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過普洱茶在整個勐庫茶區(qū)都是個獨特的存在。
它的獨特源于多方面,地理位置,被稱作“東半山的西半山”;茶樹品種,有大雪山移栽和勐庫引種植說;還有口感特征,苦盡甘來。
很多人品飲過懂過茶之后都覺得它是“最不像勐庫茶的勐庫茶”。
懂過古茶山
懂過古茶山位于勐庫茶山的西半山,海拔1750米,森林覆蓋指數(shù)高,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現(xiàn)存百年古樹極多,由于位于大雪山腳,與大雪山野生古茶群落相距極近,其茶性受野生茶的影響更明顯,以香高味濃,沉雄質(zhì)厚著稱。
整個懂過的村民基本都靠茶為生,茶地合計面積近6000畝,是西半山上茶園面積最大的一個村委會,其中老茶地、新茶地面積各占一半左右。
在懂過以寨,現(xiàn)在還保留著一片粗壯的栽培型古茶園,證明著懂過是座有著古老歷史的茶山。
其中最大的一棵,樹圍超過160厘米,被懂茶的人尊稱為“茶樹王”,周圍還長著七八棵樹圍超120厘米的古茶樹。
走進這片古茶園蹲下身細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古茶樹間基本還保持著規(guī)整的株距、行距,人工栽培的痕跡十分明顯。
懂過歷史
明成化二十一年,傣族人將茶種從版納傳入冰島,從此勐庫大葉種在普洱茶的歷史上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懂過又從屬于勐庫茶區(qū)的大葉種茶。因此,歷史悠久!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懂過現(xiàn)存茶園5000多畝;雙江縣有檔案記載,“1954年懂過收茶21413市斤,1955年懂過收茶30000市斤”,這些數(shù)據(jù)已然充分說明懂過茶區(qū)在勐庫茶區(qū)中所占的比重較大!
懂過150年以上的茶樹,都是拉祜族種的。而1904年雙江縣改土歸流后,不斷遷入的漢人在1904年至1940年間,陸陸續(xù)續(xù)種下了面積不少于2000畝的茶樹。
現(xiàn)在這些70-110年間的大茶樹,占到山上茶園面積的一半左右。整個懂過村委會的純古樹春茶年產(chǎn)量,這幾年達到15噸左右。
懂過古樹茶特點
懂過的古樹茶,便如同將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人的一生如畫卷般鋪陳開來。
開湯如偏偏少年,鋒芒畢露。入口生苦,微微有澀,隨即化甘,香氣勁揚,茶湯飽滿而富有沖擊力,香氣馥郁且富有生機!此時的懂過恰如含了蜜的花骨朵,約束著美,但縱容自己的香氣!
中段的懂過茶湯,如同氣宇軒昂,儀態(tài)萬千的中年。極富有層次感,且滿口生津,回甘迭起;茶湯從開始的盛氣凌人變得圓潤飽滿,初時的苦底漸漸被茶湯的厚重掩蓋,似有氣息從喉間流入肺腑,中正平和!
尾水的懂過茶湯,開始虛懷若谷,歸于恬靜。茶湯清甜甘醇,潤度不減,似那平靜的海面,如絲綢一樣柔和,微蕩著漣漪!
懂過的掌上明珠——磨烈
有著“小冰島”之稱的磨烈,茶價在整個懂過是最高的。
外人是較難到達磨烈寨子的,所以磨烈寨子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造就獨特的茶品特征,這也是磨烈之所以受高端玩家追捧的原因之一。
磨烈古樹茶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其“蘭花香”和“山野氣韻”,蘭花香融入湯中,山野氣韻直達喉頭,喝后許久,甜味伴著回甘生津源源不斷而來,讓人在始料未及之余,先烈后柔更是它的特別之處。
人都說,喜歡是乍見之歡,愛則是久處不厭,對于懂過的愛,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愈發(fā)的深邃沉靜,愈發(fā)的愛不釋手。
話至此處,我想對于懂過的口感,也只能用“懂我的無需多言,不懂我的又何必多言”來形容了,口感香甜的延續(xù),茶氣霸道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