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君,我今年62歲,最近總是睡不著覺,晚上躺在床上人像烙餅似的,好不容易睡著了時間很短,容易驚醒。最近有些頭暈腦脹、健忘,這種情況可怎么辦呀?”夏日漸近,天長反而睡眠沒有那么好了,百草君今天給大家介紹四招中醫導引睡眠的方法,簡單4法,讓大家睡的更香、更沉,踏踏實實睡個好覺。中醫認為衛氣與睡眠的關系最為密切。“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主寐”《靈樞·衛氣行七十六》,睡眠其實是人體適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的一種自我調節的功能。如果衛氣在夜半仍然留于陰而不入陰,會導致不寐。失眠的根本原因是陽不不陰,臟腑功能失和。此時可以選擇“以陽入陰”刺激腧穴使身體陰陽二氣順暢流轉,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安神助眠。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任脈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氣”。并且二脈貫通,為“人身之子午”。“陰陽入陰”其實就是“引督入任”。
開天門:推攢竹穴,兩拇指從上至下交替平推,從眉心按揉至百會
推次宮:增加大腦供血,環節精神疲勞,促進睡眠,雙手拇指自印堂沿眉分推至太陽穴,按揉
揉百會:百會為三陽五會,升陽舉陷,寧心安神,按揉
勾風池:風池通陽氣,中指指端由風池勾至廉泉穴
按承漿:以食指固定下顎,拇指按揉承漿穴,廉泉、承漿為人脈,能納陽歸陰,促進睡眠
中醫認為五臟主五志,心主神明,腦主元神,睡眠其實主要與心、腦相關,所以膀胱經及其上有五臟六腑的背俞穴可以調整心腦、臟腑功能。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用到手厥陰心包經。經常按摩心包經,可以消除心臟外部的心包積液,解除心臟所受不必要的壓迫,心臟沒有壓迫了,失眠、胸悶、心悸、心痛等情況都能得以改善。?失眠與心、腎、脾、肝息息相關。調補心脾、滋陰降火、和胃化痰、健腦,可以使用三個穴位,三陰交、腎俞、涌泉三個穴位,配合點揉。為什么選擇這三個穴位?三陰交: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睡眠
腎俞:足太陽膀胱經,利腎,外散腎臟之熱
涌泉:腎經經脈,用于高血壓、失眠、神經性頭痛
操作方法:按三陰交拇指指腹定位,按摩每側穴位1分鐘(120~160次);腎俞,雙手握拳,旋轉按揉酸脹為好。涌泉大拇指按揉,再用小魚際貼足心快速摩擦,發熱即可。失眠伴頭痛:與按太陽、風池搭配按摩
胸口煩悶:與豐隆、內關搭配按摩
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與足三里、心俞搭配按摩
口苦、便秘:與合谷、太沖搭配按摩
很多朋友失眠與脾胃相關,特別是年齡大的朋友,消化功能減弱,胃腸道氣體增加,經常會使大腸膨脹,影響入睡,在睡不著的時候,可以仰臥于床上,右手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一邊揉一邊默念計數,右手揉腹150次,左手揉腹150次,揉揉就會有倦意,很快就可以入睡。參考文獻:
[1]周玨, 許良. 導引功法防治失眠病癥的研究進展[C]// 中醫對睡眠疾病的機理探討和辨證論治新進展. 2015.
[2]黃鳳, 張雅麗. 引陽入陰推拿配合氣息導引法治療不寐癥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中旬版, 2012.
[3]朱鼎成. 一指禪推拿"引陽入陰"法治療老年失眠癥40例[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04(02):114-115.
[4]董建國. 自我按摩巧治失眠[J].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 2003, 16(11):1625-1625.
[5]董玉福, 趙為民.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 18(80):128-128.
[6]潘連奎. 改良引陽入陰推拿治療原發性失眠30例[J]. 中醫外治雜志, 2018, 27(006):10-11.
[7]佚名. 兩種方法治失眠[J]. 當代廣西, 2008(17):59-5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