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與人朝夕相處,終身相伴。現已確知正常成人的腸道中大約棲息著100萬億個細菌,相當于全世界總人口的17000倍。這些細菌總重量達1200多克,體積和人的肝臟差不多,如果把這些細菌首尾相連,總長度可繞地球赤道兩圈半。
這些細菌共有400多種,根據他們的特性,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有益菌
這類菌顧名思義,是對人身體健康有益的。可維持健康,抗衰老,預防疾病,提高免疫力,提高人體自愈力。比如說雙歧桿菌,乳酸菌等
第二類:有害菌
這類菌是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可降低免疫力,致病,產生毒素,加速腸道衰老。比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第三類菌:中性菌
這類菌數量占大多數,它是屬于墻頭草類型的。有益菌和有害菌誰強,它就跟誰混。
一個人如果身體是健康的,那他體內的有益菌一定比較多,是占了上風的。
如果一個人生病了,那他體內的有害菌一定是比較多,是占了上風的。
你體內的有害菌多還是有益菌多,菌群是否能夠達到和平共處,取決于你平時的飲食,你是怎么喂養照顧你體內的細菌的。
什么情況會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衡呢?
有一句老話叫:病從口入
人體所需的營養80%由腸道消化,100%靠腸道吸收,也就是食物的大部分消化和吸收都在腸道內完成。其中,也包括我們平時吃的保健品和藥品。
也就是你平時吃的什么食物,到你的腸道內就會形成什么樣的環境,滋養著哪一類的菌。
很多人有口臭、便秘、皮膚粗糙長痘、疲憊、頭痛,渾身酸痛。。。等問題,你想一下你平時的飲食一日三餐都吃的哪些食物。
很多人覺得肉食類的,高蛋白的食物有營養,應該是人體所需要的的營養。
有沒有營養,并不是看這個食物含了多少成分和熱量,而是看你的身體吸收不吸收,你腸道內的有益菌喜不喜歡吃。
在我們的食物中,有容易消化的,也有不容易消化的。我們身體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一些問題,關鍵在于我們吃了不利于身體消化吸收的食物。
有哪些食物是我們身體不容易消化吸收的?而且又是有害菌比較喜歡吃的食物呢?
肉類牛奶、乳制品等動物類食品。
精米白面做的食物。
含有白砂糖的點心和蛋糕之類。
油炸食品等含油很多的食物。
這些食物雖然很美味。但對我們腸道而言,確實不受歡迎的視頻。這些食物經過我們的身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運送到了腸道,卻是有害菌非常喜歡吃的食物。
如果長期以這些食物為主,只會助長了有害菌的囂張氣焰,最后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死亡來自于腸道,消化不良是所有罪惡的根源。
一旦腸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增多,則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垃圾。
倫敦一名醫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腸,從中取出十公斤陳舊的已經變成像石頭一樣硬的糞便,并將其作為陳列展品,至今仍存放在盛有酒精的玻璃罐中。
德國一位杰出的外科醫生解剖了280名因各種疾病死亡的死者的內臟,結果發現在其中240名死者的腸道內壁上都淤積有硬石狀糞便污垢。
任何人在吃喝上放縱自己,又不能及時的清理體內垃圾,就會在體內堆放大量的垃圾。一般成年人體內有3——25公斤垃圾。
人體內部毒素垃圾分布——
腸道~1-15公斤。
肝、膽~0.5-5公斤。
各關節部位~3公斤。
其他部位~0.5-2公斤。
其來源全部是由腸道內滋生的。
那怎么樣才能排出那么多的垃圾毒素呢?如何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呢?
下期在給大家接著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