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菁
點擊上方綠標
主播韓楓為你播讀
《向美而生》自序
“你不善言辭,那么你要學會觀察?!?/span>
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生性沉默寡言,年少時,父親曾送給他一部柯達袖珍型相機,并對他說了這句影響至深的話。
往后漫長一生,馬克·呂布堅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用鏡頭記錄他所觀察到的每個畫面。鏡頭的前與后,是樸素與真實的映照,他用靈魂的知覺拍下片刻,用生命捕捉冷暖,這是對攝影最極致的態(tài)度。
這樣的態(tài)度,令我敬畏,我更對他留給世界的一切生畏,是怎樣一個純樸的人才能留住那樣一個純樸的時代。
大師為鏡,方可照見自身的渺小,而與大師品性的共通處也不難察覺到,有時我還會暗自慶幸。日常生活中,我亦不善言談,更多的時候,我習慣微笑著傾聽、思考。
一群人當中,我通常是最寡言的那一個,偶爾會用自己帶有稚氣的聲音發(fā)表幾句觀點。
大部分時間,我更喜歡用文字來表達內(nèi)心風景,用鏡頭去記錄與內(nèi)心磁場相合的畫面。在書寫與拍攝的不斷轉(zhuǎn)換間,學會去表達萬物之美。
在攝影這條路上,我一直保持著孜孜以求的心態(tài),并期待常伴之,常省之。
家中攝影類書籍、雜志、畫冊有幾百本。攝影書不同于一般書籍,用紙大多嚴格講究,確是“重量級”載體,通常都得一箱箱地扛回來。
攝影這條路,逐漸往深處走時,也就逐漸遠離了一些浮躁氣,看到不足,彌補之。對一名攝影創(chuàng)作者來說,了解攝影史,細看世界級攝影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研究自己手中的攝影器材,勤奮拍攝,這些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
我時常坐在家中院子里,一遍遍地翻看大師的攝影集。金黃的陽光穿過樟樹葉,照在書頁上,手邊的圖文霎時都泛上了一層光暈,很溫暖。
我喜歡看大師的攝影集,他們用智慧、激情拍下的照片就好像散發(fā)著恒久的光,從這些影像中汲取養(yǎng)分,是最喜悅的成長。
我說過很多次了,但還是允許我再說一遍吧:當你對一件事情生出一種自然而然的熱愛時,這個世界就會集聚更多的能量一起來幫助你圓夢。
《向美而生》是我的首部攝影集,收錄了我從2013年至今拍攝的作品。
第一次拿起相機是在2013年春天,因為我的第一本散文集《見素》需要一些與書中文字相應的插圖,書中寫了許多我的美物,不方便找攝影師來家中拍攝,我只好借了一部微單相機,自己拍了起來。
半年后,我拍完了書中的插圖,也在這個過程里愈加愛上了攝影,此后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攝影創(chuàng)作。整整五年,我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曾走過的路、遇見的人以及日常的小喜小感。
書名中的“美”,不光是我看到的美,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心感受,我始終想表達對萬事萬物的善念、樂觀向陽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世間的滿懷深愛。
向美書中收錄的作品所用器材各異,有單反、微單,也有手機。
本質(zhì)上來說,器材并無優(yōu)劣之分,最為關鍵的是鏡頭后的眼睛和心智—是否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發(fā)散的思維、旺盛的生命力與澄澈的心靈。
攝影如一面鏡子,映照的是攝影者的思想、關注點以及內(nèi)心的深愛。
學習繪畫、藝術設計十幾年,讓我在拍攝時有自己的見地。構圖方式、色彩選擇、光影變化,它們構架了攝影作品外在呈現(xiàn)的形式。
長期閱讀書籍、寫作,讓我在拍攝的時候關注作品內(nèi)在的深意、社會意義、人文關懷,它們支撐起了攝影作品的內(nèi)在含義。
影像語言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越來越有個人氣質(zhì)。我尤其偏愛在光影下拍攝,內(nèi)心深信,攝影,是用光來寫詩。攝影作品并不僅僅是一種記錄,更是攝影者頭腦與心靈的展現(xiàn)。
不管是伏案閱讀、寫作,還是站在曠野中舉起相機,我從未停止過思考。甚至什么都不做,就只是看天空飄過的云,腦海中也會有許多文字、圖片的點線面在躍動。
