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代畫家、文學家唐伯虎,少時聰穎過人,但不喜歡學習。直到十七八歲時仍狅放不羈、目中無人,視學問為糞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年吳縣{今江蘇蘇州}王員外有一獨生千金鳳蓮,此女出生時正是萬花凋零、月季正艷,故又取乳名月季。此名正合她意:世上花卉千千萬,她惟獨喜歡月季花,她長大后把庭院里種滿了品種繁多的月季。
是年冬,鳳蓮正值二八佳齡,她不僅貌若天仙,而且酷愛詩文。上門求婚的公子哥們一撥又一撥,都以千兩黃作聘禮,可鳳蓮卻不為心動,她要以詩覓婿,不論窮富,只憑詩文舍取。
這天,寒風嗖嗖,大雪紛飛,王家大院花中皇后—— 月季正艷。鳳蓮姑娘端坐在早已搭好的彩樓上,對來求婚的眾小伙幾一指盛開的月季道: 今天,你們就以這花為題而吟,誰的詩作得好,我就……她說著拍了拍懷中的繡球。
她的話音剛落, 一個闊公子立馬搖頭晃腦而吟:
只道花無十日紅,
此花無日不春風……
闊公子正要接著往下哼哼時, 鳳蓮連連擺手阻止道:
“你別忽悠大家了,這詩不錯, 但不是你作的。這是宋代楊萬里的名作。我剛才說過了,要朗誦你們自己作的詩。”她說著,只見一個帥小伙兒盯著怒放的月季花緩緩道來——
問月季
論家族,不比菊花姊妹多,
論形象,弗如牡丹姿色美。
為什么,她們爭香競俏于一時,
你卻月月綻出嬌艷的花被?
你是盤古、女媧的后裔?
還是用萬金賄賂了上帝?
小伙子吟到這里,肚里沒了詞兒,頭腦里一片空白,忽見臺上美眉嫣然一笑,剎那詞如泉涌,只聽他又朗朗而誦:
你笑而不答,但我終于悟出:
你披一身護美的蒺藜,
所以才美得永恒,美得嫵媚!
鳳蓮聽了,心里美滋滋的,臉上也溢出了笑容:這詩不僅是贊美月季,而且也是在贊美她呀!她聲情并茂地誇講小伙子:寫月季的詩太多了,有的贊美它嬌艷,有的贊美它常開不敗,這些詩都沒什么新意了。你的一個“問” 字,使詩有了新鮮感,最后兩句,是你獨到的發現,是你的創新。詩的前邊,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但這最后兩句,卻改變了詩的面貌,使詩有了靈氣,有了新意。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詩是你即興而作,不是……鳳蓮說著起身,把繡球拋給了這帥小伙兒。
這幸運的小伙子正是本縣城的唐伯虎, 很快,一對新人便手拉手兒拜了天地,新婚之夜,新娘對新郎誠摯地說:“ 那天,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我只誇你的詩作得好,其實,你那詩也像你這個帥哥哥一樣, 也有美中不足: 這詩除了前面語言一般外, 有的地方還不準確,如“綻出嬌艷的花被”, 這“花被” 的形象顯然是為了押韻,但它對月季來說是不貼切的,與“綻出” 搭配, 更不當。此外“你是盤古、女媧的后裔?/還是用萬金賄賂了上帝?”這種想象和設問也不夠確切、得當。”新娘子說罷又道:我喜歡詩詞,但不會作,只是胡亂謅了幾句,不當之處,望夫原諒。
早已聽得入了迷的唐伯虎,過去只曉的自己聰敏過人,天下無對手,打那天在王家大院吟詩奪魁就覺得這女子不一般,今夜聽了新娘子的肺腑之言,更是感動得不得了。之后,他虛心學習,進步很快。在賢妻的鼓勵、幫助下終于成為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稱“明四家” 。
晚年,唐伯虎頗有感觸地說:當年作月季詩娶新娘,人們說我是一個“問”字值千金,其實我是一個“問” 字終生受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