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文時,面臨的第三個能力不足是不能對內容進行取舍和組織。
在寫作之初,學生也許會面臨無寫作素材之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隨著知識面的豐富,寫作水平的提高,尋找素材就不再是問題。有時候,可以輕松找出一大堆素材,但限于篇幅,卻不能全部用上,必須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素材而舍棄其它。在選擇好素材之后,如何對這些素材進行組織,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怎樣謀取整篇文章的結構,又是一個新問題擺在學生面前。
老師在寫作課中,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寫提綱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關于寫作文之前,到底需不需要寫提綱,各人有各人的說法,見仁見智。當前的現狀是:大多數有經驗的寫作者和老師,都認為在寫作之前,是需要寫提綱的;但幾乎所有的學生,在寫作之前,是沒有寫提綱的。當然,無論作文寫得好與壞,大多數人在寫作之前,都會在心里構建一個大概的提綱,并非完全信馬由韁,寫到哪算哪。
分析學生不寫提綱的原因,是因為當要寫的文章比較容易時,大腦中思路很清楚,就沒有必要寫提綱;而如果要寫的文章很復雜,發展脈絡不清,素材取舍不明,此時,想寫出一個好的提綱,就很麻煩,很費勁,費了勁還可能寫不好提綱,還不如直接開始寫文章。
之所以會面臨這樣的窘境,是因為只有在學生作文時,才要求去寫提綱,即凡寫提綱,必定要轉化成文章,并且最終只以文章作為評價的標準,不對提綱作評價。
事實上,在寫作課時,老師可只訓練學生寫提綱,而不要求將提綱擴展成為一篇文章。
例如,在作文課上,老師可以事先擬好一篇簡單的提綱:
題目:環境污染
提綱:1、當前的現狀(現在、結果)
2、產生的原因(過去、原因)
3、解決的手段(將來、方式)
然后要求學生為提綱三個要點分別寫出一句概括主旨的話,并列出三到五個論點。學生可以如下方式寫:
1、現狀: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a土壤污染(垃圾、工業廢物、農藥)
b水資源污染(河流、海洋)
c大氣污染
2、原因:現代工業文明的快速和無序發展,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a工業化
b城鎮化
c規劃無序
d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制約
3、方式:時間緊迫,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惡化,并最終解決此問題。
a立法
b民眾的教育
c規劃和改造
d新技術的應用
當學生掌握這種提綱方式以后,老師可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列出一組類似的題目,比如:經濟發展不平衡、水資源危機、瀕危動物保護、大學生就業等等,然后叫學生按照上述的提綱例子,在心中為每個題目都構思一個提綱,并從其中選取兩到三個感興趣的問題,把提綱寫出來,作為本次作文課的作業。
在下一次作文課時,老師可叫學生從自己寫的提綱中選取其一,擴展成為一篇文章。如果提綱中列出的材料太多,則先要對材料進行取舍,在舍去的材料上畫叉,以免寫的時候,收不住思緒,寫得太多、太雜。
類似地,老師也可給出一組說明文的題目,或一組記敘文的題目,將其中一個題目作為示例給出提綱。讓學生根據示例提綱在心中為每個題目構思一個提綱,然后選取二三,寫出提綱。
老師還可以使用相同的題目,但使用不同的示例提綱,或順序,或倒序,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提綱來。
在學習書中課文時,老師可以為課文列出提綱,然后叫學生仿寫一個提綱。比如,在學魯迅的《故鄉》時,老師可列出如下一個提綱:
1作者回到故鄉,安排搬家事宜。
2回憶少年時跟閏土在一起的時光。
3遇到豆腐西施楊二嫂。
4與閏土重逢。
5告別故鄉。
然后,老師可要求同學們假想自己二十年后再回到母校的情景,并根據故鄉的提綱擬定一個提綱。學生可能擬定的提綱如下:
1二十年后,我回到母校,安排同學聚會事宜。
2回憶中學時最好的同學某某,最敬重的老師某某的軼事。
3與同學和教師重相會,互訴人生感慨和別離之情。
4依依惜別母校。
在這種訓練中,最先,可由老師給出課文的提綱,由老師給出仿寫的題目,逐步地過渡到由學生尋找題目,由學生寫出課文提綱來。對于每一篇學過的課文,都可以要求同學進行類似的訓練。在訓練時,不一定要求學生都寫出來,可以讓學生在心里構思,再同學間互相口述。
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寫過的作文也許只有十來篇,但寫過的提綱卻有二三十篇,而在心里構思過的提綱可能達五六十篇。甚至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寫的素材時,會自然而然地就在心里構思出一篇提綱。慢慢地,發展到幾乎任何類型的題目,學生都曾構思過提綱,在作文考試中看到類似的題目時,就可以很輕松地在心里或紙上快速構思出一個提綱來,心中有數寫作起來自然不慌不忙。
提綱訓練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使其在思維和說話時,更有條有緒,前后邏輯一致。
提綱編寫程序如下:
一、擬制標題.
(一)標題和主題 關系十分密切 但是它服務于主題;標題可以更換 主題不能隨意更換.
