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來看看兩個數據:
我國有2.7億成人高血壓患者,患病率高達25.2%。
我國每年有200萬人死于高血壓相關疾病。
好消息是,目前在醫學上,我們已經有很多控制高血壓的辦法,而且防治手段還在不斷進步,只要好好治療,科學管理,高血壓并不可怕。
壞消息是,許多患者在防治高血壓的認知方面還存在很多誤區,嚴重影響了疾病的可控性。關于高血壓的這10個誤區,你可千萬避開。
誤區1:常年吃降壓藥副作用太大
降壓藥確實有副作用,但很小,相比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降壓藥的副作用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因為擔心副作用就不用藥控制血壓,和怕噎著就不吃飯一樣。
誤區2:降壓藥傷腎
高血壓會引起腎損傷,加速腎功能惡化,控制血壓才能保護腎。傷腎的是高血壓,而不是降壓藥。
誤區3:別輕易吃降壓藥,會養成依賴
降壓藥不是成癮性藥物,不會產生生理依賴。不能停藥是因為高血壓是種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高血壓和近視/老花眼一樣,一旦不可逆,戴不戴眼鏡都不能改變事實,但佩戴眼鏡才能好好生活。
誤區4:降壓藥一定要定期更換
一般來說,藥物的副作用會在服藥早期表現出來,頻繁換藥有可能引起血壓波動,加重病情。如果服用某種降壓藥血壓控制良好,也沒有不良反應,可以長期使用,不建議定期換藥。如果有新藥上市,且新藥在療效和副作用方面都具有更大優勢,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換藥。
誤區5:開始不能用好藥
降壓藥沒有耐藥性,如果服用某一種降壓藥效果好,可以長期使用。所以一開始就該選臨床上被證明降壓效果好、副作用小、對臟器具有保護作用,同時又適合自己的“好藥”。
誤區6:沒有癥狀就可以停藥
一些患者在出現頭暈或測量發現血壓超標后才吃藥,一旦癥狀消失或血壓恢復正常就停藥,這種做法十分危險。當血壓超過正常范圍時,就已經開始對心、腦、腎產生侵害,需要堅持服藥控制血壓。停藥后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反復升降,身體受到的傷害更大。
如果血壓控制得比較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服用,擅自停藥或減量都有風險。
誤區7:還年輕,不吃藥也沒事
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穩定控制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增加冠心病、中風、心力衰竭、腎衰竭的發生風險。越早控制血壓,就能越早地減少靶器官和血管受到的傷害。
誤區8:過分信任保健品
保健品的降壓功效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驗證,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難以達到治療目標,不要寄希望于保健品而延誤治療時機。
還記得文章開頭200萬那個數據嗎?其實高血壓并不是罕見的病魔,且臨床上已經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只要堅持控制血壓,積極預防并發癥,高血壓就不會危急生命。
參考文獻
[1]單雪峰. 走出五大用藥誤區,讓您輕松迎戰高血壓[J].肝博士,2017,(3): 59-60.
[2]姚秋紅, 京繼, 張菁, et al. 高血壓患者的用藥誤區和正確用藥策略研究[J]. 名醫, 2018,(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