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ing Psychology –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正在成長為一顆枝葉繁茂的科學大叔;研究心理學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它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也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試驗方法是心理學最重要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心理學中還經常采用觀察法、測驗法和個案法等。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正式誕生。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心理學中派別紛爭的時期。當時涌現出來的重要學派有: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精神分析學派和格式塔心理學風。不同學派在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顯著的分歧。它們對現代心理學的發展都起到了作用 。
從20世紀30年代以后,心理學各派別間出現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心理學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認知心理學的取向、行為主義的取向、精神分析的取向、人本主義和積極心理學的取向、生理心理學的取向、進化心理學的取向。
二次世界大戰后,心理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某些占統治地位的傳統觀念(如行為主義、精神分析)受到日益猛烈的抨擊,而新的心理學思潮相繼產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形成了以下6個方面的研究范式取向:
1、認知心理學的取向:把人看成一種信息加工者,主要探究認知(感知覺、記憶、思維等)過程。強調環境因素不再是說明行為的最突出因素,而是通過支配外部行為的認知過程而影響到行為的。
2、行為主義研究取向:主要研究行為,觀察學習等,注重社會因素的影響,改變了傳統行為主義重刺激-反應、輕中樞過程的思想傾向。
3、心理分析研究取向:強調意識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作力比多活勱的高潮時期;強調自我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
4、人本主義研究取向:認為人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實現的需要,人是單獨存在的,不要把他們合并在不同的范疇之內。
5、生理心理學取向:關心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腦結構、免疫、遺傳對人的影響,把生理學看成描述和解釋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6、進化心理學取向:強調自然選擇對人類普遍行為傾向的塑造作用;人類的心理機制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強調“過去”對心理機制的關鍵作用。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機制的重要途徑;心理機制具有模塊性 ;人的行為表現是心理機制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