考試作文主導命題思想 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題及其固定套路 建立在基礎性和實用性上 給考生發揮的空間.試題會有時代氣息 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這樣的命題 適應面廣泛 力求考生都有話可說.
(二)審題立意 考試作文大都是命題作文 也有不少規定條件、提供材料后讓考生自己命題 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緩慢地審題(自己命題也要審).
古人審題常用抓題眼的辦法 如《陋室銘》的題眼是“陋”字.古人將完整的題目分為題身、題神和題眼 如《依依惜別的深情》 題身是“惜別” 即主要內容 題神是“依依” 即程度色彩 而題眼就是“深情” 即核心關鍵.再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題身是“中國社會各階級” 題眼是“分析”.古代審題方法 給今天的審題以啟示.
今天的審題 同樣是審核題意 明確題目要求 抓住關鍵 以使作文切題.審題是作文成敗的要害.步驟如下:
第一步 明確題目和主題及內容的關系 分析每個限制詞語 把握題眼及重點.題目中心詞的修飾成份顯示了限制范圍.如《一位英雄的事跡鼓舞了我》 限制詞語是“一位”和“英雄”.標題成份還限制了作文的文體、內容、主題、人稱等.如《知識就是力量》 限制寫議論文.而《一件應該忘記的事》 限制了寫記敘文.
1.對標出取材范圍和內容重點的標題 分析每個詞的含義 再綜合并把握題眼.如《給我教益的一件事》:“給我” 是指與自己有關;“教益” 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義 是題眼或重點 作文應以此為中心內容和基本線索.如《我的一個好習慣》 重點在“好”字.
2.對深層含義的標題 要由此及彼 聯系現實和自身 小中見大.如《窗口》 關鍵是從眼前的窗口聯想到人生或社會.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
3.對提供線索的標題 要圍繞線索確定作文的范圍和重點.如《我在實踐著一條格言》 線索是“格言” 要圍繞它聯想 特別要聯想到現實生活和自身.不能離開“格言”的含義.再如《壓歲錢》等.
4.對提供具體材料的標題 要求自己命題.這是半命題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愛因斯坦給一位美國自學成才的實習機械師回信 說:“我認為你對我們社會的見解是頗有道理的.……你的來信還使我認識到 智慧并不產生于學歷 而是來自于對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愛因斯坦對智慧、學歷和追求的看法 而不是他的貢獻.
有的材料會有兩個以上的重要意義 這就要從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歸前夕——6月1日.“亞州第一飛人”柯受良為了向祖國獻上一份珍貴的厚禮 駕車成功地飛越了黃河壺口瀑布 完成了華夏兒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壯舉.在“飛黃”前 他說 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飛越向世界宣布 中國人不是懦夫.“沒有了靈魂 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愛拼才會贏.”這是柯受良最喜歡唱的一首歌.
這個材料有兩個評論對象 1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壯舉) 2是柯受良的愛國精神.考生寫出了這樣的題目:《愛拼才會贏》、《貴在拼搏》、《小議“拼搏精神”》和《愛國 需要實干家》.
第二步 確定作文主題 即立意 也就是寫一個判斷句.主題是自己的一個鮮明的認識 當然要符合命題的要求 正確而又深刻.
如標題《我的親人》 可以確定這樣的主題:“我的親人 是一個慈愛、高尚的人.”如上述愛因斯坦的材料 可以寫一個這樣的主題:“智慧來自于對知識的終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 除了《小議“拼搏精神”》外其它題目都又是主題.如《什么是人生價值》 可以寫出主題“人生價值是貢獻”.
(三)標題類型
給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題目.這就是說 對作文的題目都要分清類別.以標題與主題的關系為主要標準 標題類型如下.
1是文學性作文的標題:
1.形象概括意蘊.這類標題常見 象征手法是傳統手法 符合文學的本性.著名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標題有《紅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標題有《攀登》、《窗口》、《我的腳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內容 即題材范圍.這類標題也常見.如范文標題《媽媽眼里的我》、《深情厚誼》 和《記一次升旗活動》等.
3.與主題有關的一事一物 或人物語言.如《 的回憶》、《書包》和《壓歲錢》等.
4.人名、地名、時間等.如《母親的愛》、《放學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這類標題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 文學名作標題如《阿Q正傳》,新穎獨到,土洋結合;具有象形作用 像阿Q及清末國人拖著小辮的腦袋.好的標題畫龍點睛 使人一見鐘情 反映出作者的文學和思想的造詣.中國女排曾以0:3輸給古巴隊 第二年大學生運動會上以3:0擊敗古巴隊 這件事 大多新聞標題都是平實無誤地概括這一事實.有一篇新聞的標題頗為生動 《還她一個三比0》.這個標題 表現了背景 顯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 語言通俗 響亮上口.注意:自定題可以獨到新穎 但主題卻不能離開材料內容的限制 千萬不能追求怪異.
2是科學性作文的標題:
1.直接標明主題.標題是一個判斷句 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如《做一個的 青年》.又如考試范文標題《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同學 你不能這樣》、《天下無難事》、《不要畏懼困難》.這類標題有《......是(動詞).....》和《......要......》的模式.
