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特根斯坦著作《邏輯哲學論》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凡是可說的都可以說清楚,不能說的則必須保持沉默。”人大哲學系教授周濂認為,不可說的不是實證科學,它們談論的是事實之外的東西,但這絕不意味著不可說的東西不重要,恰恰相反,《邏輯哲學論》中沒有正面處理的內容更重要:例如美、生活的意義、死亡等等。而不可說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維特根斯坦在戰時筆記中說過:“倫理學不處理世界。正如邏輯一樣,倫理學必定是世界的一個條件。”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它,世界將不成其為世界。
維特根斯坦生于1889年4月26日維也納一個猶太人家庭。其時,維也納是歐洲文明中心。Wit額根斯坦父親是奧匈帝國鋼鐵大王,母親有深厚肚餓藝術修養,家里的賓客經常有勃拉姆斯和馬勒等著名音樂家。維特根斯坦有七個兄弟姐妹,但三個哥哥先后自殺身亡,而維特根斯坦一直“生活在精神病態的邊緣,終身都害怕被推過這個界線”。
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顯然屬于那種智商極高的天才。他10歲就只做了一臺縫紉機,在曼徹斯特大學讀航空工程期間申請到螺旋槳改進技術的專利,成年后自學單簧管,他還蓋過房子,這座房子至今仍是保加利亞大使館文化處所在地。
當然,維特根斯坦最杰出還是其哲學貢獻,他推動了1920年代邏輯實證主義的發展,也推動了1940年代之后日常語言分析學派的發展,可以說是溫特根斯坦反對維特根斯坦。
1911年秋天,維特根斯坦來到劍橋大學,師從羅素學習數理邏輯。11月27日,他問羅素:“你看我是不是一個十足的白癡?”“如果我是,我就去當一個飛艇駕駛員,但如果我不是,我見更成為一個哲學家。”羅素讓其次年寫一篇論文,讀完之后告訴維特根斯坦,你是一個天才。
有天晚上,維特根斯坦來到羅素家中,一言不發來回奔走了三個小時。羅素忍不住問他:“你到底是在思考邏輯,還是在思考你自己的罪?”維特根斯坦回答說,“兩者皆是!”,然后繼續奔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他以志愿兵身份參軍。在戰場上完成了標志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的初稿。維特根斯坦認為,所有的的哲學問題已被解決,于是前往奧地利南部山區,投入格律克爾倡導的奧地利學校改革運動,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之后在一個修道院里作過短時間的園丁助手。他的姐姐瑪格麗特擔心他的精神狀態,于是要求他協助建筑師保羅·恩格爾曼設計并負責建造了自己的一處宅第,這個建筑現在是保加利亞使館文化處所在地,維特根斯坦因此獲得了建筑師的身份。但是,他姐姐評價這所房子說:“它完美,但不適合人居住。”有人認為,《邏輯哲學論》一書,也有同樣的問題。
1927年,維特根斯坦結識了推崇《邏輯哲學論》的“維也納小組”成員并應邀參與一些活動,與石里克、魏斯曼等成員有過交往。1929年,維特根斯坦回到劍橋大學,以《邏輯哲學輪》申請博士學位。劍橋派羅素和摩爾做主考人。答辯以聊天開場,結束的時候,維特根斯坦站起身來拍拍主考官的肩膀,安慰他倆說:別在意,我知道你們永遠不會懂。
同樣是在1929年,維特根斯坦留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教授哲學,并于1939年接替摩爾成為哲學教授。1947年辭職后,專心思考與寫作。1951年4月29日,維特根斯坦身患前列腺癌的在好友比萬醫生家去世。他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話是“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
維特根斯坦去世后,他的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出版了引導了語言哲學新的走向的《哲學研究》。周濂認為,《哲學研究》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著作
維特根斯坦的名言——對于不能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頗有些類似莊子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魯迅說過,“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但是,王小波指出過另外的沉默,在沉默之中,佇立著沉默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