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樓主是家庭主婦,最近很浮燥,總是覺得錢在不斷地貶值,稅后收入5萬?6萬?8萬?還是更多?歡迎大家討論。
現在的德國跟以前的德國不一樣了,這么多高素質人口,整天又要滿足美國爹的各種變態需求,英國老大哥頭也不回的就要離開歐盟了,歐盟國內一群搖搖欲墜的要破產的小弟,所以德國政府沒錢了!沒錢后他們干了什么?想辦法從人民手里掏錢。教育投資削減,退休金不夠。在這種大環境下,兩個人都有工作是對家庭的保障,也是互相保障!這是其一。
因為教育投資削減,外來低素質移民的涌入,公立學校和幼兒園質量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把孩子送入私立,所以家里的收入就成了劃分等級的直接方式了,這是其二。
退休金的不穩定,政府縮減寡婦金,退休后可能馬上陷入貧困,也比比可見。兩份收入給退休后一分雙保險,是其三。
到這里可見,真的不是年收入多少就可以安心做主婦的問題,是大方向的問題。
再說說家庭吧。家庭主婦的價值古往今來都是被低估的。一方面是這些勞動除了帶孩子外都可替代的低價值勞動,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做,另一方面這些勞動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卻又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勞動。從這種角度來講,做全職太太是自己對家庭的犧牲,結合現在的大環境,偉大但是不實用。那什么被離婚的,其實都是結果,并不是成因。
此外很多人都提到陪伴孩子。陪伴孩子固然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人生榜樣,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也同等重要。孩子每天上幼兒園上學,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又有多少?很多女性都在孩子小的時候選擇半職,孩子大了再回復全職,其實是很好的辦法。真的沒必要完全放棄工作,因為以此帶來的各種不利絕對是大于益的。
有人說孩子大了重回職場。我只能說天真!且不說那么多年不工作,技術生疏很難重新適應找到好工作,就看看現在,我身邊沒有人為了孩子完全辭職的,都是換半職或者80%的職位。沒有空位置,你上哪去找工作?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人家憑什么找你,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知識新,有活力沒家庭拖累。其實很多在家待久了的人都遇到找工作的困難,很多人成年找不到。不要以為自己會是那樣一個幸運兒。畢業后一天沒工作過,在家十年后想找到工作,絕對是難上加難。
所以我的建議是,能不丟掉自己的工作就不要丟。至于年收入多少,只能說多少都不夠!我們倆都博士畢業工作很多年了,我們每月到賬的收入,一個人不到高管的程度估計真的很難,即使這樣還時不時覺得錢不夠花……
在德國,媽媽上不上班主要取決于媽媽的性格和個人發展要求,爸爸收入因素是次要的。
曾經看過一個貼叫婚姻的剩余價值說的蠻有道理,男人通過強迫女人延長家務勞動時間來賺取無形資產,工作的價值積累不僅是經濟層面上的,其隱形價值還會隨著職業年齡,不斷往上攀升,而這個價值離婚后老婆是分不走的。
實際上家庭勞動中只有對小孩,老人的陪伴和對小孩的教育是絕對必不可少的勞動外,其他家務勞動均可以由他人來完成,比如做飯,清潔,洗衣服,接送小孩等。這些非必要的家務勞動如果由他人完成,其經濟價值可以算出來。
所以這個帖子還是鼓勵婚姻中的女人盡量多放出時間在事業上,讓男人來共同承擔家務或共同出錢購買家務勞動。
我是樓主,這個說的只能是一半有道理吧,不做家務的男人應該是少數,雖然樓主是家庭主婦,但至少樓主家60%左右家務都是男人完成,而且至少4年了沒有為家務勞動吵過架,包括家庭財產方面、收入分配等也是樓主掌控著,男人的層次越高,對于家庭的責任心越重,后半段確實有些道理,女人離開職場社會太久,會失去成長機會,未來如果想要順利重返職場,相當困難
其實絕大多數工作并不會因為時間長了工資就漲了,如果經濟好我也覺得沒必要掙這份辛苦錢,況且德國還有稅收優惠
地板應該指走精深專業路線的妹紙,我同學朋友好多這種類型的,自然考慮更多
其實我前段時間也糾結過,當時工作遇瓶頸,LG經濟不錯,我可以不工作還能中德兩邊住,一番思考后,最后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所以去年辭了年薪6萬多unbefristet的工作,現在自己花錢做Weiterbildung,就為了能轉到我夢想的領域去。如果沒有LG精神經濟上的支持,我是肯定做不到的,當然如果我轉型成功對他的業務也能有所幫助。。。所以我覺得不管做何選擇都應該是自愿的,最好的方式是互相成就,可以是優勢互補,也可以是比翼雙飛,而非以愛的名義對其中一方索要無度。。。