2.指出內容范圍.有《論……》或者《……論》標題模式.有的論文標題省去了“論”字.如中考范文標題《革命友誼與“江湖義氣》、《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談興趣》和《我的興趣愛好》.
3.設問、反問、感嘆以顯示主題傾向.如《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下不為例”可以休矣!》.這類題在考試作文中罕見.范文標題有《母親真愛吃魚頭嗎?》和《讓種樹人再多些吧》.
4.提出問題 引起深思.如范文標題《這種做法該不該提倡》和《最美的東西是什么》.
這類標題要求:1.確切.一要與內容符合 不能寫跑題.2是含義大小與作文一致 《談困難》不能寫成《談人生》.三要與文體風格一致 如一般不能寫成公文或者記敘文的標題.2.精練.特殊需要時標題才能長.3.醒目.一要形象 二要新穎.
二、 寫主題句.
主題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說作文是一個精神生命 那么材料是血肉 結構是骨胳 語言是細胞 表達方式是皮膚 線索是脈絡 而主題則是核心.
作文是圍繞著主題句來寫的.寫議論文 要寫出中心論點這句話 接著才能分析為什么或者用其它論證方法例如舉事實的例證法.而寫記敘文 也 要領悟出主題句 接著讓主題句作為靈魂來起草全文 并最好在中間部分顯示主題句(開頭和結尾也可以出現主題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題是考生在作文中通過全部材料所表達的基本認識 具體表現為一個邏輯判斷句(10個字左右).而在教學尤其是中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的說法是模糊的 有的還是一種套路 “通過……表現了……歌頌了……”這一公式化的主題認識 其實講的是內容簡介.主題體現為邏輯判斷.這種判斷應當集中、明確.總之 正確的主題寫法是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 謂語和賓語的判斷句.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就是一句話“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 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作文的水平 也就是說
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 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
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 即主題句準確反映了作文中心內容的本質真實.在記敘文中 主題句或者概括了一個人真實客觀的性格特色 或者刻劃了一個事物的本質特點.例如:“他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在議論文中 中心論點揭示了所論述事物的客觀本質.
主題句更高一層的認識是具有科學文化深度和廣度的認識.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認識修養的提高.這樣的主題句可以說達到了充滿文化色彩的層次:“他是當代畢升.” 主題句再高一層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認識.哲理簡單地說就是 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個有永恒追求的人.”
黑格爾認為 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 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 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 著者以為 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例如:“他代表著新人類.”
主題句是作文的核心 作為主導思想貫穿全文 指導全文.這是人盡皆知的.但是 究竟怎樣主導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 尤其是對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筆者以為 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應是明晰的.僅就議論文和記敘文中的主題句位置作以解說是必要的. 議論文中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 一般寫出主題句即中心論點這句話.
開頭 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 或寫出與主題句相關的論題.
中間 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 說明主題為什么和怎么樣 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后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 重申主題句 可以在字句上變化 或更深入一步.
記敘文講究主題句 這是許多人不能認可的.正因此 更要突出強調主題句在記敘文中的必要.寫作記敘文時 要在構思提綱階段就領悟出主題句 接著讓主題句作為靈魂來起草全文 并最好在中間部分顯示主題句(開頭和結尾也可以出現主題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題句在記敘文中的位置:
標題 不少標題就是主題 也有不是主題的 但可能與主題有關.
開頭 提示或顯示主題 一般在開頭的后方.
中間 在高潮部分 即將近結束的地方要強化(強調)主題.
結尾 重復主題.
由以上認識可知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就一定要告訴學生:作文不但要圍繞著 要穿插著主題句來寫作 要有一個“提出——強調——重申”主題句的三段式過程.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切入點.
三、簡述內容(包括關鍵詞).
內容簡述或者內容 在科學性作文中包括主題和層義以及要點 在文學性作文中可以寫做過程、部分及要點.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時作文 可以練習寫內容簡述 考試時不必寫出.
四、選擇結構.
這一點指的是中間部分的安排.
文學性作文結構:
1. 縱向發展式.按照事物發展的時序或過程進行 這種結構 建立在敘述這種表達方式的順敘、倒敘等基礎之上.倒敘盡管將結局或最突出的片斷提到開頭 但主體仍屬于縱向發展式 作者和讀者都有明確的時間意識.線索層次清晰 但易生沉悶感.這就 注意主次詳略 重點突出.
2. 橫向發展式.按照事物構成的序列展開 分成幾部分.
科學性作文中的結構:
1.并列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橫向的、靜態的情況.各部分相互間無緊密聯系 獨立性強 但共同為說明主旨服務.能夠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運用序碼 如第一、第二、第三.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概括面廣 條理性強.
2.遞進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縱向的動態的過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層層遞進 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 前后順序也不能顛倒.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邏輯嚴密 能說明問題.
在一篇文章中 兩種方法可以互相交叉 即以一種方法為主 在某一部分即層次中用另一種方法.
結構選擇 所用字數一般只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