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普洱茶山頭眾多,每個山頭之間的普洱茶無論是從口感、香氣等各個方面都表現不一,各有不同。那你可知在普洱茶的眾多山頭中,普洱茶10大名寨是哪些嗎?
1、整個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老曼峨
老曼峨地處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境內布朗山的中心地帶,海拔略低于老班章,常年高溫濕潤。茶樹分布在村落四周,主要以栽培型古茶樹為主,茶樹齡在100年至500年左右。
村里專門制定了嚴格的村規民約,保持好古茶園的原有生態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園中施用農藥和化肥,確保老曼峨古喬木茶的獨特品質。
老曼峨的茶很苦,當地人將老曼峨乃至整個布朗山茶區從老曼峨引種繁衍的茶稱為苦茶。老曼峨的苦茶由于奇苦,往往用老曼峨的茶做拼配,以提高和豐富茶餅的口感和滋味。
特點:條形肥壯厚實、緊結顯毫、湯色剔透明亮、滋味濃烈厚實、久泡有余香,耐沖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獨特的滋味獨具綿長和清爽。
2、氣、香、味、韻皆具的古樹茶村寨——刮風寨
刮風寨,屬于易武山區。距離麻黑村委會23.00公里,距離鎮32.00公里, 面積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
刮風寨古樹分布在約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份沒有矮化,都是在國有林中間。
每3-4戶茶農家占據一片古樹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樹,冷水河,白沙河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為刮風寨的茶樹創造了最適宜生長的條件,這里生長的都是樹齡幾百年以上的古茶樹。
特點:刮風寨古樹茶可以說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標準,新茶初品甜味當先,喉韻深,香氣足,后期變化湯水厚實,滋味飽滿,苦底和澀味退去,陳香之韻漸出。
甜醇中含天然濃郁的蜜香,柔滑細膩中藏著強勁卻內斂的茶氣,苦澀而含蓄,喉韻綿延悠長。
3、茶山位置最為吸引人的村寨——冰島
冰島這個地方沒有純粹追求商業價值的開發商,沒有繁華的集市,沒有利欲熏心的茶農,茶樹在這里自由生長,暢快呼吸,客觀上也成就了茶山茶樹的原生態品質。
冰島古茶園是云南大葉種茶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云南大葉種之正宗”,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大長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郁,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普洱茶中的上品。
特點:冰島古茶入口苦澀度低到幾乎沒有感覺,但香氣咄咄逼人,冰島古茶應有的沖擊力會從舌根緩緩向前延伸。香甜的茶湯會從口腔上顎一直彌漫到整個鼻腔,經過喉嚨會有絲絲涼氣。
冰島古茶茶香高味揚、口感豐富飽滿,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苦澀度低,香氣高揚,茶湯入口,兩頰生津不斷。
4、普洱茶最神秘的山頭村寨——那卡
那卡古樹茶是勐宋茶區最具代表性的茶,是勐??h勐宋鄉大曼呂村委會的一個拉祜族寨子。那卡寨子以出產品質上好的古樹茶而被人們所認識。
那卡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的貴族,因茶質上好,產量極低而為大家熱情追捧,以至一茶難求。全寨有600多畝成片古樹茶園,其茶樹齡在300-500年之間。
早在清代,那卡茶就聞名遐邇,每年都要上貢“車里宣尉府”,據歷史記載,那卡所產的竹筒茶甚至被緬甸國王指定為貢茶,可見其茶之佳與名氣之重。
特點:那卡是整個勐海唯一的小葉種古樹茶山頭,葉片較小,像中、小葉茶,而中小葉種古樹茶在細膩感和鮮甜感是要比傳統大葉種更有優勢的,造就了那卡茶水路細膩、鮮甜度高的特點。
山野氣較強,杯底留香較好,苦澀較明顯且更突出,湯中帶甜,回甘較快較好,湯較飽滿,茶香純正。
5、味道最好、價格最貴的普洱茶村寨——老班章
別名:班章老寨,曾用名:班章,行政區劃上,老班章屬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管轄。
由于老班章茶茶氣剛烈,厚重醇香,霸氣十足,在普洱茶中歷來被尊稱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無上的美意。
老班章茶的地位,在云南普洱茶中就好比大紅袍在福建烏龍茶中的地位一樣,其名聲早已遠播天下。
老班章的村民自古以來一直以傳統古法對茶樹進行人工養護,手工采摘鮮葉,土法日光曬青等,也是目前云南省境內少有不使用化肥以及農藥等生態的茶產地。
特點:茶氣霸道,苦味入口即化,嘴里持久甘甜且香氣高遠,裊裊不絕,茶湯一入口,強烈的香氣就貫穿始終。
與香氣同樣強烈的是苦味,霸道而強大陽剛。但這種苦多集中于舌面,瞬間化開后兩頰生津,水路順滑,回甘,喉韻處處彰顯個性。
6、躲過最瘋狂的搶采,留住悠遠古韻的普洱茶村寨——彎弓
彎弓大寨位于云南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彎弓大寨分為漢族寨、回族寨,回族寨蓋有清真寺,漢族寨蓋有關帝廟。
