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是皮膚病的多發(fā)季,尤其是有濕疹的人會覺得渾身發(fā)癢不適,一旦發(fā)作,纏綿難愈,鉆心的瘙癢感讓人身心倍受折磨。但你知道嗎?在農(nóng)村,有一種野菜時常被拿來拌菜或包餃子,除了味道的鮮美外,還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等功效,它就是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馬齒莧。
馬齒莧是一味藥食同源的植物,被稱為野菜之王。在中醫(yī)的古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中醫(yī)的五行中,青色對肝、紅色對心火、黃色對脾土、白色對肺金、黑色對腎水。而馬齒莧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精氣全部占全,可想而知它的作用不可小覷。在中醫(yī)眼中,這馬齒莧可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它能入心經(jīng),清心火;可以入肺經(jīng),散肺熱。《黃帝內(nèi)經(jīng)》說: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而肺主皮毛,也就是說很多癰腫、潰瘍、濕癬等問題,都與心火和肺熱有關,而馬齒筧不僅能清心火,還能散肺熱。對于皮膚瘙癢不適等癥狀都有很好的效果和療效。馬齒莧對于皮膚病的問題治療效果顯而易見,針對多種皮膚問題有對應的方法措施。為此,百草君總結(jié)了常見的3種皮膚疾病分享給大家。濕疹相當于中醫(yī)的“濕瘡”,是因為體內(nèi)毒素淤積、濕熱過盛造成的,所以緩解濕疹的原則是把體內(nèi)積聚的熱毒予以排除。而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的功效,可以讓炎癥得到有效的控制,能緩解皮膚紅腫的狀況,達到有效止癢,控制感染的目的。使用馬齒莧在患有濕疹處外敷,可以起到消炎、減輕皮膚外表紅腫和收縮小血管的作用,能防止?jié)裾罾^續(xù)惡化。方法:將馬齒莧磨碎搗碎后,將汁水涂抹在患處,每周3次,每次15~30分鐘左右,連續(xù)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就能看到效果。牛皮癬多是因為肌膚燥熱,久則血熱、血燥、陰耗而發(fā)病。而馬齒莧里面大量的維生素和胡蘿卜素,有清熱解毒和抗菌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牛皮癬瘙癢不適的癥狀。對于這種病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輔助緩解。做法:用3碗水煎金銀花,至2碗時去渣,與馬齒莧、薏苡仁混合煮粥,每日食用1次,連續(xù)食用有良好療效。功效:金銀花與馬齒莧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消炎的效果。薏苡仁對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以抑菌、抗病。3種藥材結(jié)合可以達到止癢的目的。帶狀皰疹是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yī)稱帶狀皰疹為“蛇串瘡”、“纏腰火丹”,認為主要是由濕熱火毒侵犯皮膚所致,病初起多為肝膽濕熱,氣滯血瘀。所以治療期應該以清利肝膽濕熱為主,佐以行氣活血。而馬齒莧酸寒入大腸肝經(jīng),主要用于下痢膿血,癰腫瘡毒。因為馬齒莧酸入肝,可以清肝經(jīng)的濕毒,能有效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選取鮮馬齒莧約30-50g左右,洗凈后,用木制錘子搗爛如泥,之后把鮮馬齒莧泥放在沙布塊上濕敷患處,固定好之后,一天一換藥。3天左右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馬齒莧針對的皮膚問題特點大多都是濕熱所致,如果是濕熱體質(zhì)的人都可以試試,內(nèi)服外用,雙管齊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