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限制并切斷了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后,德國關于核電辯論掀起了驚濤駭浪。經過長時間權衡,經濟部長哈貝克最終宣布,還是繼續運行兩座核電站。德國這次關于核電的艱難博弈對一些歐盟國家來說,著實難以理解。
德國早在1998年,紅綠聯邦政府就實施了放棄核電的要求,決定逐步淘汰核電。十一年后,基民盟領導的政府推翻了該決定,于2010 年延長了核電站的運行時間。 2011年福島事故發生后,時任總理默克爾再次成功推動了退核計劃。德國原有17座核電廠,現在只剩下最后三個核電站:Isar2、Emsland和Neckarwestheim 2,共同生產近6%的電力。
在空前的能源危機中,德國經濟部長還是提出將剩下三個核電廠保留兩個座位備用,以供不時之需。他的這項決定引起了廣泛深刻的質疑。幾周前哈貝克還在說,“核電不是好玩的”。但是為了避免冬季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這位綠黨政治家在周二宣布,Isar 2和Neckarwestheim不再作為“備用發電”,而是保留并網至2023年第一季度。
德國在核電決定上的較勁和遲疑讓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歐盟國家的人難以理解。畢竟,現在一切都變了。俄烏戰爭和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為支持核能提供了新的基礎。
1
全球核電:美國92座,法國56座
福島核災難發生后,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CDU)震動很大。事故發生三天后,她宣稱日本發生了“難以置信的災難”,暫停延長德國核電站運行時間的決定,關閉了所有1980年之前一直在運行的核電站。
福島的核難幾乎沒有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引發如此強烈的反應。美國生產的核電比俄羅斯和日本的總和還要多。根據“動力反應堆信息系統”的數據,美國目前有92座核反應堆在運行。法國緊隨其后,有56座在運反應堆,其次是中國,有55座,日本有33座,俄羅斯有37座。
1
為獨立于俄羅斯而發展核電
歐洲國家對核電的態度很不一樣。法國的例子表明,歐盟國家也嚴重依賴核能。核能對法國來說,就是能源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約占總電力的70%。淘汰核能在法國根本不可能。他們目前正在建造一座新的核電廠。但還是計劃在2030年將核電的份額減少到 50%。
歐盟27個成員國中除了核能大國法國(61.37 吉瓦), 還有其他12個成員國也經營核電。
比利時目前有七座核電廠在運行,覆蓋了該國所需電力的近一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政府決定將兩座反應堆繼續運行到2035年。他們原計劃在2025年之前完成核淘汰的。
核電站也是芬蘭能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目前運營了五座核電站,計劃在年底前上線一個新的核電廠。加上最新的核電設施,芬蘭約60%的電力將來自核能。他們擴建核電也是針對俄羅斯的反應,今年5月中旬俄羅斯因為他們申請加入北約而關閉了對他們的供電。此外,芬蘭的社會輿論和德國不同,大約一半的芬蘭人愿意有更多的核能。
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目前有兩座核電站。
捷克有6座核電滿足35%的電力需求,他們計劃到2040年進行擴建。
斯洛伐克有4個核電廠,滿足了超過50%的電力需求。目前還有兩個新的核電廠處于建設階段。
西班牙有七座核電站,發電量覆蓋近25%的電力。該國也在就逐步淘汰核能進行辯論。目前沒有規劃新的核電設施。
瑞典允許十座核電站運營。他們早在2010年就取消了淘汰核能的決定。目前約有 35%的電力需求由六座在役核電站生產。
匈牙利還將建造兩座新核電站,以補充已經投入使用的四座,將核電份額提高到60%。歐爾班總統希望與俄羅斯密切合作,由俄羅斯核公司“Rosatom”負責建設。
1
歐盟退出核電的計劃泡湯
奧地利、塞浦路斯、丹麥、愛沙尼亞、希臘、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和波蘭目前沒有運行核電。但是,其中一些國家計劃改變。例如,波蘭希望在2033年之前建造其第一座反應堆。立陶宛也因為和俄羅斯能源脫鉤,政府也正計劃新建核電站。荷蘭也推翻了之前淘汰核能的決定。目前正在運行一個核電廠,同時還在討論建設兩個新的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