彎弓的關帝廟是六大茶山最大的廟宇,占地面積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梁畫棟、飛檐點金,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筑。彎弓關帝廟如今僅剩下殘垣斷壁。
彎弓大寨的古樹茶把易武重重疊疊的云霧、直沖云霄的古樹幽韻都藏于內質,想那參天古樹,歷經著千百年的寒潮、風雷、霹靂,欣賞著亙古不變的霧靄、流嵐、虹霓。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美麗。
特點:湯色金黃璀璨,柔和,滋味粘稠飽滿,獨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較好,回甘生津一直延續,喉韻綿延悠長。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7、“不食人間煙火味”的普洱茶村寨——昔歸
昔歸產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境內的昔歸村忙麓山,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向東延伸至瀾滄江,山腳便是歸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昔歸古茶園多分布在半山一帶,混生于森林中,古樹茶樹齡約200年,較大的茶樹基圍在60~110厘米。昔歸茶,屬邦東大葉種,因為當地的習慣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兩季,所以茶樹保護得比較好,茶質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清末民初《緬寧縣志》記載,臨滄邦東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錫規茶色味之佳,產過其他產茶區。這里說的蠻鹿現稱忙麓,錫規現稱昔歸。這個是僅僅見于史料最早關于昔歸茶的描述。
特點:昔歸茶以獨有的香氣讓喜歡普洱茶的茶友愛不釋手,優點是泡出來生津持續不斷。
昔歸茶內質豐富,香氣高銳,茶氣強烈,滋味厚重,強烈地回甘與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韻。
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8、易武最具韻味的普洱茶村寨——麻黑
麻黑屬易武茶區。易武茶區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包括易武、麻黑、易田、曼洛四個鄉。
麻黑是易武著名茶山之一,易武幾大山頭出產的茶料歷來受到普洱茶迷的青睞,而“麻黑”又是易武茶中最具韻味的茶,相比易武正山幾大產區的茶來說,不論從品質還是產量來說“麻黑”都是不可多得的茶品。
麻黑普洱茶有大樹茶和小樹茶之分。大樹茶是當地人對古樹茶的一類俗稱,這類古茶樹絕大部分被矮化了,就其茶樹的生長姿態而言,不可謂大只可曰小,要說大也只是大在樹齡上。
現在的茶農開始有意識地放養古茶樹,僅做少量的修枝整理,若干年后必成大樹的雛形。后人散種在茶園內的茶樹,因為樹齡較小,統稱為小樹茶。
特點:麻黑茶湯醇厚飽滿,湯色黃亮,柔中之美,與易武茶香揚水柔不同的是麻黑茶以陰柔見長,是江內茶中之上品。
早春茶香氣極好,留杯時間長,湯色油光透亮,口感飽滿,柔中帶剛,葉底彈性好厚實。
9、“茶之博物館”普洱茶村寨——困鹿山
困鹿山是無量山的一支余脈,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寬宏村委會困鹿山自然村。
困鹿山古茶樹群落地跨鳳陽、把邊兩鄉,總面積為10122畝,其中寧洱鎮寬宏村的困鹿山境內有1939畝,屬半栽培型茶樹群落與闊葉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因為擁有上千年上萬畝古茶園而被人們稱之為“茶之博物館”相傳為清代皇家茶園。
困鹿山的三號茶樹,胸徑2.53米,樹高25米左右,是目前發現的株型較為完好的、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樹,經臺灣著名資深茶商黃傳芳先生牽線搭橋,已被著名演員張國立出資1萬元終身認養。
特點:困鹿山古茶樹群屬半栽培型茶樹群落,生產的普洱茶香氣濃郁且穩實,苦澀感易化,滋味甘甜且醇厚鮮爽,茶湯內含物豐富,性質穩定,后勁較強,喉底生津明顯而韻味足。
10、供皇帝專用的貢茶村寨——曼松
曼松貢茶茶區隸屬于古六大茶區 山倚邦象明鄉內,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
曼松茶葉質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飲后神志清醒。曼松貢茶區因茶葉品質內涵豐富,加之產量“年解貢茶100擔”而得名。
真正的“曼松貢茶”產量并不多,嚴格意義上的“曼松貢茶”古樹屈指可數。曼松茶湯甜潤,喝的時候口里很甜,喉頭很甜,茶氣足而暖,只要喝一點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
特點:茶湯入口很平淡!接著是峰回路轉,茶湯是渾圓的,細致地照顧了口腔的上、下、前端與深處,入口之后,自咽喉處,升騰上來甜感,與剛才湯面上聞到的甜感一致,而杯底,在稍涼之后,則表現出更為濃郁的蜂蜜甜感。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干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