人物攝影,我并不熱衷于拍大頭照,除非鏡頭里的那雙眼睛是會綻放出光芒的。有些人望向鏡頭時難免會緊張、不自在,當她們不看鏡頭的時候,反而更隨意。
我喜歡拍攝一個人自在的狀態(tài),仿佛那一刻身邊沒有任何人,他(她)展現(xiàn)的是日常里最閑適的模樣,是自己的主角。
越自在,越美。
這本攝影文字集,并不是要教給讀者們拍攝的技巧,而是想表達我在拍這些照片時內(nèi)心的思索。
圖與文結合在一起,觸動一顆或幾顆向善向美的心,原來,我們可以如此記錄自己的生活。真正的藝術絕非曲高和寡,而是生在每個人的日常中。
我無時無刻不在拍攝的狀態(tài),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我熱愛它,它就像我的呼吸。
隨時的熱愛會常在,隨時的激情卻難有,所以作為攝影者又需要對這個世界時刻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它可以激發(fā)人的激情。
我曾給一位房地產(chǎn)CEO與他的太太拍過合照,他們居住在別墅,那里滿目奢華,樣樣精致;
我也曾給在城市中打工的年輕夫妻拍過合照,他們居住在逼仄狹小的合租房,為了省錢,在持續(xù)高溫的盛夏也舍不得買空調(diào)。
這兩對夫妻雖生活條件不同,所從事的工作不同,可是看向愛情的目光相同。
所以,無論富裕或貧窮,在擁有美好愛情的時候,人們眼睛里綻放著的光彩,一樣動人,而我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他們望向?qū)Ψ降纳钋椤?/strong>
我喜歡給女性拍照,也許因我本是女性的緣故,所以在捕捉女性細膩的那一面,感覺更豐富。
人物拍攝,我為雪小禪老師拍攝得最多,從拿起單反照相機的那一天開始,我為她拍過幾千張照片。
2016年秋天,終南山,那天她穿素色旗袍,眼神空靈,我蹲在她面前為她拍照,不停按下快門。我情不自禁地說:“姐姐,真美!真美!”她聽了,竟是落了淚。這是屬于我們之間美好的約定。
每一年給她拍兩組照片,一直拍到老。等她80歲,滿頭白發(fā),穿素色旗袍,我依然會蹲在她的身邊,記錄下那一刻她的天真與優(yōu)雅。
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是有溫度的。
當我拿起相機準備拍照時,就好像上帝贈予我一個禮盒,她讓給心懷喜悅的人們派送美好。照片,就是我送給這些有緣人的禮物。
于是,我把它一次次地送給這些可愛的人兒。欣喜的是,這些禮物在自己有生之年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并且是長長久久的。
除了預定的拍照場景和人,在日常生活或旅途中,有打動我的畫面,我也會立馬從衣兜里取出手機拍照,或許是“職業(yè)病”,也或許成了本能。
拍下照片,我會很用心地用后期軟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這個步驟也很重要,但是我不愿過度依靠后期,就像一個18歲的姑娘,稍微打扮會更好看,假使?jié)鈯y艷抹了一番,反倒失了本真。把握好修片過程中的度,是一個攝影者最基礎的職業(yè)素養(yǎng)。
我拍攝過各種各樣的題材:人像、風景、靜物、城市、美食、紀實……攝影風格也各異,多會根據(jù)鏡頭前人、景、物的特質(zhì)去選擇貼合的風格。
在蘇州旅行的那段日子,我熱衷于拍攝工筆畫風格的照片,將記錄性的人物照片變得更有藝術性。
刪繁就簡,干凈簡潔的畫面,更映襯蘇州的粉墻、黛瓦、瘦梅,不失傳統(tǒng)文化的意趣。
照片,不僅記錄著這個世界的美好、茂盛、富足、幸福、喜悅………也會記錄痛苦、疾病、貧窮、災難、傷害……是的,美與丑同在。
但只要攝影者的心中有善念、悲憫、愛,我們依舊可以用攝影與世界對話,表達自己。照片體現(xiàn)了攝影者的思想、人格和靈魂,創(chuàng)作。因此有了使命感。手中握著相機,仿佛握著對人世的熱愛,手心是溫熱的。
不得不承認,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都源自于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曾在著作中坦言:“好的攝影家不只記錄事件,也把自己的價值觀、藝術素養(yǎng)與生活態(tài)度透過鏡頭前的人、事、物展現(xiàn)出來?!边@是我愿意用畢生心力去追求的方向。
我曾在大學任藝術專職教師,教授學生攝影課程。每次上課我都會帶學生們在校園、校外實踐。
有一堂課的內(nèi)容是美食攝影,于是我?guī)е麄兇钴嚾ノ靼彩兄行牡目Х鹊?,讓學生實地拍攝冰凌,一切真實存在的人與物,比我在課堂上的單純講解更能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在任職教師的那段時光,我更多的是將這群大孩子當作朋友。每每去學校上課,除了帶電腦包、課件包,我還會帶上相機包,隨時去拍攝打動我的人、景、物。
