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讀】
從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
1966屆校友 劉繼紅
1968年10月是我們“老三屆”領取畢業證書、正式離校的日子,至今已整整50個年頭了。為重拾記憶,2018年10月5日,丁溝中學1966屆高三(2)班30余名師生在母校丁溝中學舉行了“離校50周年重返母校憶當年”活動。
10月5日上午8時許,同學們陸續來到了學校。因為多數人都是離校后第一次返校,一進校門,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哇!變化太大啦!當年我們母校的舊土,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洗禮,校容校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真可謂舊貌換新顏了。昔日的人字頭平房教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挺拔的教學樓;昔日煤渣跑道操場變成了紅色的塑膠跑道大操場,讓人耳目一新。
同學們一邊漫步,一邊搜索記憶中的印象,一邊議論著,“這里是教室,那里是宿舍”,“不對,這里才是我們的宿舍”…… 。議論中不知是誰突然提出:“我們進校門的這條大路兩旁的梧桐樹怎么不見啦?”這時陪同的校領導連忙解釋說:“這不是原來那條路,現在的新校門已東移了60余米,這條進校門的大路是新建的一條縱貫校園南北大道,因其兩側栽的是香樟樹,我們習慣稱之為‘香樟大道’。”并指向西邊說:“原來的那條‘梧桐大道’在那邊。”經過大家的仔細辨認,原來我們腳下的‘香樟大道’位置就在原先三排六棟平房教室東側與操場之間新建的一條全新大路。
走過香樟大道,終于見到了久違的“梧桐大道”和那口陪伴我們生活多年的“古井”。大家追憶著、議論著,沉思著,回味那難忘的風雨歲月和青春年華,熱議母校發展的巨大成就和驕人業績,分享母校發展成果。
從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見證了母校丁溝中學不平凡的發展之路。1952年秋建校,校址在七里韓塘村。1952年冬遷址于丁溝鎮,校名為“江都縣丁溝初級中學”。1956年秋,初中5軌。1958年增辦兩軌高中。1959年2月,更名為“江都縣丁溝中學”。跟隨著丁溝中學發展的腳步,“梧桐大道”也漸漸地“長大成人”,且枝繁葉茂。梧桐樹下走出了一屆屆初、高中畢業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有用之才,向高校輸送出一批批高質量生源。當時的丁溝中學的教學質量在揚州地區都是有名的,其高考錄取率不輸江都中學。
改革開放以后,丁溝中學逐步由“梧桐大道”時代步入了“香樟大道”時代,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品位不斷提升。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2006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成為揚州市第一所地處農村的四星級高中學校,2012年順利通過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復審評估。在2018年的揚州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又獲得揚州市高中素質教育目標獎一等獎,這是繼2017年全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獲得揚州市高中素質教育先進單位表彰后又一次獲此殊榮。
從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這里曾走出數不勝數的社會有用人才。走出了劉坤、丁俊等數名清華北大學子,走出了束國剛、陸道綱等各領域領軍人物,走出過中工院院士戴厚良。
從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在成就和榮譽的背后,凝聚著無數人的奮力和拼搏。這里有務實奮進的領頭羊,有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有富有朝氣的初生犢。這里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丁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