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銀行螺絲釘
我們經常說投資最牛的地方是可以依靠復利,那投資指數基金,復利來自哪里呢?
我們投資指數基金,復利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種來源:低買高賣
低買高賣是最容易理解的復利。低估值的時候買入指數基金,估值漲上來后賣出。
第二種來源:紅利再投入
如果我們不打算經常買賣,而是打算長期持有指數基金,那我們就沒有第一種復利了,這種情況下能否實現復利增長呢?也是可以的,例如把指數基金分紅再投入。
很多人對分紅并不在意,但實際上,分紅也就是股息收入,是股票投資的最主要收益來源。《股市長線法寶》中,西格爾對標普500從1871年到2012年的數據進行回測,發現股息是整個時期內股東收益的最重要來源。從1871年開始,股票實際收益率為6.48%,股息收益4.4%,資本利得收益率為1.99%。
在A股港股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指數默認是不考慮分紅的,即成分股分紅了,市值下降,指數會任由其下降,并不會復權考慮。會考慮分紅復權的叫全收益指數。
例如上證50,在發布上證50指數的時候,會同時發布上證50全收益指數。全收益指數就考慮了分紅,是把分紅復權在內的。我們可以把全收益指數理解為對指數“分紅再投入”的收入。
像上證50和上證50全收益的走勢圖對比,圖中上面的黃線是上證50全收益。
上證50創立十幾年來,普通指數漲到了2177點,全收益指數漲到了2766點。這其中的差異就在于分紅再投入產生的復利。
時間越長,分紅再投入產生的復利就越大。我們觀察下歷史更悠久的恒生指數,1969年以來,恒生指數從100點漲到了21273點,上漲212倍;而如果考慮了分紅再投入,恒生指數漲到了53639點!上漲了536倍。分紅再投入貢獻了大部分的收益。
第三種來源:ROE-復利增長的發動機
還有朋友有疑問,如果指數我們打算長期持有,同時這個指數分紅又不高,這種情況下還有復利增長么?也是有的。
前兩種復利增長,無論是低買高賣還是分紅再投入,實際上主要是通過讓持有的份額增長來實現收益的。如果我們始終持有指數的份額不變動,那增長需要依靠內在因素。
這個內在因素,就是ROE:凈資產收益率。
ROE=盈利/凈資產。它反映了公司對凈資產的運作效率。同樣是價值1000萬的凈資產,有的公司可以產出300萬的凈利潤,有的只能產出30萬。很明顯前者的1000萬凈資產更值錢,相應的市凈率也就越高。ROE可以用PB/PE粗略的估算一下。
芒格說過,“從長期來看,一只股票的回報率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一家企業40年來的盈利一直是資本的6%(即ROE6%),那40年后你的年均收益率不會和6%有什么區別,即使你當初買的是便宜貨。如果該企業在20-30年的盈利都是資本的18%,即使當初出價高,其回報依然會讓你滿意。”
這一點對于歷史比較長的寬基指數基金來說也是適用的。像H股指數,長期ROE和長期單純持有指數基金的收益率相差無幾。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配合估值低買高賣,那指數基金的長期收益會與ROE趨同。
常見寬基指數的ROE會在11-14%之間,無腦定投的長期收益也在這個區間。
就目前常見的寬基指數基金來說,一般每年賺到的凈利潤會有35%左右用來分紅,剩余的65%會留在公司。同時指數的成分股每年也會融資來一部分錢,一并投入到后面的生產。投入的這筆錢,下一年會再產出一定的凈利潤,循環往復。
所以每年的凈利潤都會有一部分留存在公司,以ROE作為“復利發動機”實現復利增長。
經濟周期底部,我們看到指數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一般都會比較低。本質上都是因為ROE下降了:ROE下降代表凈資產的運作效率下降,產生的凈利潤增速下滑,甚至凈利潤少了;投資者會產生悲觀預期,導致股價相對盈利更大幅度的下跌,使PE下降。
但只要ROE大于0,一般都會有利潤留存,下一年的凈資產一般也會單調增加,市凈率也會有效。等經濟周期回暖的時候,指數上漲是一個戴維斯三擊“ROE上漲,凈資產增速變大,估值提升”,三重因素推動指數上漲。
像2015年的牛市為何不能持續呢?因為宏觀經濟并沒有好轉,周期性行業為主的A股,上市公司的ROE并沒有得到改善。只是因為杠桿資金推動了估值提升。A股的真正牛市來自于盈利能力的好轉,ROE的提升,否則每年留存的利潤和融資得到的錢無法產生多大的復利增長。
像美股的牛長熊短是如何實現的呢?因為美股弱周期性行業占比高,ROE穩定。每年留存的利潤和再融資得到的資金,投入到穩定的ROE中,下一年的凈利潤也會相對穩定性。估值也就不會大起大落。
所以只要A股的企業周期性仍然比較強,ROE無法長期穩定,那暴漲暴跌是必然的。不可能實現長期慢牛。ROE是內在復利的發動機。
對我們投資指數基金有什么用呢?
1. 復利的來源
明白我們賺到的錢是從哪里來的:低買高賣和紅利再投是外在的復利來源,ROE是內在的復利來源。
2. 低買高賣+紅利再投,實現持有份額的高效復合增長
低買高賣和分紅再投,都是通過增加份額來實現復利增長的。什么時候我們持有的指數基金份額可以最高效的增長呢?自然是指數基金估值低的時候,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
所以做到“估值越低買入越多”“在指數低估的時候分紅再投”,我們就能保證投資指數基金的時候,份額最高效的增長。
同樣的,如果之前投資的指數基金估值不再低估,我們就應該減少買入甚至停止買入,得到的現金分紅也不應該再投入。而是應該轉為投入其他“價格低于價值”的低估指數基金。
3. 通過指數的ROE推算長期收益
指數的ROE并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是我們能通過ROE大體推算出收益率。
經濟周期底部,指數的ROE處于低位。例如H股ETF,當前ROE在11%-12%左右,處于歷史底部,未來會比這個高。而且當前PB是0.86左右,以低于市凈率的價格買入,未來的長期收益也會高于ROE,與盈利收益率相契合。所以推算當前簡單買入并持有H股指數基金,獲得14%以上收益率沒有太大問題。如果配合低買高賣和其他策略,收益還會再次提升。
不過ROE也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對指數基金指望不合理的高收益是不現實的。例如想在11%-16%ROE的指數基金上獲取40%的年復合收益率,這就是非常困難的。指數基金在ROE上的優勢,是通過對成分股的新陳代謝,使ROE長期維持在某一個高度的永續能力。