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區昭關小學 孫斌
作者褚德軍先生:畢業于揚州師范,現任教于江都區邵伯鎮昭關小學。邵伯鎮詩詞協會會員。喜愛文字,曾有文偶見報端,如《師范教育》《輔導員》《語言文字報》《關心下一代》等報刊。
周老師,是一名小學農村語文教師,從教30余年。我這里之所以強調“農村”兩個字,是因為周老師不僅教書,家里還種著幾畝地,平時也是一副農民打扮,衣著極其樸素,總是一身洗得發白的卡其色中山裝,腳蹬一雙沾著泥巴的黃色解放鞋。
別看周老師個兒不高,其貌不揚,可周老師天生一副好嗓門,音域寬廣,音色渾厚。有一次學生正在做操的時候,學校的廣播系統突然發生了故障,就在大家感到手足無措的時候,周老師快速走向領操臺,面對學生,按照廣播里的節奏喊起了口令,那聲音比喇叭還響,至少能傳出一二里地。他在教室里給學生們上課,你走在大街上都能夠聽到。所以學校的領導們從來不用到周老師的課堂上聽課,坐在辦公樓里就能清清楚楚地聽到周老師講的是什么內容,從而判斷出課上得怎么樣,有沒有講錯。
周老師年輕時在生產隊里做過播音員,正是源于那段經歷,加之天生嗓音好,曾夢想做一名主持人或者是演員。他最崇拜的偶像是趙忠祥,他最喜歡看由趙老師配音的《動物世界》,準確地說,他喜歡的是趙老師的配音,用他自己的話說,那語音、那語調、那語氣都堪稱經典。沒課的時候,在辦公室里,周老師時不時地會來上一段模仿趙忠祥的配音,簡直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經常贏得同事們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周老師把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便自然而然地帶到了課堂上,帶到了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周老師上課從來不用課文朗誦磁帶,他覺得錄音機里放出的聲音滯澀,沒有張力和感染力,所以每一篇課文,周老師都要親自為學生們朗誦,即使是枯燥的說明文,周老師也是朗誦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學生聽得也是如癡如醉。長此以往,學生們在這樣的熏陶之下,朗誦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周老師更是悉心指點,每一節課,周老師都要用一大半的時間來進行朗誦教學,從吐字發音,到語氣語調,從節奏韻律到情感把握,周老師示范再示范,學生們模仿再模仿。
周老師教朗誦不僅僅是在語文課上,還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在早晨上課之前,有時利用午休時間,有時在放學后。
總之,你走在校園里經常會聽到賞心悅耳的朗誦,這成了學校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他教出的學生,個個朗誦水平極高,幾乎達到了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水平。
可是在一次上級主管部門舉行的語文質量抽測考試中,周老師所帶的班級學生考得不夠理想,導致學校在全區綜合排名中名落孫山,校長覺得很沒有面子,在被局長點名批評后情緒很不穩定,便將一腔怒火撒向了周老師,對周老師進行了一頓聲嘶力竭的批評教育后,并提出了整改意見。
校長的主要意思是這樣的:首先考試不考朗誦,你每天高一嗓子低一嗓子地在“吶喊”什么?不要再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其次上級部門和家長最看重的是什么?分數。所以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分數和成績才是正道。
周老師也意識到自己這一次給學校抹了黑,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耐心接受校長的教導,決定糾正錯誤,朝著校長指引的方向去努力。
從此校園里再也聽不到周老師高亢的讀書聲了,說也奇怪,連平時說話,周老的聲音也變得低沉了。有人說,周老師的聲帶做過手術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