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利好,低速車迎來發展黃金期,2020年全國保有量將達1000萬輛。
2016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制定計劃,制定周期為24個月。如今隨著時間節點臨近,低速電動車技術標準即將出臺的消息再次流傳。
隨著低速車新國標落地,低速車將迎來鋰電化替代潮,“高性價比”的磷酸鐵鋰將迎來發展新機會。
政策利好,低速車迎來發展黃金期
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首次將低速電動車納入到新能源汽車的范疇。同時,工信部提出要推進四輪低速電動車標準制定,表明國家和各級政府已開始重視低速電動車的發展,與其他新能源汽車一樣,低速電動車的合法身份最終將落定,低速電動車將迎來市場布局的黃金時間。
低速電動車被稱為“國民車”,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擁有廣闊的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低速電動車的全國擁有量已經突破400萬輛;2017年,僅山東的新增銷量就達到76萬輛。根據行業預測,照當前增速,2020年全國低速電動車保有量達到1000萬輛。
另外,A00級電動車銷量下滑將給低速車讓出增長空間。在政策補貼下,2007年以來A00級電動車市場迎來爆發,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低速電動車的市場空間。而現在,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在6月12日起開始實施,續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取消補貼,沒有補貼的A00級車與低速電動車價格差距將再次拉開,低速電動車將迎來增長。
多因素助推,低速車掀鋰電化潮
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低速車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的時機已來臨。
從政策上來說,根據此前流露出的四輪低速電動車國標草案,要求四輪低速電動車動力蓄電池系統比能量不能低于70Wh/kg,而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般是40Wh/kg,且鉛酸電池技術發展已經很成熟了,能量密度提升空間已非常有限。目前來說滿足這一技術條例的最優選擇只能是鋰電池。雖然新國標還未正式出臺,但在業內看來,正式出臺的標準門檻較草案不會有太多變化,放寬的可能性不大,這意味著國標落地后,低速鋰電替換鉛酸鋰電已經注定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成本上來說,目前在低速車用蓄電池中,鉛酸和鋰電的比例大約是9比1,鋰電池只占10%左右,替代空間廣闊。鉛酸電池在成本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壽命一般只有1-2年,且廢舊電池存在環境污染問題。鋰電池的使用成本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遞減,隨著鋰電池技術不斷取得進步,成本不斷下降,鋰電池將比鉛酸電池更具優勢。
另外,近年在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下,國內鋰電池快速發展,各路人馬一擁而入,動力電池行業已出現嚴重結構性過剩,中小廠家的低端產能不能很好消化,在去庫存、消化過剩產能壓力下,鋰電廠家不得不避開競爭激烈的乘用車市場,而把目光瞄向低端低速車。
磷酸鐵鋰迎來發展新突破口
隨著新能源汽車對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三元電池被認為是未來主流的技術發展路線,受此沖擊,磷酸鐵鋰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甚至一直堅持磷酸鐵鋰路線的比亞迪也不得不轉變方向,在乘用車領域用三元全面替換磷酸鐵鋰。
但在低速車領域,磷酸鐵鋰將比三元電池更具優勢,隨著低速車鋰電化大幕開啟,磷酸鐵鋰發展將迎來“第二春”。
在磷酸鐵鋰電池中,正極材料僅占成本的20%-30%,而三元材料約占40%,當前磷酸鐵鋰價格已經下降至7.5萬元/噸,但鈷材料價格一直高位震蕩,從成本上來說,三元電池受上游金屬原材料的影響較大,價格可控范圍較磷酸鐵鋰有限,在追求性價比的低速車市場,必將是磷酸鐵鋰的天下。
另外磷酸鐵鋰電池的壽命長,循環壽命在2000次以上,在同樣的條件下,磷酸鐵鋰電池可使用7到8年的時間,并且磷酸鐵鋰電池使用更安全,由于在高溫下穩定的性能,即使在交通事故中也不會發生爆炸。
雖然磷酸鐵鋰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電池,但最低也能達到85Wh/kg,完全能滿足新國標的技術要求,在循環壽命、全壽命周期價格上,磷酸鐵鋰完全可以取代鉛酸電池。
除了低速車市場,在儲能、商用車、微型車、電動自行車等領域,磷酸鐵鋰電池也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現在說磷酸鐵鋰將退出舞臺,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