中文系07級博士班同樣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從我們燕園初識,到潭柘寺秋游,十渡的篝火,日常生活中的促膝談心,聚會上的觥籌交錯、酒酣耳熱,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深深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印記。
剛回來讀碩士的時候,看到南宋張孝祥的一首詞《西江月·丹陽湖》,覺得和那時的心境相似,其實今天也還是一樣,姑錄其詞記我此時的心境。“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如老杜詩中所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人生正是如此,只不過此時飛向下一站罷了。
記得我本科畢業時給系刊《聽潮》寫的小文中最后有一句“他朝歸來日,重舉鳳凰刀”,我用了十二年做了這個說不上華麗的轉身,不知道多年以后的我再看這篇后記時的心境如何,抑或與今日的心境并不會有很大的不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上面的部分就是其后記。文中說希望日后可以把這方向的研究繼續下去,深化自己的認識,修正先前的謬誤,完善論文的研究。可是實在慚愧,畢業也將近七年了,又是一段與讀碩博同樣的時間,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也沒時間再繼續這個題目,想想可能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也沒機會訂補,索性拿出來出版好了,也算對自己的論文有個交代。因為以上原因,論文基本上停留在2011年畢業時候的模樣,不免使看過它的師友失望了,那我也只能用納蘭的詞“人生若只如初見”自嘲了。其中關于《漢書》寫本的一小部分拿出來單獨發了文章,有師友關心指教,發現了一些疏漏,借這次出版做了一些修補。由此想見,書中的問題一定還很多,如果把論文比喻成作者的子女,那我也只能希望“子不嫌母丑”了。真心希望此書出版后師友們繼續賜教,讓我不斷進步,我在這里再厚著臉皮許一次愿,爭取將來拓展完善。雖然作為子女的論文希望能總是“若只如初見”而青春永駐,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還是希望它能走向成熟,哪怕歷盡滄桑。
回首這七年,除了鬢間華發漸茂,人生中最大的變故就是母親的去世,寫到這里我一時也只能停下來。她去年走了,雖然全程不突然,但完全出乎意料,更留下了不少遺憾。最遺憾的是她最后一段突然休克,讓我沒有機會和她說一句:“媽媽,我愛你?!币蚕MT位讀者也能以我為戒,不要留下永遠的遺憾。后來看到一句話,正能寫我現時的心境:“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上面后記里感謝的董老師也仙逝了,年齡比母親還小不少,真希望世界是電影《尋夢環游記》里描寫的那樣,他們因我們的懷念,能夠放下此生的沉重,在萬壽菊橋的那邊自在棲遲。書出版的時間可能在母親的周年前后,就用來紀念她吧,雖然她一定是看不懂的,但是能想象到她會為我高興,她從來只是簡單地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感受到幸福,從而在兒子心目中永遠是最平凡又最偉大的母親。真的希望她現在就在我身邊,看著我敲打著鍵盤。
最后,還要感謝我現在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這七年她給了我很多,包括資助這本書的出版。感謝尊敬的領導和親愛的同事,你們使我成長,讓我生活得安靜而充實。

戊戌年孟夏

續草于保福寺橋西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是《〈漢書〉顏師古注研究》一書的后記,權用作這本論文集的后記。這里再補記有關母親的一樁事,生活中的瑣事往往能給我們治學醍醐灌頂的啟發。我有少白頭,遺傳自母親,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讀研后。因為我生性慵懶,也不很介意,所以很少染發。除了過年,暑假我都要回家看望父母,每次一到家,母親恨不得就開始張羅給我洗頭染發,我有時覺得染起來麻煩,就說:“頭發白就白唄,沒事。”母親則說:“我們看著你們年輕人頭發都白了,不好受?!蔽衣犃艘簿筒辉賵剔?,順從地讓她給我染發。一次開學到系里報到,教務曲老師一眼就看出變化,打趣說你又染發了,我就把母親的理由給她重復一遍,她不禁唏噓。母親已經走了好幾年,滿頭霜華的我,不時要向別人解釋自己少白頭,遺傳自母親。去年的某一次,我突然醍醐灌頂一般理解了母親真正著急給我染發的緣由,因為她一直因遺傳給我心里愧疚,一看到我的白發,愧疚感就更強。所以每逢我一到家剛安頓下來,她就張羅給我染發,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染發劑,似乎一刻也不能耽擱。當體會到這一點時,我心里莫名地難受,之所以后知后覺,是因為我從來就不介意,但在母親心里卻成了一個負擔??上б褯]有機會和她當面解釋我根本就不介意,我應該還因此感覺和她更親近。母親不在了,我還能戴著她給我的白發,長著她的樣子生活在這人世間?!都t樓夢》里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研究歷史,覺得自己參透了歷史真相,其實往往只不過停留在歷史現象的表面,如果缺乏“世事洞明”和“人情練達”,我們所做的學問文章不僅缺乏溫度,恐怕與真相也有距離。

壬寅年孟春

續草于惠新西街北口

感謝孫顯斌老師提供新書信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青年學者說文獻學丨00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孫顯斌
國古籍整理研究機構一覽表
《灸膏肓腧穴法》膏肓灸法的特色探討
黃永年:中國古典文獻學和歷史文獻學的概念和文史分合問題
呂友仁:歷史文獻學是歷史系的不能承載之重
《詩注要義》張桂光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河源市| 疏勒县| 南漳县| 绍兴市| 荆门市| 修武县| 棋牌| 巢湖市| 景洪市| 鹤岗市| 武冈市| 宕昌县| 武强县| 自贡市| 大新县| 东兰县| 阳山县| 临高县| 临江市| 上犹县| 通州区| 科尔| 昌吉市| 兴宁市| 张家港市| 团风县| 镶黄旗| 区。| 旌德县| 桃江县| 祥云县| 宁津县| 牟定县| 建平县| 霍林郭勒市| 中山市| 宁河县| 遵义县| 辽中县|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