樓主是家庭主婦對德國的職場不一定了解。在德國當領導并不是和中國一樣,有了頤指氣使的權利。
德國很多人包括很多男人都是安心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領導也是更多的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員工對領導沒有在國內的那種尊重和服從。
權力和責任并存。當領導特別是中層領導是很幸苦的。
德國年齡歧視比較少。我身邊有一些孩子大了才開始拼事業的女性。還是看你的工作道德,和個人能力。
每個人的工作分工不同。并不覺得如果領導別自己年輕有什么值得不爽的。每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而已。
剛畢業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是四五萬。那會兒過的還是學生生活,工資怎么花都花不玩。那時候想如果他的工資是我的一點五倍就可以不上班了,也就是毛收入六七萬的樣子。
十年后的今天物價在漲,房子要還貸款,孩子需要養。我家來講凈收入七八萬吧,畢竟房貸就要數千。不過我不想呆在家。會考慮半職之類。
我是全職家庭主婦,老公年收入12萬稅前,三口之家。房貸前兩年還清了,現在正在買第二套房以便于未來養老。因為現在錢存銀行幾乎沒有利息,貶值厲害,而未來退休金可能不夠應付我們對退休生活水準的要求。不過我家的這個收入,我只敢生一個孩子,即使我們雙方父母條件都不錯。在德國要好好培養孩子也是蠻貴的,兩個孩子也挺吃緊。
其實別人家的情況對LZ未必有借鑒作用,有的人就是愛工作的,不管老公掙錢多少。有的人即使掙錢不多,但是家里底子厚。有的人老公收入不錯也支持老婆當主婦。有的人不工作老公會給臉色看。
也有的人反正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當主婦專心帶孩子了。啥情況的都有。
這種事和你老公商量就行了,別人又不能代你生活。你只要找到適合你家的生活方式就OK啦!
一個離婚的人告誡你,有工作一定不要放棄,孩子沒人帶,請人帶。錢能解決的事,那就不是事。職場給你帶來的成就感,可不是省出來的保姆費能給與的。什么在家10年重返職場的,都是雞湯聽過就算了。
孩子會長大,老公會變心,只有自己的工作會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不喜勿噴,可能我遇到了渣男。
當不當主婦,還是要看個人性格和人生追求吧,有人覺得當賢妻良母很幸福,有人覺得在職場才能找到成就感,這和收入關系不大。
我以前的理想可是當家庭主婦的 后來發現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得到社會的肯定和respect,這個當家庭主婦完全不能帶給我,而且工作中我的各種個人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如果我是家庭主婦的話我是得不到這種提升的。在家里也只有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是比較有意義的工作,其他什么清潔做飯之類的含金量太低,10歐就可以請人做了。
我以前理想吧,就是上學時候結個婚,25歲生個孩子,老公出去工作,我一邊上學一邊在家帶孩子,等孩子大點我畢業了,再隨便找個工作啥的,家里主要靠老公收入,我就舒舒服服的賺多少算多少。可惜理想沒有實現阿。
怎么能說跟收入關系不大呢?至少我認為關糸很大,如果收入夠高,會讓空余時間的生活豐富多彩很多!!!挺贊成另外一個樓層說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歡工作,這類人會從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很多做家庭主婦的不是因為老公賺得多才做啊,大把老公收入不算高但是在家相夫教子的老婆,很多出去工作的女人也不是因為老公賺得少才出去工作的,反正不管我老公賺多少我都不會呆家里。
看到好些說老公收入不高不影響做家庭主婦的,比較難理解,至少經濟保證才能滿足正常的生活品質吧,如果收入達不到穩定的一個階層,連最基本的住房面積、養車、度假、每年回國探親訪友、包括孩子的n多興趣愛好都給不了,這樣低的生活水準如何能保證生活質量的提升???
這個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吧,那你覺得對你來說要住多大的房子,開什么樣的車才是正常的生活品質呢?或者說你覺得你家家庭收入需要多少才能達到你的要求呢?
