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宗友: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二)

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二)

張宗友

    張宗友,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致力于中國古典文獻及清代學術史研究。著有《經義考研究》(中華書局,2009)、《朱彝尊年譜》(鳳凰出版社,2014)等。

(續一)

1989

著作:羅仲鼎、陳士彪選注《朱彝尊詩詞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附有二氏所編《朱彝尊年譜》。

論文:屈興國、袁李來《朱彝尊詞學平議》(《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躍進《朱彝尊〈桂殿秋〉賞析》(《名作欣賞》,第2期)。

按:羅、陳二氏所選詩、詞凡176首(其中詩110題129首,包括集外詩16首;詞47首)。同上揭王鎮遠所選相較,選詞總數基本持平,而所選詩則是王氏的一倍;詩同者僅20題(20首),僅占所選總數的九分之一強;詞同者則有25首,占所選總數的二分之一強。可見,在當代選家目中,朱彝尊的詞作評價較其詩作更為固定。羅、陳二氏還能注意利用清代楊謙等人的注本,選擇范圍也能顧及集外詩,也是不同于王氏的地方。屈興國、袁李來首先考察了朱氏詞作,指出未刊本《眉匠詞》透露了朱氏短調學“云間”,長調學姜夔、張炎的創作軌跡;《江湖載酒集》的懷古詞,具有詞史的作用;《靜志居琴趣》開創了敘事詞的新域;《茶煙閣體物集》、《蕃錦集》,不乏佳作與巧思,卻少了現實意義。朱氏論詞,高倡“醇雅”之說,其核心在于技法,與內容無涉;在統治者默認與后學發揚之下,風行天下,屬于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1990

論文:盧仁龍《〈經義考〉綜論》(《社會科學戰線》,第2期);裴世俊《清初錢朱同路及其他》(《蘇州大學學報》,第3期);吳梁《經學目錄巨著——〈經義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4期)。

按:本年三篇論文,有兩篇都是全面介紹《經義考》的,其中盧仁龍的介紹更為細致。盧氏從經學目錄的源流談起,指出《經義考》具有內容廣泛、綜錄古今、甄別存亡、考證精詳的優點,為《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等大型書目的編撰,提供了資源與范式;朱氏以其博雅精勤,“使這一匪易所思的工作,達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但以個人之力通考兩千年經義之作,難免會出現收羅失當、存佚失考、考證或失等不足之處。錢謙益、朱彝尊俱為清初大家,號稱文宗,錢氏主動降清,復有抗清之舉;朱氏早歲奔走抗清,后來應征鴻博,出仕清廷:二人出處,可謂同中有異。裴世俊通過分析朱彝尊對錢謙益的態度,尤其是《明詩綜》對《列朝詩集》的“補闕”作用,剖析朱彝尊仕清前后的作為與心態,意在“說明事實和真相”,其實對朱氏出仕,不無微詞,頗有貶義。

1991

著作:葉元章、鐘夏《朱彝尊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文:[美]卡羅爾·羅森塔爾《朱彝尊及其詞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朱則杰《〈曝書亭集〉古文系年考》(《浙江大學學報》,第1期);葉元章《朱彝尊曾參預抗清活動考》(《寧波大學學報》,第1期);蔡瑱琪《從目錄學角度看〈經義考〉》(《津圖學刊》,第3期); 汪涌豪《時代新潮激蕩下的弘通文學觀--朱彝尊論唐宋詩歌遺產》(《復旦學報》,第6期)。

