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獎勵預測誤差與陳述性記憶
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作者:Freya
2,嬰兒睡眠依賴的記憶鞏固保護新的情景記憶不受現有語義記憶的影響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N400的語義記憶效應和FTMR的情景記憶效應
人的陳述性記憶主要有兩種:情景記憶和概念性的語義記憶。目前我們對陳述性記憶形成的最初階段了解的還非常少,尤其是在人的發育早期(嬰兒階段),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尚不明確。
和成人的記憶類似,嬰兒期情景記憶的形成和鞏固也依賴于睡眠。嬰兒的大腦響應表明,盡管其他情況下也有語義記憶存在,但經過睡眠的鞏固后,新存儲的記憶并沒有經過語義上的處理。ERP響應的一個中潛伏期的額顳成分被發現能夠反映嬰兒對特定情景的記憶,這種嬰兒情景記憶的神經標志物(FTMR)和語義記憶的神經標志物(頂葉的N400響應)明顯不同。
作者認為在嬰兒期,暫時禁用的語義處理能夠保護精確的情景記憶免受語義記憶的干擾。而這種選擇性地限制語義的訪問能夠觸發語義的細化,從而甚至能夠改善語義記憶。
3,學習過程中聯合皮層信號流的時空細化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腦皮層聯合區編碼新奇刺激和輸出的關系,但是它們在任務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原則仍不清楚。在動物習得某項任務之前,大腦皮層是如何建立起這種強化的刺激辨別能力的?
該研究通過在小鼠學習使用觸須完成紋理分辨任務時,對新皮層進行廣域的鈣成像來考察學習過程中的皮層時空動力學。該研究揭示了學習過程中皮層layer2/3活動時空細化的兩個階段:在初學階段,聯合皮層在試驗早期(聲音起始線索和觸須接觸紋理之間)普遍處于抑制狀態;隨著學習的進行和任務熟練度的提高,一個時空激活序列逐漸形成,在紋理接觸之前立即從聽覺區擴散到聯合皮層的前外側區(RL),并繼續進入桶狀皮層(barre cortex),最終有效地辨別紋理。
輔助的相關分析佐證了聯合皮層內與學習相關的分化和細化。該研究的結果表明初學期間聯合皮層的普遍抑制先與學成后任務特異性信息流的增強。
4,動態環境學習過程中的功能性腦網絡重構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5,小腦可塑性和聯想記憶受神經元周圍基質網控制
期刊:PNAS
意義:了解學習和記憶的潛在機制,對于解決在衰老或繼發性神經疾病中發生的認知功能下降至關重要。因為小腦控制的運動學習形式特征良好,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理想系統來進行研究。
目前尚不清楚小腦記憶過程是否依賴于神經元周圍基質網絡(PNNs)的變化。本文證明,眼閃爍條件(EBC)作為小腦運動學習的一種形式,受到小鼠小腦深部核內的PNNs的動態調節,PNNs的變化對EBC記憶的形成和存儲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結果共同揭示了控制運動聯想記憶的一個重要機制。
摘要:神經元周圍基質網絡(PNNs)是細胞外基質分子的集合,圍繞著多種類型神經元的胞體和樹突,調節神經的可塑性。PNNs在深部小腦核團(DCN)神經元周圍明顯表達,但其在成人小腦可塑性和行為學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本文發現,小鼠DCN中的PNNs在EBC過程中減少,EBC是一種依賴于DCN可塑性的聯想運動學習形式。當記憶完全獲得時,PNNs被恢復。酶消化DCN中的PNNs可以促進EBC學習,但完整的PNNs對記憶保持是必需的。
在結構水平上,PNNs的去除在體內誘導了明顯的突觸重排,從而增加了清醒行為小鼠DCN基線活性的抑制。這些結果表明,PNNs是調節小腦回路和功能的關鍵分子。
作者信息
校審:Freya(brainnews編輯部)
題圖:Singularity Hub
前 文 閱 讀
歡迎加入超過 18000人的
全球最大的華人腦科學社群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