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翻轉的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教育理念的“翻轉”,是學習方式的變革。目前,我們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還處于試驗階段,本文將針對微課在此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問題展開分析與論述。
一、相關概念簡述
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指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劃,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活動學習”理論為學生構建出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翻轉課堂主要是通過微視頻、微課件、微練習、微反饋、微反思等相關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完成自主學習,課堂成為討論、答疑、深化的場所。它符合發現學習和有意義學習的理念,能夠進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也很有幫助。
2.微課
微課是指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以不超過5分鐘的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附以微課件、微練習等資源,有教學設計、有學習任務、有反饋交互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在這個定義中,把微課首先定義為課,是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的課程,其在基礎教育中以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為內容,以微視頻、微課件、微練習、反饋交流等為資源,在有設計的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學生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同時支持多種學習方式,支持學習的各個環節。
二、微課對教學的啟示
1.注重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
微課的資源構成可以用“非常6 1”來概括:“1”是指微課的核心資源———微型教學視頻片段,“6”是指與所教學的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相配套的教學設計(微教案)、素材課件(微課件)、練習測試(微練習)、教學反思(微反思)、師生評論(微點評)、學習反饋(微反饋)等輔助性教與學內容。這表明微視頻既是微課的呈現形式,又是微課的核心所在,因此,微視頻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征定位、設計與制作相應的視頻,避免將其模式化和技術化。
2.注重微課的體系化建設
雖然微課的重心在于闡釋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碎片化知識的吸收,但教師還應該注意到知識的整體性,盡量處理好微課的“微”與“全”的關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化重構,形成頗具個性化的知識地圖。
3.注重微課中的多向互動
微課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也實現了學生與終端(如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間的交互。但到目前為止,能夠實現學生與學生交互、學生與教師交互的微課還很少。教育雖倡導學生個性化知識的獲得,但更多的交互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
三、微課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下面以中學信息技術“圖形圖像的采集與加工”這一主題為例,淺析微課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一章節的知識具備知識點零散、實踐性較強、課時分配有限的特征。那么,教師該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將如此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或學生該如何通過短暫的學習,把握圖形圖像處理的技巧并能夠巧妙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呢?
教師在該章節的授課中,主要選取了三個貼近生活的案例,以案例作為任務驅動學生漸進式學習。這三個任務分別為:一是調整圖片(如旋轉、調整亮度與飽和度等屬性),二是修復圖片(如修復金字塔涂鴉圖片),三是設計圖片(如利用素材構建一幅夜景圖片)。三個任務的難度逐漸提升。教師對前兩個任務進行了講解與操作并行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并體驗了簡單處理圖形圖像的樂趣。第三個任務是本節的難點所在,它不僅需要學生有前期的學習經驗作為基礎,還需要學生有創新與設計意識。因此,教師對第三個任務采取了微視頻的形式,講解其操作步驟與技巧。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控視頻的播放進度,且能夠將習得的技能較好地應用到其作品的設計中;有的學生能夠重復播放對某細節的講解,深化其對該部分的理解;還有的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其他操作方法。
由此可見,微課在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教學效果的優化,而且其形象生動的視頻畫面,有利于學生多媒體通道信息的獲取,促使其實現有意義學習、個別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的目標。
四、結束語
微課模式與“翻轉課堂”理念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普及,對于推動教師教育方式方法的變革,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對此給予充分重視,確保課程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妍,李云文.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4(11).
[2]李燕.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術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