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與網絡
考慮到互聯網時代的節奏,“互聯網思維”不算是一個新詞了。但考慮到它的內涵,要讓互聯網思維徹底成為全社會的思維方式,可能還有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衛星作為和互聯網緊密相關的產業,是不是真的貫徹了互聯網思維?
按照權威說法,互聯網思維是相對于工業化思維而言的。首先是話語權轉到了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有了眾多的網上交流工具來探討對于產品或者服務的感受,而且這種交流的速度和廣度空前提高,幾乎覆蓋了所有的領域。然而在衛星界,資源提供者依然保持著壟斷地位,無論通信、導航、遙感還是氣象,衛星運營商都具有絕對的強勢,下游企業對于用戶也有一定的強勢。
另外,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在工業化時代,消費者雖然得到企業的重視,但總體來說,企業還是在設法追求壟斷,一是壟斷資源,二是壟斷渠道,三是壟斷媒體。由于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因此被迫從企業提供的有限信息來決定自己的選擇。互聯網則把信息的成本降低到了極限,消費者手持終端點點戳戳,就可以充分了解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衛星所提供的信息在支持消費者選擇方面有顯著的潛力。例如當下的LBS已經在大量采用衛星產品作為后臺支撐。那么衛星企業打算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特別是那些當下壟斷著資源的衛星企業,是繼續通過行政手段謀求壟斷,還是做一個積極破除壟斷的參與者?
互聯網思維的第三個特點是用戶至上。權威指出,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至上不再是口號,而是用戶真的拿到了主導權。用戶的好評或者差評會在第一時間被后續用戶看到,并影響他們的選擇。衛星產業因為用戶較為單一、資源被壟斷,尚未具備這樣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衛星產業的“淘寶”時代永遠不會到來,實際上導航產品已經進入了消費型電商渠道,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一樣接受用戶的挑剔和選擇。那么,今天壟斷的衛星企業們,是不是應當未雨綢繆一下呢?
互聯網思維徹底取代工業化思維,在互聯網時代,不應該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作為信息服務行業的衛星業,不僅僅應該迎頭趕上,相反,更有必要走在其他行業的前面。如果落在后面,留下的不僅僅是產業被旁落的遺憾,更是錯失歷史機遇。例如,國內的衛星通信總產值,還不如國際衛星運營商前3強中的任何一個,業內的企業無論研發還是銷售都很艱難,產品的水平、研發的規模,在國際標準方面的話語權都遠不如國外企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或許就是落后于互聯網思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