我對學生們說:“我可以免費給你們拍照,為你們記錄下美好的青春。”后來,我真的為他們拍過很多照片,個人肖像照、生活照,當然,也拍他們畫畫時的樣子。
很久以后,我已走下三尺講臺,成為一名自由寫作者。當我再次翻看學生們的照片時,依舊會落淚。
這些照片里,藏著我對他們的愛,和那段美好的時光印記。我在網(wǎng)絡上開設了“攝影夢想課堂”,鼓勵更多的人走上攝影之路,因為我感受到攝影是最貼近大眾生活的一種藝術。
攝影無職業(yè)之分,攝影師薇薇安·邁爾只是一名保姆,卻用相機拍出了讓人震驚的作品。
攝影無年齡之分,攝影大師亞歷山大·羅欽可31歲才開始拍照,卻一鳴驚人,拍攝手法獨樹一幟。
只要你熱愛生活,就可以用手機或相機拍下讓自己和他人都為之感動的攝影作品。
人在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情時,會發(fā)掘、喚醒內(nèi)在無限的潛能。
因此,如果在這繁蕪喧鬧的世間,我能用一支筆永遠寫下筆永遠寫下去,用一部相機永遠拍下去……想到這里,內(nèi)心無比幸福,好像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歡快地跳起了舞蹈。
希望手捧這本攝影集的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熱愛所在。將一生的時間都用來做熱愛的事,與深愛的人在一起,被美好護佑。
攝影,帶給了我物質(zhì)世界的豐裕,精神世界的富足,讓我在寫作之余,能走出書房,去到更遼闊的遠方,邂逅有趣的靈魂,用眼、用心去體悟更真實的人間喜樂。
文學與藝術,文字閱讀與視覺閱讀是一脈相承的。我愿用一支筆,一部相機,在這世間做一個溫情的歌頌者,關注人性開朗美好的那一面。這一生,向美而生!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日,湘西浦市
李菁
End
作者 | 李菁。十點讀書簽約作者,筆名吧啦,80后湘西靈氣女子。藝術碩士,曾為大學教師?,F(xiàn)為自由寫作者,獨立攝影人,攝影夢想課堂創(chuàng)始人,遇見美宿主人。其攝影作品格調(diào)唯美,意蘊深長,被選作梁實秋、雪小禪、張曉風等名家著作的專用插圖。已出版書籍《見素》《當茉遇見莉》《你的人生終將閃耀》。攝影文字集《向美而生》已溫情面世。
個人微信:meidejiluzhelijing公眾號:遇見吧啦。
主播 | 韓楓。洛陽新聞廣播主持人,用聲音守護一顆安靜的靈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李菁新書《向美而生》
內(nèi)容簡介:
《向美而生》是青年作家、攝影師李菁的首部攝影文字集,靈動詩意的攝影作品,短小雋永的文字,從細微之中見世間的美好。習畫與寫作數(shù)十載,讓她的攝影作品有著一種獨特的氣息。她是美的記錄者,用自己手中的筆與鏡頭,呈現(xiàn)出一個豐盈的世界。她給作家雪小禪、艾明雅、九夜茴、小北這樣的名人拍過照,也為打動她的陌生女人拍過照;她拍過廣袤的沙漠,也拍過生活中細碎的日常;她拍旅途中的風景,也拍家中院子里的一縷光影。用相機拍攝,也用手機拍攝。她的攝影與文字都透著靈氣,她的這本書會帶著更多熱愛生活的人向美而生。
新書推薦語:
李菁,執(zhí)文字與攝影的湘西靈氣女子,她的作品里有人間煙火,藏著對美的求索。
——知名攝影師 燕子
李菁的人物攝影,有著獨特的細膩情感與個性。無論生活里的良師益友,還是旅途中的陌生男女,在她鏡頭下都散發(fā)出美的光芒。這個不那么完美的世界里,尤其需要這樣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知名攝影師 青簡
李菁的攝影充滿了女性的溫柔之美,不刻意追求特殊角度和技術效果,還原了生活的本來面貌,樸素的日常反而是*令人感動的。
——知名攝影師 楊菲朵
她的文字是優(yōu)美的,攝影是干凈的,她在寫作和影像的邊緣起舞,也許生活總有不易之處,但藝術之美會給人心靈的力量,我相信這份力量會傳遞給更多人,就像雨露,會落在田野,也會落在城市。
——視覺藝術家 鄭陽
優(yōu)美的圖片,靈巧的文字。李菁的書名如其人,柔軟卻磅礴。此生別無他愿,但求向美而生。
——知名治愈系攝影師 七七
李菁用她的清靈的筆觸和寫意的鏡頭給我們構筑了一個自在的小天地,這世界太大,這時間太少,我們需要這樣的慰藉,希望你和你的書能照亮并溫暖更多人。
——知名攝影師 陳帆
當當獨家簽名版,李菁親自書寫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