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友,見 字 如 晤
這是【見字如晤】第二十一封來信
寄信人:蘋果蜜
收信人:杏子
親愛的杏子,今天我想和推薦的書是里爾克的《給青年詩人的信》。
這本書是我去年買的了,當時看的時候還沒有很多的感悟,昨晚突然看到里爾克的一段詩歌:“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著,讀著,寫著長信,在林蔭道上來回不安地游蕩,當著落葉紛飛。”讀后,突然眼淚就盈滿眼眶。當時我就翻出這本書。再讀,就感覺這一封封的信是寫給我的,只覺滿心的感動。
一位青年詩人在不到二十歲時就遇到了職業瓶頸,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幫助。這時,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得知了里爾克的消息,當時就決定把自己的詩和寫的尋求幫助的信寄給里爾克,以求得到里爾克的幫助。多虧了這位年輕詩人,我們也有幸可以讀到這十封絕佳的信。
這十封信我前前后后讀過幾遍了,更加堅信未來我會讀十遍,百遍。因為它是那么的真,那么的好。
里爾克在這十封信里反反復復的說年輕人要“走向內心”。
他說,不要試圖跟其他人進行比較,不要向外看,不要試圖尋求他人的建議與幫助。對于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要“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你要在自身內挖掘一個深的答復”。是啊,有些關于自己人生的問題,也只有自己能解答,最了解自己的不就是自己么。
他在第一封信的最后寫“我本來是個陌生人,不能有所幫助,但我要通過這封本著良知寫的忠實的回信報答你的信賴于萬一。” 杏子你看,里爾克,他多真誠啊。
第二封信中他介紹了他的幾本不離身的書,以及推薦了青年兩部書,希望他可以學他認為值得學的事物,并愛這兩本書。這封信我可以理解成年輕時要早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要多讀,多感受,以便挑選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書”。然后愛這“人生之書”,因為里爾克說“這種愛將為你得到千千萬萬的回報,并且,無論你的生活取怎樣的途徑,-------我確信它將穿過你的成長的絲綸,在你一切經驗、失望與歡脫的線索中成為最重要的一條。”對了,他還說,年輕時盡可能少讀審美批評的文字。
在這十封信中,另一個高頻詞匯就是:忍耐。
我們雖然自己說才剛進入社會,剛學會獨立生活,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但是與朋友聊天時,或者孤身一人時,我們總是陷入焦慮狀態。工作、工資、房子、車子、結婚、生孩,這些話題每每進入我們的談話中,或者與父母的爭吵中。
但是里爾克告誡我們要多多忍耐,“一切都要親身生活”。再焦慮,再抱怨,我們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現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如就踏踏實實地努力地生活,讓生活本身去解決我們的焦慮。
他還談到了“性”。關于這個我說不了,跟你說說里爾克怎么說的吧。他說,“性”是很難的,但你如果從自身、從你的稟性、從你的經驗、你的童年、你的生命力出發,得到一種完全自己的對于性的關系,那么你就不要怕你有所迷惑。還說,這是一種管感的體驗,是我們應得的豐富而無窮的經驗,是一種對于世界的領悟,但是,幾乎一切人都錯用了、浪費了這種經驗,把它放在生活疲倦的地方當作刺激,當作疏散了。說的真好,他說的關于“性”的這個部分我好想全都說給你聽啊。
關于與父母的爭執這方面他也給出了建議。其實,隨著我們慢慢地長大,會發現,與父母的爭執越來越多,這都是觀念不同造成的,但是我們深知父母是愛我們的,所以里爾克說“不要向他們問計,也不要計較了解;但要相信那種為你保存下來像是一份遺產似的愛,你要信任在這愛中自有力量存在,自有一種幸福,無須脫離這個幸福才能擴大你的世界”。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里爾克筆下的寂寞。因為我喜歡寂寞,享受孤獨。就像他說的“我們最需要的卻只是:寂寞,廣大的內心的寂寞。”自己一個人時是我最享受的時刻,讀喜歡的書、寫讀后感或者日記、或者安安靜靜地看完一部電影,想想就很美。在這些孤獨的時刻,我們最能認清自己,讀懂自己。不要害怕孤獨寂寞,因為我們生就是孤單的,而且,就算是你最親近的人也不能完全理解你,所以在精神上我們還是孤獨的。
看我說了這么多,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讀這本書了。希望杏子你也能跟我一樣喜歡這本書,我期待你的回信。
最后送給你一段話:“好好地忍耐,不要沮喪,你想,如果春天要來,大地就使它一點點地完成,我們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會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為艱難。”
【見字如晤】
好友,見字如晤。
你有多久沒有提筆書寫一封信?
還記得那時翻著雜志尋找“對味”的筆友,精心挑選著信紙,一筆一劃書寫著陌生的緣分,然后貼上郵票,送入郵筒,忐忑的等待著回信。
如今,QQ、微信等網絡社交的快捷,讓我們的距離變得更近卻也變得更遠。
【遇見吧啦】平臺希望你們拉近距離,去回味屬于一封信的溫靜。
你想給誰寫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