我覺得選擇做家庭主婦家庭經濟情況是否允許是一個原因,甚至是比較不重要的原因,因為在德國似乎不管家庭收入多少都有人選擇做家庭主婦。更重要的因素是女方個人的性格和人生選擇還有對自我需求的認識。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老公5年前稅后到手只有1600歐家里還有孩子和寵物,女方也在家當了十年的家庭主婦,日子怎么過來的不知道,因為在我看來1600歐勉強夠我一個人花,還不能過得太享受。可是他們一家人到現在看起來也很幸福。我們公司這個月新來一個德國女同事,在東南亞跟老公做了25年的貿易生意,今年50多了,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折騰了,去年賣掉公司舉家回到德國,老公天天在家打打高爾夫跟朋友喝喝小酒,我同事出來工作,現在跟我們一幫年輕人干一樣的工作偶爾還要被老板數落。用她自己的話講是她早已經掙夠了養老的錢,但是現在依然一定要出來工作,工資多少不重要,因為她覺得自己還年輕,還要跟年輕人一樣不斷學習不斷創造社會價值。
兩個女人境遇完全不同,選擇也完全不同,但是都挺幸福的,好像也沒法說誰對誰錯。
我個人是不會做家庭主婦的,雖然我家那位收入很好。因為覺得自己工作基礎打的不夠堅實,我甚至30歲了還沒有要小孩,最近幾年可能也不會要。我自己收入不算太高,每周工作40小時有時也很累,但是過得很快樂。
總之要不要做家庭主婦不取決于老公賺多少,取決于你的需求有多少,這個需求是各個方面,不只是金錢。
這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鑒于德國的人工費用高額,而適合的并且能兼顧家庭的工作并沒有很容易找,在家做好家庭主婦或者家庭主男,也同樣省下了各種高額的隱形的費用,上一代德國的家庭主婦很多并不是自愿待在家里,而是政府給予的育兒措施有限,三歲以上才有幼兒園,而且到一直到學校也只有半天,就算是想上半天的班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在很多企業半天班也很難再做到重要的項目和職位,在職業生涯上也會有影響。
我也是覺得能有機會就不要放棄,因為機會是不等人的,人生很長,職業,家庭都是一個部分,孩子大了對父母的依賴小了,到時候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是自己面對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機會,我覺得女人還是要注意保證自己的經濟基礎,還是要有些危機意識,我以前年齡小不以為然,但是現在看一些周圍讓人完全沒想到的婚變才明白這世上靠誰還得靠自己。現在就算是豪門除非不讓出來拋頭露面,很多女性都是同時借豪門的關系人脈平臺來提升自己,也說明了一種女性意識的覺醒吧。
我們兩人收入都不高,總毛收入都不到150,000, 雖有兩所公寓收租金,但還要還房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誰敢開口要掛甲歸山,先拿錢出來把房貸還完再說。于是我們都老老實實地繼續工作。娃也不敢生,一生娃就要有至少一年低收入,不敢想,咋辦?
如果你已經30+,勸你先生娃吧,女人生娃也是等不起的。年輕時不生,等到年紀大了生娃困難的例子我周圍有好幾個。如果這輩子沒娃,你們現在辛辛苦苦工作積攢下來的家底和房子將來傳給誰呢,是捐掉還是送給親戚?這等于是一輩子在為別人打工,想想你舍得么?真正準備丁克的人都是吃光用光即時享受的,根本不會象你們這么辛苦背幾個房貸。當然如果你30還沒到,那就當我前面的話沒說。
上班不一定為了錢,但沒錢肯定不能談不上班。如果想不上班,首先得達到經濟自由,然后看興趣愛好及考慮社會認知度。至于經濟自由,別人家不知道,自家為例,老公目前年毛收130k, 家里一娃一歲零幾個月,老婆暫時還在休母親假,家里貸款至少得還到退休,雖然有額外房租收入,也是平衡投資房貸款。不是矯情尋被噴,日子雖然不敢說緊巴巴,但絕對沒達到經濟自由,二胎暫時不敢想,老婆過幾個月回去半職上班。
估計啥時候中了彩票,貸款都清了,租金能維持日常開銷和退休生活,才敢考慮不上班。
我覺得經濟只是女方能在家當主婦的客觀條件之一。
老公收入明明很低還要在家當主婦的,要么是確實沒能力出去工作,要么是愿意降低自己物質欲望,也不能說一定不幸福,只要過得了自己那關,別人怎么看也不重要。
我覺得吧,客觀條件之二還得看老公靠譜不靠譜。遇到摳門的,哪怕每月netto賺1w,老婆花一分都得報備,房產存款都沒老婆份,夫妻感情徘徊在離婚邊緣,分分種種有離婚凈身出戶的危險等等,這些都不可能讓女方”安心“在家做主婦。
說完客觀條件還得看主觀意愿。
有人就是愿意工作,在家待著跟坐牢似的。咱得允許這世上有人不喜歡小孩子。就算喜歡,天天陪著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咱也知道,這世上也有人就是愛做家務,收拾房子,燒飯,陪孩子usw. 賢妻良母類型啊!
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是就是不愿在家,這種情況下去工作就和一般人Hobby nachgehen 似的。出不出去工作其實都是表象,本質就是找個Beschaeftigung打發時間,不想所有時間都放在孩子家務身上。
回到題目,假設年收入是唯一的條件,這事也得看人。要是女方本來就是來自富裕家庭,回國坐經濟艙都受不了,這10w brutto也不夠啊! 要求低的,前面有人說了,一個月1600netto 人也能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德國只要萬事自己動手,吃的能有多貴)
此帖可證大多數家庭的稅前收入都是10萬以上,工版的所謂各種收入數據,如同中國媒體報道的平均收入一模一樣啊,報道都是用低數據來讓人民群眾獲得高高的幸福指數,此帖也進一步說明咱們中國人在德國的收入水平。
德國熱線 - 實用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