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眼前說,我媽媽來德國,她不是太愛嘮叨女婿,但女婿估計還是覺得不太方便,我和老公自由溝通時間會減少,總想著等三個月父母回國了就好了。或者父母總愛嘮叨干涉我們生活習慣,我們也想著忍三個月就好啦。父母不會德語,他們也不會愿意另租房住。那父母有一天真的天天和我們一起生活呢?
父母如果需要我們照顧,不能自理了,即使家里有家庭主婦,天天給老人端屎端尿,夜里起來幫忙如廁擦屎,白天喂飯喂水,推出去曬太陽,擦身洗漱,數年或者數十年,家庭主婦年輕時帶完孩子,之后照顧老人,真覺得整個人生都毀了,在德國又很難有那么多錢請個全天護工。如果老人必須住院,不會德語,大家也都很郁悶。
假如真的可以把父母辦到德國來團聚,大家會犧牲自己在家伺候以后不能自理的老人,還是覺得國內有護工親戚幫手更好?
我媽現在一個人在國內。家里親戚總問我,怎么幫忙解決養老啊,能不能辦到德國來啊,雖然是出于關心,實際不也是怕給他們添麻煩嘛。我們在德國,孩子自己養,不像國內年輕人,老人幫忙帶孩子,還能多逍遙幾年。孩子還沒帶大,老人問題又總是被問起,真是感覺亞歷山大。不過,另一方面,老人和我們生活習慣很不一樣,又不愿單獨住,來德國叨叨我們,我想著就仨月,忍忍算了,老公也估計覺得也不方便,也忍忍,自己在花園干活少進家,和我交流也會暫時變少,大家應該都處于精神緊張狀態,畢竟不方便。但如果長期住在一起,不知會不會影響生活質量。雖然也知道應該盡孝。
dolcid:想辦老人來德養老,沒有netto每月8000以上的,我覺得不要考慮,老人過來不是不可以,花錢買私人保險就行。老人的私保不是普通家庭消費得起的。基本有錢,辦了私保,醫療不成問題,還要考慮老人對子女的干涉,不干涉的老人有,比率巨低,自問自家老人是不是很看得開那種,如果不是,那真是花了錢給自己找罪受,不如拿這點錢國內找個信得過的機構,每年回去幾次,更合適。
比如我爹,喜歡在自家陽臺上鉆個孔,定個釘子,裝幾根木棍,非要幫我解決晾衣服的問題,我不領情,他還生氣,這種觀念沖突,是非常煩人的。
QCheng1:不管國內國外,請護工到家里伺候其實不如住養老院。老人和子女想明白了就好。但是好一點的養老院的確很多人住不起。
Don't_speak:無論在哪里,家里老人需要貼身照顧倒屎倒尿,一家子都不安生。德國這里即使用pflegesicherung請人在家照顧,護理一樣不夠。
apfelkiwi:如果父母真的可以來德國,先拋開最基本最現實的經濟問題不說,德國不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沒有那么多的華人,他們來了可能唯一能交流的對象只有兒女,等兒女在這邊成了家,下有小,中國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般對于下代的責任總會大于對父輩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有多少時間給父母?在德國這么沉悶的社會,老人沒有自己的圈子,又不能交流,日積月累會自閉的,最后是怎么死的,是悶死的。對于父母的問題,我覺得只能慢慢引導父母想的開去住養老院。
按照你這個思路,那倒真不用拿孝順說事了我們來到德國,我們父母沒有提高自己,繼續學習,沒有追趕上我們的腳步啊。他們應該憑自己本事,來德國和我們團聚。
再換個情況,我們有2個德國朋友,女的都是年輕時嫁個美國人,去了美國定居,生了孩子。若干年后,離婚了,帶著孩子,返回德國定居了。那萬一,他們父母追隨他們腳步跟過去了,這不是很折騰嗎?我真的不太理解,為什么非要跟隨孩子的生活,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呢?我覺得老了后,老伴排在第一位。而且這邊有工作的,收入穩定的,買了房的,說走就走換個國家生活的,我看實際能做到也不多大多也得熬到退休了才能走吧?退休年齡68歲,近70歲的老人,孩子此時也該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