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花園口,不是站在誰家花園的門口。
花園口,是一個地名。
花園口,現在確切的名稱是花園口鎮,位于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南岸。花園口的名稱頗有歷史淵源:話說明嘉靖年間,工部主事許詩任治理黃河,防汛筑堤,在今天黃河東大壩建起了一座540余畝的大花園。因緊靠黃河有個渡口,久而久之,人們稱這個地方為花園口。
多年前,花園口這個地名就在腦海,那是中學時的課本上,讀到記載抗日戰爭中的“花園口決堤”事件,因而記住了“花園口”這個地名。
今天,在鄭州市內沿“花園口”路北行,來到了花園口。
秋高氣爽,藍天白云。
花園口,人們記憶中的、那曾有的明代花園已無覓蹤影。鄭州城市建設“東推北擴”,黃河公路橋飛架南北,花園口環境優美。
站在花園口,黃河大堤內的流水東去,波光鱗鱗。恬靜祥和的花園口,那慘痛歲月中的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1938年初,侵華日軍從津浦鐵路兩端同時發起攻擊,計劃在徐州匯合,然后西向進攻河南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平—武漢)南下進攻武漢。
在此之前的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后的幾個月里,民國政府在華北還是上海、南京的戰場上,對日軍進行了抵抗,期間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但堅守時間十分有限,1937年12月南京淪陷,1938年6月開封淪陷,日軍鐵蹄開始踏向鄭州。
鄭州危急,武漢震動!
彼時,民國政府將領提議破壞黃河大堤阻擋日軍,此舉目的在于:切斷已經被日軍控制的隴海鐵路開封以東的路線,延緩日軍的進攻,讓落入日軍占領的河南東北等地區汪洋一片;從而有利于民國政府軍隊撤出,而不利于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并為當時停留在武漢的民國政府遷移到重慶創造時間。
蔣介石慌不擇路,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決堤花園口。據記載,決堤最開始的位置其實不是花園口,而是在趙口。但由于彼時黃河處于枯水期間,更換地點至花園口。
決堤方案確定執行時,當時一位名叫張國宏的水利專家仰天長嘆:“弱國的無奈啊!”一些有良心的軍人也感到羞恥,他們跪在黃河大堤上,遙望著黃河下游,想到即將到來的人間慘劇,淚流不止。
1938年6月9日凌晨,花園口被炸,黃河之水猶如脫韁的野馬奔涌而出、傾泄而下。雪上加霜的是,夏季雨水來臨,導致黃河水量急速猛增,趙口也被大水沖開。兩口的水匯合后,黃河之水順著一馬平川的豫東平原向東南方向涌去,黃河中下游一片汪洋。
執行中,為防泄密,只有極少的百姓接到了轉移的通知。
花園口決堤,豫東平原大片地區被淹,黃河改道,也淹滅了淮河東西兩側的大量土地,村莊被摧毀,黃泛區至此形成。洪水直接造成民眾死亡人數無法考證,民國政府善后救濟總署統計,河南、安徽、江蘇3省44個縣市受災,約391萬人外逃、死亡89萬人。
誰能想到,這個曾經美麗的“花園口”,使得花園口決堤之日并未來7年內河南、蘇北、皖北地區哀鴻遍野,瘟疫橫行,釀造了無數的人間慘劇?
花園口決堤確實延緩了日軍的進攻,日軍部分軍隊在洪水圍困中溺斃與被中國軍隊消滅約7000余人。但日軍迅速調整了作戰的進攻方向,更改為沿著長江,由日軍陸、海軍配合向長江中游地區進攻。1938年10月,武漢陷落日寇之手。
曾經在宜昌的“大撒退紀念園”中,感嘆上蒼有眼,將從南京經武漢至宜昌的機器、文物以及人員,在四十來天的時間內撤退到了祖國大西南,保留了中華民族抗戰的最后一脈元氣。從時間上分析,如沒有花園口決堤,日軍不是被迫更改了戰役計劃、溯長江而上攻打武漢,諒日軍攻下鄭州后,武漢很快就會落入日寇手中,只怕就不會有宜昌大撤退了?黃河花園口,那無數死難者冥冥之中為宜昌撤退做出了努力。只是這樣的努力,無不讓人痛惜、落淚!
抗日戰爭期間,民國政府一直拒絕為花園口決堤以及后續的災難承擔任何責任,而是指控日軍所為。抗戰結束后,真相浮出水面,民國政府轉換了說法,認為人們受洪水災難也屬于中國人民抗日所做出的犧牲。
花園口決堤事件影響深遠,烙印在老百姓心中的痛苦無法消失,直接導致了河南民眾對民國政府信任的失去。抗戰后期,日軍在河南發起戰役時,民眾拒絕為民國政府的軍隊提供支援。在抗日的戰場上,當然不能否認有血性的民國政府的軍人英勇頑強,但整個國民政府差不多泛善可陳。實際上抗日戰爭讓人們認清了民國政府,否則,民國政府不會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三年內分崩離析。1948年底,人民解放軍在中原地區擊潰了民國政府軍隊,在解放區開展了土地改革,人民軍隊作風嚴明,沒有出現民國政府軍隊強搶民糧、強拉壯丁的情況,兩相對比,歷史最終將人民推向了更能保護和保障人民的另一方。
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民國政府封堵了決口并立碑紀念,紀念碑現存于“黃河博物館”,碑文上還言之確確地記載花園口事件由日本飛機轟炸造成。碑的正面有蔣介石的題詞“濟國安瀾”。“濟國安瀾”無頭無尾的四個字,不知道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是不是記錄下了自己說謊時的內心?
歷史的歲月已經定格,再去指責決堤花園口也沒有什么意義。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個貧弱、屈辱的年代,以及腐敗無能的民國政府。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雄偉的黃河自祖國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千轉百回。洪荒之始,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潤澤了華夏大地。今天,率領中華民族的共產黨人要永遠以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砥礪前行,自立自強。衷心地祝愿并相信神州大地河清海晏,如日之升,花園口風和日麗,是中原大地上的美好家園。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