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今河南中牟人,西晉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被譽為“中國第一美男”。
潘安名字來源:一說:自從詩句“惟愿生得潘安貌,勝過子建八斗才”一出,遂被稱作潘安”。另一說:潘安始于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潘安才華貌美。“美姿儀”:這是世人對潘安贊譽,據載,17歲時他駕車出游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并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因而留下了“擲果盈車”、“ 擲果潘郎”的成語和流傳千年的浪漫傳說。19歲時與同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陽,更風頭出盡,留下”“連壁接茵”的成語。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耕田作秀,大伙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引起眾臣嫉妒,趕他出朝。賦閑十年后當了河陽縣令,遍種桃樹,號稱“一縣花”。再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
二 衛玠
衛玠:字叔寶,小字虎,河東安邑(今山西運城一帶)人。出身于名門世家。祖父是西晉權臣衛瓘,曾經斬殺過鄧艾。衛玠5歲時就很有名,聰明、秀美,被人們視為神童。坐敞篷車到洛陽閑逛,人都感嘆這孩子是個“璧人”,呼親、喚友夾道觀看。《晉史》說:“觀之者傾都。”成人以后,更有褒獎,有說他像雨一樣圓潤,有說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邊有一顆明珠。衛玠健談,暢談人生哲理。他很早就開始研究《老》、《莊》,成年后,便以善談名理而稱著當時。有“衛君談道,平子三倒”的說法。但衛玠體素弱多病,他的母親原先是不許他擅自同外界酬對的。南渡豫章、下都后,事非得已,通宵達旦、往復論辯,再加上離別的痛苦、沿途的勞累。勞累成疾,遂病而死。
三 蘭陵王——高長恭
蘭陵王:姓高,名肅,字長恭。又名孝瓘。渤海蓚縣人,是北齊文襄皇帝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懾敵人,每次打仗時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北齊后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殘暴,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不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心不免激動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招致了殺身之禍。皇帝的杯毒酒,不僅毒殺了自己的親弟弟,也毀滅了自己的江山。四年后,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四 子都
公孫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時期鄭國人,原名公孫閼(yān)本姓為姬,與周王同宗,字子都,。鄭國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藝高超,相貌英俊。公孫閼后人以王父字為氏,稱為都(dū)姓。
《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女孩子跟帥哥約會,等啊等等,心上人帥哥哥沒來,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瓜。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是眾多鄭國少女夢中的白馬王子。孟子說 : “全天下沒有不知道子都的英俊美麗,不知道子都的人是不長眼睛的人(瞎子)。
子都,相貌英俊,能征善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做了鄭莊公的大夫。但心腸狠毒、嫉妒心強,臉皮極厚。因為和老將軍潁〔yǐng〕叔考爭奪戰車不成,在戰場上暗箭傷把穎叔考一箭射死,而毫無內疚之心。但當鄭莊公宣布把那乘戰車移交給瑕叔盈時。子都拔劍自殺了。人沒說:“戰場上的敵人不能令他畏懼,暗箭傷人不能讓他慚愧,巫師的詛咒不能傷害他,可是,得不到最美的戰車最終讓他絕望。”了。讓子都自殺的原因不是他被揭露,而是莊公把戰車給了瑕叔盈。三個月后,子都下葬時,鄭莊公沒有來,但他派人來宣布:把那輛戰車給子都陪葬。
五 嵇康——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
嵇康:字叔夜,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古代少有名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風度非凡,為一世之標,《晉書》上說: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好友山濤稱其“站時就如孤松獨立;醉時就似玉山將崩”。哥哥嵇喜夸耀他是“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嵇康曠達狂放,自由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常放縱自己,成年后接受老莊,在懶散與自由里孕育著嵇康的狂放、曠達、傲世。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司馬昭想拉攏他,但嵇康在當時的政治斗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于司馬氏采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于是,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邁不群”、“藐視世俗”、“憤世嫉俗”|“桀傲不馴”。進而蔑視司馬昭,逐遭殺身之禍。
六 呂布
呂布: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三國五原郡九原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漢末群雄之一,官至溫侯,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武藝高強。呂布不但衣著華麗,而且喜歡耍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先后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曾被封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勢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并處死。由于《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韓子高,南北朝時期陳朝人。原名蠻子,后陳文帝為他取名子高,姓韓。出身貧微,世代以做鞋為生。我國古代著名美男之一。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 因相貌俊美,被陳文帝遇見后收為孌童。(此說,從未見于正史,多為后人杜撰)。
