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十年磨一劍
清晨,天還沒有大亮,“向陽紅09”船尾部作業區燈火通明,各崗位人員已經開始忙碌了:潛水器準備部門進行通電檢拭;聲學部門已經完成吊艙與聲陣的鏈接,隨時可以布放;水面支持系統人員啟動液壓站預熱系統……
“蛟龍”號又一個潛次即將開始。這是7000米級海試的最后一潛,更是“蛟龍”號四年海試的收官之作。現場指揮部要求各部門認真檢查維護,特別是對可調壓載系統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改進,確保最后一次下潛順利通過驗收。
從總編號算起,應為第51個潛次,由葉聰擔任主駕駛、崔維成、張東升分別任左右試航員。7時12分蛟龍號入水,11分鐘后開始注水下潛,10時30分在6900米深度進行了可調壓載注排水試驗,11時02分到達7008米,11時在7015米深度坐底,然后移動位置,12時在7035米深度再次坐底,12時50分拋載上浮,17時返回母船。下潛時間588分鐘。“蛟龍”號進行了三次定向和一次定高近底航行,多次坐底,最大下潛深度7035米,在6900米深度進行可調壓載注排水驗證正常。全程無故障。
至此,“蛟龍”號連續四年的海試圓滿完成。如果從2002年立項到2012年海試成功算起,中國7000米載人潛水器橫空出世,恰巧整整歷經了十個年頭。國人常常用“十年磨一劍”,來比喻做成一件大事的艱辛歷程。這句話來自唐代詩人賈島的五言絕句《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豪爽之氣,溢于字里行間。“十年磨一劍”,表明此劍凝聚劍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試”,表現劍刃寒光閃爍,鋒利無比,但卻未曾試過它的鋒芒。雖說“未曾試”,而躍躍欲試之意已流于言外。
海試大功告成之后,“向陽紅09”船立即載負著海試隊勝利返航。航渡中,臨時黨委和現場指揮部部署進行海試工作總結。從總體情況、專家驗收,到思想政治、各部門保障等等,全方位全層面深入細致地梳理7000米級海試,以及“蛟龍”號研發試驗過程,拿出一個響當當、硬邦邦的海試結論來。
凱旋,與出征的心情和氣氛大不相同,就連太平洋的風浪也溫柔了許多。深藍色的海水一波連著一波,泛起了朵朵白亮亮的浪花,如同給英雄的中國海試隊獻上的鮮花。一條條調皮的海豚浮現在船舷邊上,好像是前來迎接的伴游者。迎面遇上的過往貨輪,相互之間拉響了汽笛,似乎是向遠航歸來的人們致敬。
海試隊員們難得如此的輕松與悠閑,一邊享受著戰斗過后的愉悅,一邊沉浸在回味之中。首先,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代表“蛟龍”號海試隊,根據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與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簽訂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作業技術改進及 5000 米-7000 米海上試驗課題任務書》、科技部批準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7000米級海試實施方案》以及國家海洋局《關于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 米級海試任務的通知》要求,總結歸納了完成“蛟龍”號7000 米級海試任務的情況。
臨時黨委書記劉心成代表全體委員,深入思考、認真梳理黨委工作。海試臨時黨委受命于國家海洋局黨組,在連續四年海試的戰斗洗禮當中,形成了海試現場的領導核心,確立“以確保海試領導小組指示的貫徹執行、確保現場指揮部決策的實現為重點”工作指導方針,探索適合海試特點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團結帶領全體參試人員為祖國的載人深潛事業拼搏奉獻,為7000米海試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證。
這些產生在海試歸來途中、原汁原味的思考與總結,凝結著“蛟龍”號海試團隊數年來多少心血汗水啊!它比一些記者或作家生花妙筆更真實、更精確、更有說服力。透過簡潔精練的語言和數字,背后埋藏著無數個生動感人、精彩紛呈的故事……
嚴謹求實、團結協作的科學態度,在這項史無先例的中國7000米級載人深潛事業中,激發了各個研發單位巨大的能量,形成了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海試團隊。形式多樣、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對統一大家的思想,鼓舞奮斗意志起到了重要保證作用,樹立起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
在“蛟龍”號50米階段敢于第一個下潛的是于杭、葉聰和唐嘉陵小組,駕駛“蛟龍”號下潛38米,邁開了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潛第一步;
第一次敢于突破世界同類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的是葉聰、崔維成、楊波小組,他們敢為人先,7000米海試第一次下潛深度就達到6671米,為下潛7000米奠定了基礎;
第一次超過7000米的是葉聰、楊波、劉開周小組,他們敢于擔當,駕駛“蛟龍”號首次到達7020米;
下潛深度最大的是于杭、傅文韜、唐嘉陵小組,他們創造了“蛟龍”號下潛7062米的同類型潛水器世界紀錄。
海試期間先后有9位隊員的親人離世,自己仍以大局為重,不離開工作崗位。還有人剛渡蜜月,有人推遲婚期,有人妻子生孩子,有人父母住院,有人子女中考、高考。大家均以深潛事業為重,毫無怨言默默奉獻在試驗現場。這些動人心弦的事例,在前面的章節中均有介紹,此處不再贅述。僅舉一例,可以清晰地看出海試隊員們的奉獻與甘苦。
在2012年的第35期、36期《海試快報》上,發表了兩大版彩色照片,前期是16位活潑可愛的嬰幼兒照片,有的拿著玩具在快樂玩耍,有的瞪著明亮的大眼睛喜笑顏開,還有的吐著小舌頭幸福地攀爬。哈!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海試寶寶”。而在后一期,則對應位置刊登了他們的父親、祖父或外祖父的照片。大家一目了然,會心地笑了……
這就是在四年海試期間,海試隊員家中誕生的下一代!其中,絕大部分做父親的為了祖國的“蛟龍”,沒有陪伴在親人身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兒,一出生就為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此,快報編者配發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按語:
“四年的海試,在世界載人深潛的歷史上絕無僅有,而就在我們用心、用行動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同時,我們中的部分人也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美好、也最為難忘的時刻。
有人在此期間榮為人父,有人在此期間喜獲子孫。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妻子分娩的時候堅守崗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遠離家人。他們是全家的主心骨,更是海試團隊的脊梁。他們用不斷刷新的深度向家人表達了他們的衷腸,他們用自己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載人深潛精神。四年的海試飽含了他們辛勤的汗水,凝聚了他們無窮的智慧,更留下了他們思念的眼神。
歷史不會忘記光榮的“蛟龍”號海試團隊在馬里亞納海溝鐫刻的豐碑;“蛟龍”號的后人永將見證你們留給中華民族的燦爛光輝。”
經過半個月的航行---7月14日晚上,向陽紅09船順利行駛到自己的母港---青島團島錨地了。為了慶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全部海試成功,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海試團隊,包括一身征塵的“蛟龍”號,暫不返回江蘇江陰,直接來到青島奧運帆基地碼頭,舉行盛大的歡迎大會,以及“公眾開放日”,邀請市民參觀勞苦功高的中國“蛟龍”!
