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西漢外戚王莽通過自己的手段,篡奪了漢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享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王莽當上皇帝后,實行了一系列超越當時的改革措施,試圖解決西漢末年的土地兼并等社會問題,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篡漢
王莽改制的措施如實行土地國有等,不切實際,過于理想化,社會矛盾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尖銳。最終造成曾經擁戴他的地主階級以及農民階級等都紛紛起來反對他。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不斷。影響比較大的有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銅馬起義等。其中綠林軍由于有劉秀及哥哥劉演的加入,影響力最大。
綠林赤眉起義
公元18年,瑯琊人樊崇在山東莒縣起義,為了區別于王莽的軍隊,樊崇要求士兵把眉毛都涂成了紅色,赤眉軍稱謂由此而來。
公元23年2月1日,西漢皇室子孫劉玄被綠林軍擁立為皇帝,更始政權建立,國號“漢”(史稱玄漢)。公元25年9月,長安被綠林軍攻破,王莽逃到漸臺后最終被殺,新朝統治結束。
更始帝劉玄
玄漢建立后,赤眉軍想投靠玄漢。但綠林軍和劉玄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僅僅將樊崇及二十多名赤眉軍將領封為只有虛名的列侯,而三十多萬赤眉軍將士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這令樊崇及赤眉軍上下心中充滿怒火。
公元25年(更始三年)6月,樊崇擁立西漢皇室子孫當時僅15歲的劉盆子為皇帝,國號為“漢”(史稱赤眉漢),建元建世。同時,劉秀在鄗城登基,年號“建武”,國號也是“漢”(史稱東漢)。
建世帝劉盆子
同年9月,長安被赤眉軍攻破。劉玄一開始逃離長安,后面被迫向赤眉軍投降。劉玄雖然當時被封為畏威侯,隨即又改為長沙王,但不久后卻還是逃不了被絞死的命運。建立才三年的玄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公元26年,由于受到劉玄殘部以及關中豪強的夾擊,長安糧草斷絕,樊崇為了擺脫困境,于同年12月被迫撤出長安。公元27年,赤眉軍被馮異及劉秀的大軍雙面夾擊,樊崇及手下大將被殺,赤眉軍最終被劉秀所滅。建世帝劉盆子只能向劉秀投降,赤眉漢退出歷史舞臺。
漢光武帝劉秀
赤眉漢從公元25年建立至27年滅亡,存在時間與玄漢差不多。為什么沉重打擊新朝,并一舉滅亡玄漢的赤眉漢短短三年即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 農民階級的劣根性是造成赤眉漢敗亡的主要原因
赤眉軍主要成分是流民,劉盆子被選為皇帝不是因為劉盆子能力強,而是赤眉軍抽簽抽中了他。赤眉軍領導層的決策水平可見一斑。
赤眉軍和綠林軍一樣都是為了生存而被迫起義的,他們以滿足自身需求為最終目的,一旦建立政權即開始享樂,沒有考慮如何發展和持續生存的問題。
二、 赤眉軍領導者缺乏戰略眼光,流動作戰,缺乏穩定的根據地
赤眉軍雖然戰斗力強大,但缺乏戰略眼光,基本是流動式作戰,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作為政權基礎。赤眉軍主要靠搶劫獲取糧草輜重,此舉大失民心。
赤眉軍入駐長安后,當地豪強不愿意投降,紛紛對抗赤眉軍。赤眉軍受挫后,由于缺乏穩定的根據地,兵源、糧草都沒辦法及時供給,失敗幾乎是逃不掉的命運。
打下長安后,樊崇沒有及時打破外圍,占領各個戰略要地,而是急于封賞部下,造成地方武裝有機會發展壯大。特別是在洛陽的劉秀不斷兼并其它武裝,實力最終超過了赤眉軍。
赤眉軍首領樊崇
三、 赤眉漢領導層缺乏治國的謀略和人才
赤眉軍從起義開始,一直以滿足自身生存和需求為第一要務,缺乏有治國謀略的領導或知識分子,主要靠搶劫燒殺來過日子,除了強悍的戰斗力,缺乏維護政權的能力,也沒有對土地、百姓等的治理能力。靠簡單的暴力征服很難維持政權的穩定和長久。
四、 位面之子劉秀能力太強,人才太多
赤眉漢雖然以“漢”為國號,但由于自身的諸多缺點,敗亡是早晚的事。赤眉漢的快速滅亡除了自身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外因就是遇到了劉秀這個強悍的對手,失敗是必然的。
劉秀不僅是正宗的西漢皇族后裔血脈,而且他本人太學畢業,學問高,謀略高,不僅會用人,而且還會打仗,運氣又好。部下大將基本上都是儒將,不僅馬上能治軍,而且馬下能治郡。劉秀的軍隊紀律嚴明,深得民心。
因此,赤眉漢雖然一開始戰斗力強悍,但由于自身的許多固有缺點,加上劉秀建立的東漢的綜合實力碾壓,樊崇的赤眉軍哪怕滅亡玄漢,入駐長安,也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對赤眉漢的敗亡,歡迎大家發表觀點。
本文由綠水青山歷史鏡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