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筆下的《喜寶》告訴我們:
女孩要“富養(yǎng)”
作者:遠山 | 圖片:網(wǎng)絡
點擊下方綠標 主播黃敏思朗讀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者都沒有,我還有健康,我其實并不貧乏。”
初次看到亦舒筆下的少女喜寶說的這段話,心揪的緊。我聽到一個女孩子對愛深切的渴望,和無能為力的吶喊。感受到她感情的貧乏,甚至貧瘠,無助、安全感缺失,深淵一般的空虛!仿佛置身一片沙漠,令人不禁打個寒顫,滿目荒涼!是怎樣的經(jīng)歷讓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對于這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愛,如此絕望呢?
0 1
現(xiàn)實中,隨著女性社會地位不斷的攀升、青少年抑郁、早戀等問題的出現(xiàn)…許多家庭,開始重視女孩的養(yǎng)育問題。擲地有聲的宣布:女孩,要富養(yǎng)。
然而,愿望是好的。卻有很多父母或是在無奈之下走錯了方向。
他們極盡可能的拼命賺錢,發(fā)誓給女兒最好的生活:穿的像公主,吃的像皇帝,家里像游樂場,上貴族學校…如果養(yǎng)育孩子就是如此,那么父母們只要掙到足夠多的錢,孩子的養(yǎng)育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全部都可以健康成長、成才。然而,現(xiàn)實卻沒這么簡單,很多父母把時間全部用在拼命換取豐厚物質(zhì),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真正的需求,所以常常事與愿違,有時候物質(zhì)給的越多,陪伴的時間難免越少,孩子便越空虛,越容易叛逆。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曾在她的書中,苦口婆心的多次勸導年輕父母,盡量自己帶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給老人代養(yǎng)。“該成年人背負的責任,不要扔給小小的孩子去承擔。”她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物質(zhì)需求非常低,最大的需求是父母用心的陪伴。給孩子一整座游樂場,莫不如父母蹲下來陪孩子做一個游戲。
馬來西亞親子教育專家林文采博士,也在她的書中強調(diào)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是五大心理營養(yǎng):
第一,無條件的接納;
第二,讓孩子感受到,在父母的生命中,她最重要;
第三,足夠的安全感;
第四,父母的肯定、贊美、認同。
對于女孩,父親的贊美尤其重要。第五,學習、認知、模范。即孩子需要一個榜樣去學習和效仿。
可見最好的“富養(yǎng)”,是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閱讀…一起做孩子想做的事,陪著她長大,允許孩子成為她自己。
0 2
反觀喜寶的故事。
她自出生,父愛是缺失的,母親獨自一人艱難的撫養(yǎng)她長大。她用“我們之間的苦苦掙扎”來形容幼時母女二人的生活狀態(tài)。
14歲時,她的母親對她說:“女兒,如果有人扔在你臉上一沓鈔票,跪下去,撿起來,和溫飽有關的事比起來,自尊不算什么”。
為了讓她成為“鍍過金留過學的”,母親把單位發(fā)的一張福利機票,連同厚大衣都沒有一件的她,一起塞進去往倫敦的飛機,讓她自己找個學校,自謀生路。為了讓男人替她付生活費,她學會偽裝和討好…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她今后的影響至深。
多年以后,當她的母親跳樓自殺時,她這樣形容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回憶是片段的,沒有太多感情,我們太狼狽,沒有奢侈的時間來培養(yǎng)感情…”
她沒有得到過母親悉心的呵護,只從母親那里學會了無盡的虛榮。她沒有得到過愛,所以從不相信愛。她把真心對她的男朋友,全部看成“假的應允,真的謊話”。因為愛的缺失,她沒有一丁點安全感,所以拼命的追求很多錢,以為有了錢,就什么都不怕了。
以至于在她21歲那年,當她好友的父親、年長她44歲的勖存資,出高價買她的青春時,她說:“我不介意出賣我的青春。青春不賣也是會過的。”她以為,有了錢,就會有快樂無憂的人生。
勖存姿,給她買城堡,買女王的項鏈,麻將牌般大的鉆戒,但唯獨沒有時間陪她。她心里抱怨:“一個女人一生無非可以依靠兩個人,父親和丈夫,我都沒有。”
當她自己提起“今天是我生日”,勖存姿說:“我竟然忘了,對不起。你想要什么,喜歡什么就盡管去買。”
然而當她幾乎把商場搬回家時,卻開心不起來,等著她的是黑洞一般的空虛。她才發(fā)現(xiàn),錢并不能買到任何東西,例如愛和快樂。
無數(shù)個失眠的夜里,她黯然:“我唯一的希望便是有個人好好地愛我。愛,許多許多,溺死我。”
當年邁的勖存姿,有時間陪她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愛上了這個“老頭子”。她說:“我愛你,因為從小到大,至遇見你之前,沒有一個人愛過我。”
然而勖存姿,并不是一個會愛的人。因為忙于做生意賺錢,他的孩子在他人眼中是天之驕子,現(xiàn)實中卻是“有錢的窮人”。一家人之間,帶著一箱子面具相處。兒子住進精神病院,大女兒自殺,二女兒離家出走,他們物質(zhì)條件足夠豐盈,但內(nèi)心卻是個可憐人,因為從小生活在沒有愛的家庭里,他們心理極其脆弱,禁不起任何挫折。
原來愛,才是人生路上可以所向披靡的鎧甲。
直到勖存姿去世,喜寶恍然:“生活不過是幻想,一切都并不值得。維多利亞海景一覽無遺,可誰有興致欣賞。我現(xiàn)在什么都有,我的錢足夠買任何東西,包括愛人和丈夫在內(nèi)。但我并不快樂。”
她醒悟:“自小到大我只知道錢的好處。我卻忘記計算一樣。我忘了我也是一個人,我也有感情。我怎么可以忘記算這一樣。”
24歲的她,獨自一人坐在香港頂級別墅里,大口大口的喝酒,感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這是多深的絕望。
0 3
生而為人,無人不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很多很多的錢也沒有意義。例如喜寶。她的悲劇人生,根源就是心理營養(yǎng)的缺失,即愛的貧瘠。是多少物質(zhì)都填補不了的人生黑洞。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不是名校,是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愛。
即使未來艱難,父母之愛永遠是最溫暖的底色。縱然人生不易,愛,卻是披荊斬棘的力量源泉!
沒有錢,沒關系。蹲下來陪孩子玩一個她喜歡的游戲,陪她閱讀一本圖畫書,包容她每一次“莽撞的探索”……她就是最富有的孩子。
End
* 作者 | 遠山,自在安然的寫作者,以一支素筆安放赤城的靈魂,癡迷文字,熱愛山水,忠于斷舍離的至簡生活方式。尤愛美文散文,文字溫暖療愈,帶給人以寧靜。被讀者朋友稱為“瓦爾登湖”一般的安然女子。微信:15714148525。
* 主播 | 黃敏思,中文系碩士研究生,愛播音,愛閱讀,愛寫作,愛攝影,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也是一個試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想主義者,期許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fā)現(xiàn),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個人微信號:xiaomusehehe ,個人公眾號:故鄉(xiāng)的記憶。
* 如果你也想要投稿,點擊藍字查看約稿函:2020重磅約稿函 |「遇見李菁」 公眾號
歡迎加入遇見李菁公眾號夢想會員群
第一時間收到嘉賓免費課程信息
還有可能獲得嘉賓親筆簽名書籍
讓我們努力前行與同頻的人,一起追夢
掃二維碼添加李菁助理小美,抱你進群
主編:遇見李菁
商務合作:119387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