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候變化無常,溫差較大,很多人關節就容易犯病,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癥,如酸、痛、麻等表現。大家都知道這些屬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關節炎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如果久拖不治,后期關節還會病變為畸形,引起內臟的損害,以至于危及生命。
風濕病多為免疫性的疾病,侵犯著關節、骨骼、血管等組織結構。除此之外,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都屬于風濕病的范疇。這類風濕病很容易被患者錯以為簡單的關節炎,而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類風濕性關節炎只損傷關節?
很多人在前期因為沒有重視自己關節問題,到后期演變成風濕性關節炎再進行治療已經為時已晚,出現關節變形、骨侵蝕等。由于身體的自身免疫系統變化,類風濕性關節炎侵害的不僅是關節,還會引起其他的反應,如抑郁癥、貧血、心血管疾病等病癥。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因素主要病機體現在腎虛和血瘀。
▼
腎虛會讓疾病趁虛而入,使邪氣侵襲人體,容易造成氣機的阻滯。常見表現為:易于乏累、四肢怕冷,面部出現暗黑。
血瘀就是血瘀流通受阻,從而淤堵在關節、骨骼、肌肉等部位,久而久之就會使關節發生腫脹疼痛,直到變形。常見表現為:渾身感到刺痛、尤其夜晚最為明顯,舌部靜脈迂曲。
如果有以上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去護理預防。對于腎虛血瘀額人群,可以試試一個穴位濕敷療法,幫助補腎活血,緩解疼痛的癥狀。
做法:上述藥材煮沸后用少量蜂蜜調和即可
▼用調和好的方劑濕敷到相應的穴位上
如果早起關節出現晨僵的表現,并且時間超過30分鐘,就要引起注意,這很可能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信號,一定要提早護理。
百草君還要強調的是,很多患者會把關節疼痛、扭曲錯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類風濕涵蓋的范圍有很多,比較嚴重也常常被低估的一種病癥是痛風,痛風的病變對關節會形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時會致殘。
很多人會覺得痛風只有疼時候對身體傷害最大,不疼的時候就不會關注,這個極大的錯誤。痛風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痛風關節炎、緩解期、痛風石。很多患者都是在最后一個階段的時候發現自己有痛風,但這個時候已經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痛風的人基本都會有高尿酸,長期的高尿酸刺激會引起腎臟和其它臟器病變,一定要引起重視。
那么對于降尿酸、治痛風中醫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解決?中醫認為痛風主要與瘀濁內阻相關, 因此睡前刮肝經有利肝經的氣機改善,使濁毒得泄,減少其在經脈和關節的滯留。
取穴方法:膽經位于大腿內側,大腿根部到膝蓋附近的穴位。
做法: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10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