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K”是什么梁?
該用什么構件定義?
套什么定額?
是很多同學不清楚的地方,也有一些是有爭議的地方,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圖1
圖紙如圖1所示,“LLK”看名稱好像連梁,因為一般出現在高層的剪力墻的結構中,應該是連梁;
但是做的時候,發現它是有原位標注的,和框架梁一樣,名稱中也帶K,似乎又是框架梁。
這種標注的其實應該叫做:框架連梁(LLK)。
一、認識框架連梁
很多同學又分不明白了,還是沒有搞清楚到底是連梁,還是框架梁呀?
這個其實在11G-101圖集以前,很多預算員沒有找到依據,有的預算員按連梁做,有的按框架梁做,到了16G—101圖集終于對框架連梁進行了補充,如圖2所示。
圖2
框架連梁在16G-101-1中的P15頁,剪力墻注寫規則中有要求:(跨高比不小于5的)連梁,標注為LLK,連梁設計為框架梁。
跨高比,既是連梁的長度和高度的比值,如圖3所示。
圖3
這樣就明白了,按照16G圖集的解釋,LLK仍然是連梁,設計是按框架梁來設計標注的。
二、為什么按框架梁設計?
其實看到約束條件,跨高比≥5就可以明白,這樣設計其實是因為結構受力設計的需求。在JGJ3-2010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P77,也有說明
圖4
當兩墻之間水平距離較長時,中間的梁除了受到水平荷載下產生的彎矩和剪力,還有豎向荷載下的彎矩對連梁的影響就加大,這時就需要設置跨高比大的連梁。
這樣兩側墻體的整體作用就小,這里的連梁會將上部荷載傳遞到兩側墻上,梁的受力類似剪肢梁,因此按框架梁來設計。
三、框架連梁的鋼筋構造
框架連梁的縱筋構造如圖5所示,錨入剪力墻LaE且大于等于600,支座負筋第一排1/3凈跨長,第二排1/4凈跨長。(與框架梁設計要求一致)
圖5
框架連梁的箍筋構造如圖6所示。
當抗震等級為一級:≥2倍梁高,且≥500
當抗震等級為二到四級:≥1.5倍梁高,且≥500
(與框架梁一致)
頂層連梁箍筋范圍包括墻內錨固,起步為100,間距150,直徑同跨中。
(按普通連梁,頂層構造執行)
圖6
框架連梁的搭接情況如圖7所示。
不同直徑搭接:Lle
架立筋搭接:150
(與框架梁一致)
圖7
四、軟件如何定義
框架連梁在定義上,很多人習慣拿框架梁定義,這樣其實是不準確的。理由有幾個:
1、雖然框架連梁設計上是按照框架梁,有原位標注。但在剪力墻結構中,仍然算為連梁,用框架梁定義,那么連梁的混凝土標號,保護層和錨固的計算方法等按框架梁算,與框架梁混淆,會有誤差。
2、從結構可以看到,頂層連梁的箍筋在墻里有加密措施,框架梁做不了。
3、如果有些連梁有對角斜筋,框架梁定義也是沒有辦法做的。
我們看一下用連梁如何定義,圖紙如圖8所示。
圖8
屬性定義,首先在把集中標注信息輸入到屬性里,如圖9所示。
圖9
然后用直線繪制連梁,在暗柱邊開始繪制就可以,如圖10所示
圖10
框架連梁是有支座負筋的,繪制完成后,需要輸入原位標注的支座負筋,如圖11所示。
圖11
可以看到在輸入完原位標注信息后,連梁由深綠色邊成了框架梁的淺綠色,繪制完成。
識別連梁
現在軟件也可以采用識別的方法,如圖12所示。
圖12
五、注意事項
1、修改頂層連梁
根據前面的講的框架連梁構造,在頂層需要加設箍筋的,如圖13所示。
圖13
2、次梁加筋設置
框架連梁是連梁里做的,軟件中連梁構件是沒有設置次梁加筋的選項,只能在原為標注里加。
圖14
在原位標注里,增設次梁加筋,如圖15所示。
圖15
很多同學,發現在原為標注里輸入的附加箍筋,在軟件中是不顯示的,或者不確定是否計算了,可以點擊編輯鋼筋,在計算式中查看,如圖16所示。
圖16
可以看到箍筋計算式后面有+6說明,即使軟件不顯示,輸入的箍筋,最后還是計算上的。
3、框架連梁套定額
前面明白了框架連梁的定義,套定額也就很簡單了,框架連梁是,連梁太長后按框架梁配筋設計處理,實際構件屬性不變的,還是連梁,應該套取直行墻的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