按:《朱彝尊選集》是具有代表性的朱氏作品選注著作。該書選賦1首、詩152首、詞108首、曲10首、文30首,凡301首,數量與范圍均超過前此數種選本。在體例上,“注釋”之外,復有節錄前人評論的“評箋”,信息含量更大。前言中對朱氏生平與成就之述評,全面而客觀,不乏精到之見。朱彝尊的文學與學術成就,同樣引起美國學術界的注意,卡羅爾的學位論文,應該是較早的一篇。該文介紹了朱彝尊的身世背景與詩學歷程,并在翻譯、解讀典型詞作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朱氏的懷古詞、愛情詞、詠物詞等不同類型的詞作所具有的藝術成就,以及朱氏編選《詞綜》的旨趣所在。朱彝尊晚年手定其詩文集,除詩系編年之外,其他各體文章,一般都不署寫作年月,后世在編撰年譜、探尋其思想流變時,頗感不易。朱則杰對其三十篇古文之寫作時間,進行了考定,其實是疏通研究道路的基礎性工作。作為前明顯宦之后,朱彝尊是否曾參預抗清?這是一個曾令人困惑的問題。葉元章通過考察朱彝尊的家世背景、受學歷程,以及詩文中隱約透露出的消息,結合其生平事行,指出朱彝尊參預抗清乃確鑿無疑之事實。葉氏此文的考辨,同時也是《朱彝尊選集》前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蔡瑱琪論文實屬介紹性質,指出《經義考》為經學專科目錄的代表作。汪涌豪指出,朱彝尊既宗尚唐詩,風格多以唐人為歸;也取法宋詩,對宋詩的批評乃在于匡救時弊,正本清源;朱氏文學觀念因此較為宏通。本年度的幾篇論文,分別關注朱彝尊的詞學、古文、事行、目錄學與文學,表明學界對朱彝尊的研究,在選題上呈不斷拓展之趨勢。

1992

著作:吳政上《經義考索引》(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論文:曾純純《朱彝尊及其詞研究》(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朱則杰《〈曝書亭集〉辨正》(《浙江大學學報》,第2期);汪涌豪《朱彝尊詩歌批評特色論》(《殷都學刊》,第3期);吳梁《朱彝尊著述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4期);張一民《朱彝尊與曝書亭藏書》(《圖書館》,第5期)。

按:曾純純學位論文凡六章,分別探討朱彝尊之生平、詞集編印、詞之內容、詞之技巧、詞風特色,并附詞作輯佚,是繼蘇淑芬之后,專門研究朱彝尊詞作的著作。《經義考》部帙較大(實存二百九十七卷),查檢不易。羅振玉曾編有《經義考目錄》,僅摘其綱目而成,未能稱便。有鑒于此,吳政上利用電腦技術,采擇該著不同版本信息(包括四部備要本、馬曰琯補刻本、浙江書局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編制了詳盡的索引,其貢獻不言而喻。同時,吳政上在序言中備述朱彝尊的學術貢獻、《經義考》的學術前承與特點;附錄二《經義考版本異文校記》,對上述五種版本之間的異文情況作了忠實記錄,從而為學界提供了更多的學術信息,有利于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朱彝尊著述之文本細讀與辨正方面,朱則杰用力頗深,繼考定部分古文系年之后,此文復對朱氏本集詩文24首之作年或涉及之事實加以辨析,用以糾正朱氏本人手誤。汪涌豪論文旨在發明朱彝尊詩歌批評之特色,認為其特色表現在反對以門戶、官爵取人,務求客觀持平等方面,而取徑于分析時代、追原作意,以把握真實涵義。《明詩綜》的編選,即體現出朱彝尊客觀公允的批評態度與知人論世的批評原則。吳梁首次對朱彝尊著述情況進行了考察,所論涉及二十馀種,撮要介紹了卷數、版本、內容及流傳情況。朱彝尊藏書高達八萬卷,與其文學創作、學術研究活動關系至切,張一民首先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初步考察了朱氏藏書之來源并討論了其藏書與讀書治學的關系。

1993

著作:朱則杰《朱彝尊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8月)。

論文:朱則杰《論朱彝尊的文學思想》(《浙江大學學報》,第1期);朱則杰《朱彝尊學術貢獻述評》(《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第2期);曹保合《論朱彝尊的醇雅詞論》(《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又《松遼學刊》,均第2期);鐘賢培《雄州山色入詩情——朱彝尊〈雄州歌〉賞析》(《嶺南文史》,第2期);鄧紅梅《朱彝尊的愛情詞說》(《文史哲》,第5期)。