在等待正式進港期間,現場指揮部、臨時黨委決定在團島錨地舉行集體會餐,洗卻風塵,為自己喝彩。這里也是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大本營,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入關聯檢一結束,大洋技術保障中心吉國主任就送來幾桶新鮮的青島扎啤,海監一支隊崔曉軍支隊長也送來了蔬菜、西瓜……
晚上6點鐘,會餐開始,劉峰總指揮主持。他滿懷豪情地站在桌前,簡要講述了今晚聚餐的意義,情深意長,聲音不大卻句句打動人心,最后說:“現在請我們的'司令’代表臨時黨委和指揮部講話。”
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劉心成站起來,抑制住心中的激動說:“我的弟兄姊妹們,請大家記住今天--2012年7月14日,是我們征戰馬里亞納海溝,圓滿完成蛟龍號7000米海試任務凱旋的日子。在40多個日日夜夜里,大家同舟共濟,拼搏奉獻,完成了一件共和國了不起的大事,我們可以說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子孫,中間對得起我們自己。今生再有今天這些人的聚會恐怕很難,但是海洋事業還會為我們其中的部分人相聚提供機會。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干杯!”
大家不約而同地爆發出“嗷嗷”的呼喊聲,此起彼伏,足足有兩分鐘,不少人憋的滿臉通紅。這是激情的迸發、壓抑的釋放,更是友誼的表達、感情的碰撞。呼喊聲是那么奔放,那么自然,那么豪邁。身臨其境的每個人都會受到感染、受到震撼……
朗讀者簡介
胡春燕 ,山東廣播電視臺一級播音員。播音風格沉穩大氣,感情充沛,所播《闖關東》等多部長篇小說深受聽眾好評。
許晨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作品《第四極》展示區
點擊以下閱讀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一章:我隨“蛟龍”去探海
(朗讀版)許晨魯獎《第四極》連載|第二章:華夏“海洋夢”(1)遠古的潮音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二章:華夏“海洋夢”(2) “鄭和”們的遺憾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二章:華夏“海洋夢”(3)洋人的堅船利炮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二章:華夏“海洋夢”(4)尋回失落的“海洋”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四章:神秘而誘人的海底世界(2) 從“的里雅斯特”到“阿爾文”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四章:神秘而誘人的海底世界(3)新海權時代
(朗讀版)許晨魯獎《第四極》連載|第五章:鉆進“蛟龍”過把癮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2)吹響深海集結號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3)退休“老帥”再出山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4) 有志男兒聚無錫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5) 總體組牽動海內外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6)第一代潛航員(上)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6)第一代潛航員(下)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六章:橫空出世:中國載人潛水器誕生記(7)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七章:“蛟龍”科考開門紅
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7)“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2)海試第一潛:“下不去”與“聯不上”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3)聲學設計師的不眠夜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4)拳拳赤子心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6)國慶60年:深海的獻禮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八章:從50米到1109米(7)“中國載人深潛精神”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九章:科考應用建奇功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1)再別母親港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2)“海試大學”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3)又一次“走麥城”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4)“目標吉野,沖!”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5)與“蛟龍”一起成長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6)深海警報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7)五星紅旗在海底飄揚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8)世界矚目“中國龍”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一章:半個世紀藍色夢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1)先輩的旗幟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2)堅強的“戰斗堡壘”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3)告別祖國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4)“老軌”和他的兄弟們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5)“蛟龍”打游擊:奮力一搏5000米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6)驚心動魄的一幕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7)搏風擊浪看“蛙人”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二章:轉戰太平洋(8) 海之戀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三章:太平洋上看日出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四章:馬里亞納海溝:中國人來了!一 “藍色海洋·你我同行”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四章:馬里亞納海溝:中國人來了!(2)7000米級第一潛
(朗讀版)許晨魯獎長篇《第四極》連載|第十四章:馬里亞納海溝:中國人來了!(3)“蛟龍”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