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去年的“低估值”與“抱團股”之爭歷史重演,今年“茅指數”與“寧組合”又掐起來了!
指數當然不會針鋒相對,形成明顯區別的是背后支持“茅指數”與“寧組合”的兩種觀點,表面上看是短期的價值與成長之爭,實際上背后暗含的是各派投資理念的碰撞。
可能暫時比較冷清的,還是堅持低估值的投資者。本以為舊的“抱團”崩潰后低估值能崛起一波,沒成想市場資金去擁抱了“未來的核心資產”,而低估值在上半年是觸底之后還有底。
那么“茅指數”和“寧組合”究竟分別包含哪些股票呢?它們各有哪些特點?長期來看,誰會是投資的性價比之選?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茅指數”和“寧組合”都是由Wind編制的概念指數。
“茅指數”包含了42只A股中的“類茅臺”龍頭股,在行業分布上,覆蓋了日常消費、可選消費、醫療保健、材料、金融、工業、信息技術、公用事業8個行業。
其中,消費和醫藥是“茅指數”最為倚重的兩個行業。在日常消費加可選消費兩個行業中,共有14只“茅指數”的成分股,醫療保健行業中有10只成分股。
截至8月9日,按照自由流通市值計算,日常消費加可選消費兩個行業的“茅指數”成分股,其總流通市值超過了3萬億,在“茅指數”中的市值占比高達36.90%。
而醫藥和消費恰恰是去年各機構集中“抱團”的兩大行業,并稱“喝酒吃藥”,一時風頭無兩。因此,“茅指數”在2020年全年也大漲108.74%,躋身牛市中的翻倍指數之一。
“寧組合”包含的是鋰電、新能源車、新能源、醫美、CXO、AI、半導體以及先進制造等高成長性產業的25家龍頭公司,涉及工業、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可選消費、材料等5個行業。“寧組合”在醫療保健與信息技術兩大行業內分別擁有10只、7只成分股,在數量上占據了指數成分的大半壁江山。
從市值上看,截至8月9日,工業行業的“寧組合”成分股以1.44萬億元的自由流通市值,在“寧組合”成分股的總流通市值中占比高達38.83%,位居各行業第一。
其中,光是“寧組合”中的龍頭老大——寧德時代就占據了近萬億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不僅在“寧組合”中有重要地位,它同時也是“茅指數”中炙手可熱的成分股之一。
隨著年后貴州茅臺的股價回調,截至8月9日,寧德時代的自由流通市值已經超越貴州茅臺,不僅在“寧組合”中位居自由流通市值第一,在“茅指數”中同樣位居自由流通市值的首位。
在2020年,“寧組合”以全年上漲189.04%的強勁勢頭,超越了“茅指數”的同期漲幅108.74%。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截至8月9日,“寧組合”已上漲57.41%,而同期“茅指數”僅上漲1.01%。
為何從去年到今年,“寧組合”的整體表現要優于“茅指數”呢?
從成分股來看,“寧組合”和“茅指數”有17只重合的成分股,它們是愛爾眼科、愛美客、北方華創、比亞迪、華熙生物、匯川技術、科沃斯、隆基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片仔癀、石頭科技、通策醫療、韋爾股份、陽光電源、藥明康德、億緯鋰能。主要重合的部分是一些醫美股、醫藥股和科技股。
但是從剩下的成分股及行業分布來看,“茅指數”覆蓋的范圍明顯更廣,還包括一些金融股、白酒股、食品股、家電股和傳統工業股等,這些都是“寧組合”所沒有的。“寧組合”的“戰隊”中幾乎只包含科技股和醫藥股。可以說“寧組合”更具有先鋒性,而“茅指數”在成分上還有不少傳統行業的大藍籌。
對比“寧組合”和“茅指數”的各項數據,“寧組合”的市盈率(TTM)高于“茅指數”,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對“寧組合”固然是不利的,同時“寧組合”的ROE也略低于“茅指數”。
根據國信證券的研究結果,雖然“茅指數”的ROE絕對值比“寧組合”明顯要高,不過“寧組合”的ROE變化趨勢是快速向上的。而“茅指數”的ROE雖然最近幾個季度也有小幅上升,但從趨勢上看總體是走平的。
而從凈利潤的增長率來看,2021年一季度,“茅指數”的凈利潤增長率為112.49%,略超“寧組合”的109.04%,主要是受去年一季度的疫情影響,凈利潤出現負增長所致。而“寧組合”內成分股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在去年保持了凈利潤正增長。
也就是說,“寧組合”的成長性比“茅指數”更好。這是投資者在投資“寧組合”相關成分股時,能在很大程度上忽視其高估值的原因。因為良好的成長性可以較快降低高估值的壓力,投資者的目標是賺到業績高速成長的錢。
而“茅指數”的優點在于估值較為合理、盈利增長相對穩定,尤其是年后的多輪股價調整,使“茅指數”的估值更加接近于有利可圖的范圍。投資者青睞“茅指數”,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中盈利穩定的安全區間,在股價回調后以較為合理的價格買入,從而降低風險收益比,以便賺到長期價值投資的錢。
雖然近兩年,“寧組合”的表現暫時略勝一籌。但從長期來看,“寧組合”、“茅指數”代表的兩種風格——成長與價值,還將成為投資者在不同階段的布局選擇。
股市中沒有“永遠的神”,只有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合理的投資。對于成長與價值,也可以通過適時調整布局比例,來匹配不同時期的投資需求。
說了這么多,后市的“寧組合”與“茅指數”,你會更看好那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