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是咳痰喘的多發時節,痰是氣管、支氣管的分泌物。中醫來講,“脾為生痰之器,肺為貯痰之器”,由于年長的群體身體腑臟功能逐年下降,咳痰能力弱,使痰液及其他分泌物在支氣管內長時間的停留,也正是這個原因,身體中多會沉積陳年的老痰、黃痰。
歸根結底其實都是肺的問題,想養好肺,一定要先把有形的痰濁排出去,肺氣才能升降自如,通達全身。
你吐出的是什么痰?
中醫認為痰濁主要分為三種形式:燥痰、熱痰、老痰。
01
燥痰:痰量少難咳出《醫學源流論》中說:肺為嬌臟,寒熱皆所不宜。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精液;太泄則汗出而陽虛;太濕則氣閉而邪結。
春末夏初易燥,尤其日常是陰虛體質的人,很容易出現咔在喉嚨里咳不出的燥痰,痰雖然不多,但很難咳出,顏色呈白色,有時候還會帶有血絲。這種情況時典型的燥痰病癥,立夏之后的季節易耗傷我們身體的津液,傷肺陰。此時,除了部分少痰不容易咳出外,還會伴有喉嚨干癢不適、口鼻干燥等表現。
02
熱痰:黃膩粘稠
其實熱痰也不易被咳出,時而會有口干舌燥的情況,但它跟燥痰的病癥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熱痰主要是由于感冒的后期沒有排凈的痰,郁久生熱。還有一種可能為長期壓抑情緒,肝氣郁結,郁而化火,煎熬津液成痰。熱痰如果不能及時被排出體外,會演變成燥痰,熱邪灼傷津液而生痰,傷陰耗液,就會引起肺陰虛。
熱痰:黃色的黏膩痰,舌苔黃膩,舌質紅。
燥痰:痰少顏色白,痰中帶血,舌苔少或沒有舌苔。
03
老痰:粘稠如膠
《張氏醫通·諸氣門·痰飲》認為“老痰”積于胸膈作痞,亦可流滯于經絡四肢。老痰是由火邪熏于上焦,肺氣被郁,津液凝而成痰,積久膠固而得成。基本都是由于肺部出炎癥引起的一種問題,燥痰日久就會成為老痰,年深日久就會成為頑疾老痰。痰濁的形成勢必會阻滯人體經絡氣血津液的正常生成、輸不、運行和排泄,導致氣機不利,氣化失權。
巧用兩味藥,清肺除痰 其實不論是燥痰還是熱痰,我們都需要以清肺為主,順應天意。有兩味中藥可以幫助我們體內清除黃痰、粘痰、老痰。
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經和脾經,利于清熱瀉肺,對于肺熱產生的黃痰、粘痰有很好的調理效果。肺熱的人群主要表現為舌苔的黃膩,痰黏還會有腥臭味,而桑白皮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還利于降壓。
陳皮入肺經和脾經,利于燥濕化痰,還能行肺通肺。兩味藥的結合,能化肺中之痰,還能通過健脾來阻止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