韓子高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處于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舍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之美?就連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子高年十六,尚總角,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在還鄉路上邂逅了臨川王陳蒨。被收為貼身侍從,改名為“韓子高”。韓子高性格恭謹,勤于侍奉,一直主持陳蒨的酒食。陳蒨性急,韓子高卻總能很快明白他的意思。韓子高長大以后,學習騎射,頗有膽量。在平定杜龕之后,提拔為將領,但仍一直將韓子高留侍于側。陳蒨繼位以后,史稱陳文帝,封韓子高為右軍將軍,后又封以爵位文招縣子,邑三百戶。天嘉二年,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后又被授以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之位。累官至文招縣伯、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后來陳廢帝即位,韓子高因為位高權重,深受權臣陳頊猜忌,最終被誣陷謀反而處死,年僅三十歲。其實那些所謂的罪名都是子虛烏有的,作者本人都說“多半是懸空架誣”,作者給的評價是“到仲舉子高等,為主而死,死尚足稱”。可見,子高可為名副其實的忠臣。
八 宋文公
宋文公:子姓,名鮑,宋成公之子,宋昭公之庶弟,中國古代著名美男子之一。左傳記載,公子鮑“美而艷”,中年守寡,獨居深宮王姬看上了他,“欲通之”。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宋襄公夫人使人殺死宋昭公于孟諸(今商丘市東北)之藪,立公子鮑,是為宋文公。一段因美貌得國的千古神話成為現實。隔年晉靈公即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賄諸侯,諸侯反承認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實際上昭公也知道襄夫人要殺他,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是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于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九 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與唐勒、景差齊名。。也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著名美男之一。他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么個美法卻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登徒子好色賦》記載,登徒子跟楚王匯報說宋玉是個美男子,他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后宮。聽了這話,宋玉自要反擊。他跑去跟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說,天下的美女莫過于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于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于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墻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我難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頭亂發,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實用現在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這樣一忽悠,楚王竟然給說暈了,判定登徒子是個好色之人。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從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詞。
十 鄒忌
”鄒忌修八尺有余,其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這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家喻戶曉,鄒忌(約前385---前319),戰國時齊國大臣。以鼓琴游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并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從此齊國漸強。 十一 周瑜
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公瑾﹐廬江舒縣。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 十二——周小史
周小史生于西晉,是中國千百年來美少年寶庫中一塊最清純無瑕的美玉,堪稱瑰寶。晉張翰《周小史》詩曰:“翩翩周生,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和顏善笑,美 口善言”。梁劉遵《繁華詩》曰:“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叢。鮮膚勝粉白,*臉若桃紅。挾彈雕陵下,垂鉤蓮葉東。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幸承拂枕選,侍奉華堂中。金屏障翠被,藍帕覆薰籠。本知傷輕薄,含詞羞自通。剪袖恩雖重,殘桃愛未終。蛾眉詎須嫉,新妝近如宮。”
十三——董賢
董賢:字圣卿,西漢云陽人。西漢御史董恭之子,是一個美男子。董賢初任太子舍人,漢哀帝即位后改任他職,二年后,哀帝有一天在宮中望見董賢,被其的儀貌吸引,拜為黃門郎。后拜為大司馬。哀帝崩,王莽掌權后,董賢隨即失勢,自殺而死。漢哀帝很寵愛董賢,甚至升他為大司馬衛將軍,納他的妹妹做昭儀,升其父為光祿大夫,并讓董賢與其妻一同入宮。漢哀帝與董賢同起同坐,同睡在龍榻上。有一次,哀帝睡覺醒時董賢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驚醒董賢,這就是成語——“斷袖之癖”的來。哀帝賞賜了董賢很多財物,又升他的父親為少府,賜爵關內侯,董賢妻子的家人亦獲任官職,甚至董賢家的僮仆亦受到哀帝賞賜。欲封董賢為侯,丞相王嘉反對獲罪,在獄中絕食,嘔血而死。哀帝在一次宴會中笑望董賢,曰“吾法堯禪舜,何如?”。中常侍王閎力勸諫,遭哀帝冷落。哀帝死后,董賢失去了靠山。王莽以太后名義把董賢趕出皇宮,罷去他的官職,董賢與妻當天自盡,年僅22歲。董賢死后,朝廷沒收董家財產,家人被徙往遠處。 董賢在歷史上是一個飽受嘲諷貶低的人,拋開世俗偏見,客觀的看,二十二歲封大司空,位列三公,匈奴使節都要俯首頓拜。好一個英姿少年,立于百里皇城,倚身皇帝懷抱,放眼全國,春風得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皇帝都要斷袖而起,他一人集中了全國所有的目光,羨慕的目光,敬仰的目光,妒忌的目光,怨毒的目光,而他小小年紀,冷靜機智,周旋五湖亂世,談笑四海危機,縱觀千古華夏,實在是難得的佳人。
十四——潘章
元代林坤著《誠齋雜記》記載:潘章少有美容儀,時人競慕之。楚國王仲先聞其名,來求其友,因愿同學。一見相愛,情若夫婦,便同衾枕,交好無已。后同死而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羅浮山。冢上忽生一樹,柯條枝葉,無不相抱。時人異之,號為共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