按:在大陸學界,《朱彝尊研究》是第一部介紹與研究朱氏生平、文學成就與學術貢獻的專著,也是作者十馀年來研究朱氏成果的匯集。該著上編屬理論研究,凡七章,分別探討朱氏在文學創作與理論、學術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贊同前人“勝朝數學人,終首朱錫鬯”之評論;下編屬資料考證,涉及抗清史實、作品編年與輯佚等;另附錄幾篇外延文章。朱則杰本年發表的兩篇論文,即是該著上編中的兩章內容,正可作為該著全面而精審之研究特色的顯例。曹保合指出朱彝尊懲于明詞之弊而提出醇雅詞論,斥淫哇、抑豪放、崇雅正、偏清空、宗姜夔為其內容;其論引領清詞創作,而失于偏狹。鄧紅梅則以敏感的筆觸解析朱氏詞作,以為朱詞系“用愛欲釀出的一杯濃烈的酒漿”;于是三位主角,三種戀情;而朱氏對女性的態度,除刻骨銘心之“慕悅”外,復有貌似風雅之“賞玩”與香艷涉淫之“狎玩”。其文思之細膩、品評之獨到,一時無雙。

1994

著作:屈興國、袁李來點校《朱彝尊詞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論文:葉嘉瑩《朱彝尊之愛情詞的美學特質》(連載于《四川大學學報》第1期至第3期。又以《從艷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為題,分上下篇發表于臺灣《中外文學》第23卷第7-8期,1994、1995年);黃忠慎《〈經義考〉所載今存或可考之北宋〈詩〉學要籍述評》(《孔孟月刊》第三十二卷六期,2月);陳祖武《朱彝尊與〈經義考〉》(《文史》,北京:中華書局,5月); 張宏生《朱彝尊的詠物詞及其對清詞中興的開創作用》(《文學遺產》,第6期);徐志平《〈朱彝尊年譜〉增補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Z1);吳梁《朱彝尊與清初史學建設》(《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Z1)。

按:屈、袁二氏所編《朱彝尊詞集》,于前言中號稱“單行足本”,除朱氏本集所載詞作之外,復載朱墨林、馮登府、孫福清、翁之潤、葉德輝等拾補之作,更增入朱氏少作《眉匠詞》抄本,共得詞660首,足稱大觀。至于本年論文,則集中在朱彝尊之詞與其經學、史學之建樹上。就詞而言,葉嘉瑩將朱氏愛情詞作置于艷詞發展的歷時情境中加以審視,通過與蘇詞、辛詞之對比,指出朱詞體現了在禮教束縛之下的掙扎、突破與最終馴服,因對象之特殊而委曲難言,因此千回百轉,而又真誠樸質,具有“弱德之美”,富于葉氏所力倡的“深微幽隱”的美學品質。張宏生把朱氏詠物詞的創作置于清初情境中進行考察,旨在發明朱氏在拓展表現內容、豐富描寫手法方面的貢獻,突出朱氏對比興傳統的有意偏離而回歸抒發個人情思的創新意識,認為朱氏因此對清詞中興有開創之功。葉文婉延曲盡,娓娓鋪敘;張文洞見疊出,轉折有致。黃忠慎以《經義考》為線索,對北宋《詩經》學要籍加以述評,可見朱著在經學上的文獻價值。陳祖武的文章屬介紹性質,但能從學術史的角度審視《經義考》,篇幅雖短而識見精到。徐志平著意于朱氏生平事行,對其年譜有所增補。吳文概略介紹了朱氏史學著述及其貢獻。

1995

論文:葉嘉瑩《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彝尊之詞與詞論及其影響》(《中國文化》,第1期);束忱《朱彝尊“揚唐抑宋”說》(《文學遺產》,第2期);張宏生《深切的表現與獨特的格式——朱彝尊的〈靜志居琴趣〉與艷詞的新變》(《中國詩學》第3輯);汪涌豪《詩歌理想范型的構建——論朱彝尊詩學理論的歷史地位》(《中國詩學》第4輯);束忱《朱彝尊詩學的文學史內涵》(《中國詩學》第4輯);[日]谷口匡《關于朱彝尊詩論的一個考察》(清風譯,《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姚大勇《千載石城唱新聲——評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中文自修》,第4期)。

