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看似一種調侃,卻說出了社會上的一種現象。在目前社會上,為什么許多借錢的人都不講信用呢?大家可以一起分析討論一下,我個人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僅供探討。
信用
信用是什么?漢語詞典的“信用”解釋是: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與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這其中兩個關鍵點是“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但是現在社會上,人們對信用的普遍認知是,信用就是指一種單純的“金錢關系”,似乎沒有金錢關系就不存在信用,這是誤區。那么,這個問題就好解釋了,現在不是說為什么許多借錢的人都不講信用,而是說不講信用的都是借錢人。把信用的含義理解為單純的金錢關系,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借錢人都不講信用的主要原因。
借錢
借錢是什么?借錢是借貸雙方的一種契約關系,這其中有的是感情交流,有的是利益關系。現在社會上借錢很少存在感情因素,基本都是利益關系,就是說出借人基本都是為了獲利而出借資金,譬如銀行、網貸、甚至是一些民間高利貸等等。這種雙方獲利的借款行為,就是徹徹底底的一種契約或者是合同,與一個人的信用、品德、人格沒有多大關系。借款人一旦不能正常還款,那就是違約,就直接侵害了債權人利益,債權人就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維權,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法律是公平的,它可以把違約人繩之以法,但與個人信用無關。
現實
在目前現實社會上,把借貸雙方相互獲利的一種契約或者說是一份合同,和個人信用捆綁在一起,就是從道德層面去促使契約的履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強權。當這種強權經濟誤導了大多數人,那經濟行為就已經偏離了方向,成為一種道德枷鎖,讓一些經濟行為的違約者窒息,達到維護強權的利益。打一個譬方,現在銀行對一些借貸者以信用為借口橫加懲戒,請問銀行是否有信用?銀行失信如何懲戒呢?這就是典型的例子。只存在借債人失信,不存在出借人無理,把一種經濟行為,變得道德枷鎖。
總結
綜上所述,為什么現在許多借款人不講信用?應該理解成為什么許多借款人違約?為什么違約?違約后怎么去懲戒?這都是經濟合同法的范疇,與個人道德品質無關。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借債不還的人可惡,很少有指責債權人的貪婪和貪得無厭,大家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么回事呢?當然,我不否定社會上有一些人渣,就是欠債不還,這樣的人應該受到法律追究,但不能以點帶面的一刀切。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個人對于本問題的看法,也許會有人不理解,但當你了解社會上一個放高利貸的吸血鬼,能讓100多個私營業主變成老賴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我為什么持有這樣的觀點?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么些,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討論留言,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