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可以說是近些年來,“熱度”最高的注射類藥物之一,對于很多血糖偏高的患者來說,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自行注射,從而更好地調控體內的血糖值,以及防范糖尿病。
但我們也知道,高血糖患者在早期,其實是可以進行口服藥物治療的,那么,得了高血糖,究竟何時需要使用胰島素呢?又應該在何時停用呢?這些“知識”,建議大家早了解。
1.1型糖尿病患者
從病理上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受損、活性降低,自行分泌的胰島素量已經低于健康標準以下,因此,在血糖升高時,患者往往需要外源注射胰島素才能輔助調控血糖,避免出現血糖峰值。
而1型糖尿病目前多見于青壯年人群之中,是一種受基因缺陷影響較大的病癥,有這類家族病史的朋友,往往需要格外留意。
2.糖化紅蛋白值大于7%
糖化紅蛋白值也是衡量機體分解利用糖分的依據之一。目前,血糖濃度稍稍偏高的朋友大多會通過口服降糖藥來穩定血糖值,雖然這樣確實能穩定血糖,卻無法從根本上調理病癥。
此時,患者還需要監測自身的糖化蛋白值,若其已經達到7%甚至更高,那么就應當考慮注射胰島素來輔助治療。
3.妊娠期高血糖
處于妊娠期的女性朋友,其體質狀況往往會出現較大改變,并且呈現出高血壓、高血糖等多種代謝綜合征癥狀。但若是在孕期血糖偏高,在降糖手段的選擇上往往就需要格外謹慎。
就口服降糖藥來說,藥物成分可能會跟隨物質循環進入胎兒體內,繼而影響其正常發育;而胰島素本質是大分子蛋白,幾乎不會通過胎盤進行輸送,所以相對來說,往往會更為安全。
4.剛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由于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普遍較快,所以,如果不是身體出現了嚴重不適,基本不會就醫檢查。因此,不少人在確診高血糖時,其糖化蛋白值都在9%甚至更高的水平。
而對于這種類型的糖友來說,即便是2型糖尿病,也應當采取注射胰島素與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以此達到快速穩定血糖的目的。
1.先決條件
若想停止注射胰島素,首先要確定自身血糖控制是否已經達標。如果在全天注射胰島素不高于24個單位的前提下,空腹血糖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下,且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內,那么或可以考慮停止注射。
此外,患者還需要確保自身的胰島細胞功能較為穩定,同時,沒有其它并發癥狀出現。
2.停用流程
胰島素的停用當然不是說停就停的,即便病情已經處于恢復狀態,患者依舊要“穩扎穩打”。
目前,臨床上較為通用的方法是“減半停用法”,患者可以在停藥周期內每天注射前一天一半分量的胰島素,同時,密切觀察自身血糖的變化趨勢,若依舊穩定,則可以逐漸停止注射。
當然,即便是不再使用胰島素,該吃的降糖藥也還是要繼續補服用的,不可擅自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