按:本年度關于朱彝尊研究的重要論文,集中在其詞學與詩學兩大領域。朱彝尊是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葉嘉瑩就創作與理論兩個方面,對朱氏及浙西詞派在清代詞學與詞風演進中所造成的影響與得失,進行了“較具歷史觀的全面的探討”。葉氏敏銳地指出,朱彝尊不僅學問極為精勤淵博,而且“富于深研和反思之精神”。朱氏主張詞乃不得志時寄情之作,又稱詞宜於宴嬉逸樂,看似矛盾,其實反映了詞的“一體兩面”的美學特質。朱氏詞論與其創作、應征鴻博后的政治地位相激揚,浙西詞派遂由此形成。但在朱氏影響下,浙西詞派的詞作具有形式精美而內容空疏之弊病。《靜志居情趣》專寫情事,而本事撲朔迷離,向稱難讀。張宏生依據楊謙所撰年譜,結合朱氏詩《風懷三百韻》,對《情趣》本事進行了探索,認為其中看似相互矛盾的書寫,其實是補償性的白日夢,是一種高明的寫法。朱彝尊這組聯章詞,抒寫艷情而不低俗,正見其對詞體之推尊與鄙陋詞風之反撥。對朱彝尊“揚唐抑宋”的詩學傾向,束忱結合清初思想實際、詩歌發展歷程與朱彝尊自身的思想基礎、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進行了論析。清初詩壇,南朱北王,但朱彝尊在詩學上的聲名,不如王士禛標舉“神韻”之說,具有聲勢。但是作為“諸體皆工”的一代大家,朱彝尊的詩各體皆備,在詩的題材與功能方面俱有開拓,以文為詩、以說部為詩、以賦為詩、以學問為詩,同清代學術與文學向高層次發展的趨勢是相吻合的。束忱因此對朱氏詩學的特質進行了考察,以揭示其“趨新”意向及詩史意義。與此同時,汪涌豪也關注朱彝尊在中國詩史中的地位,指出朱氏在詩學理論方面,提出主真、倡變、崇學、尚雅四大要求(前兩種對應于內容,后兩種對應于形式);在詩歌批評上,提出立論持平、不逞偏銳的原則,強調知人論世,不尚虛說;從而為清初詩學理論批評格局與理想的詩歌范型的確立,奠定了基礎。谷口匡著眼于“溫柔敦厚”、“不得已”、“自得”這三個關鍵詞,對朱彝尊的詩論進行了考察,指出朱氏詩論仍然處于傳統文學觀念的范圍之內。

張宗友:朱彝尊研究論著敘錄(一)

注:本文發表于《古典文學知識》2016年第4期,引用請以該刊為準。感謝張宗友教授授權發布。該文共計5篇,陸續發表于《古典文學知識》,本號將按原篇次順序推送,敬請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朱彝尊研究資料目錄匯覽
德州田氏叢書十七種
明末清初 朱彝尊行書趙孟頫《溪岸圖》詩、《太湖石贊》手卷
清 朱彝尊書法作品欣賞
朱彝尊“清詞三大家之一”
朱彝尊--【隸書中堂】用筆流動飄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大安市| 山东| 利川市| 渭源县| 大洼县| 台北县| 仁怀市| 衢州市| 南投市| 永定县| 从化市| 察隅县| 遵化市| 灌南县| 百色市| 柞水县| 出国| 镇赉县| 柳河县| 汉寿县| 万山特区| 伊金霍洛旗| 开阳县| 阿瓦提县| 策勒县| 顺平县| 克东县| 青岛市| 汤阴县| 赤壁市| 兰溪市| 黎川县| 宜黄县| 满城县| 都安| 海淀区| 尉犁县| 桑日县| 双流县|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